定西域,恐怕还需要一些暗中的手段,贾文和最适合不过。”
刘渊点了点头,道:“看来我们三个想到一块了。既如此,便将此事交由文和来统筹吧。另外,军备、粮草等一干物资的运送以及随之的驰道和驿站建设,公与你要做好策划,安排妥当。”
“主公放心便是。”
“第二件事,我准备在学术交流会之后,六月底举行婚礼,迎娶乔莹、乔玉姐妹、楼兰公主尉玲珑和糜家糜贞。给我广发请柬,届时,天下诸侯、西域各国、以及瀛洲的掌权者,俱都要请到。此事隶属于外交,便交由名家一干学者去做,为日后礼部的组建打基础。”
“第三,传令渔阳军团长赵云及副军团长张辽,替本王给丁零下最后通牒,一月之内,必须全境投诚,否则,灭族!”刘渊眼睛一眯,寒光闪烁,道:“那丁零王子罕默拉在渔阳逍遥得也够久了,让他回丁零,看看能否起到些作用。”
继学术交流会即将举办轰动天下之后,渔阳王要再次迎娶四位王妃,广发四方请帖,却更是轰动了整个大汉。
中原各大诸侯、西域数十国、还有那东瀛弹丸之地的邪马台王国,俱都在短短时间内接到了请帖。
不说这些势力如何准备贺礼,单说居延。
黄昌这天训练完军队,又与马超、马岱等一干武将花了些时间切磋武艺,回到营帐之后,却见贾诩正在帐内静坐。
“咦,文和先生,你不是在武威主持凉州大局吗?怎么到居延这荒凉之地来了?”
黄昌坐下,笑道。
“武威有程昱足矣。”贾诩道:“我奉主公之命,前来传令。”
“哦!”黄昌精神一振,双目精光四射:“主公有何指派?”
“西域。”贾诩指了指西方,道:“我昨日得到主公飞鹰传信,命我统筹策划吞蚀西域,命黄将军以主公为楼兰驸马的身份,调遣大军,入驻鄯善城!”
黄昌闻言,顿时大喜,笑道:“终于等到这天了!”
贾诩点头,道:“将军且先做准备,明日一早,大军开拔。”
北海营地。
赵云正在屋内看书,却有张辽走了进来。
“文远兄。”赵云朝张辽笑着摆手,让他坐下,这才放下手中书籍,道:“可有事?”
张辽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封纸笺,递给赵云,道:“子龙兄,主公刚刚下达的命令,让我等通牒丁零。”
赵云接过细细一看,笑道:“正该如此!”
“文远兄,且派人前往丁零王庭下达通牒,同时加紧训练军队,做好战斗准备!”
“诺!”
辽东以东的苍茫大海之中,此时,一支巨大的舰队,正在劈波斩浪,迅速前进。
甘宁光着膀子,站在船头,张开双手做拥抱状。
“这大海,才是我甘某人的家!”甘宁长啸一声,竟隐隐压过了波涛声。
“甘将军!”有士兵前来汇报:“瞭望镜发现,前方有陆地隐现!”
“哦?”甘宁神色一震,道:“看来到了。来人,将那几个浪人押上来,待本将军好生问问!”
“诺!”
时间若流水,一去不复还。
眼看还是三月,却忽然间已经到了四月底。
二十七八这几天,渔阳城的人流量一下子增长了许多。无数陌生的面孔出现在渔阳。这些陌生人中,多是书生学子打扮,也有道人装扮,甚至还有光头的僧侣!
同时,各种各样的、源自全国各地的习俗文艺和文化活动,在渔阳城各处举办的热火朝天。
各式各样的标语,也挂满了渔阳城的街道。
一时间,喜庆夹杂着极其浓重的文化氛围,充斥了整个渔阳城。
(未完待续)
二百七十五章 前夕
典韦骑着马,不疾不徐的走在马车畔。一百骑精锐亲卫骑士分作两队,分列两边,护卫者七八辆马车,在宽阔平整的驰道上前进。
庞德公和司马徽两位学问大家赶走了马夫,亲自驾车,只为这一路上惊奇不断的幽州特色。
“典统领,渔阳城快到了吧?”
庞德公笑呵呵的问道。
“正是,”典韦指了指前方,道:“大约三五里远处,有个驿站,过了那驿站,再行七八里,就是渔阳城。”
庞德公和司马徽二人点点头。这一路上自从进入冀州,道路便平整宽阔了许多,每隔十里八里的还有一座提供休息的驿站,让人恢复疲敝。但二人毕竟都老了,长途奔波,着实很是疲乏,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刻抵达渔阳,休息休息,将养精神。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二老便自顾自的欣赏起沿途的风光来。
时值四月末,路畔一望无际的原野中,一大片一大片无垠的碧绿小麦,在微风的吹拂下来去翻滚,活像大海里的浪涛,让人耳目清新,心神舒爽。
时不时有农夫扛着锄头、耙子,背着背篓从驰道上走过,脸上,尽是满意甜蜜的笑容。
司马徽指着这麦海,笑道:“这一路走来,是麦浪滚滚。只要老天爷垂怜,不降天灾,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呐!”
庞德公深以为然,却道:“便是老夭不垂怜,想必也无妨。你看那田际的水渠,四通八达,不论干旱、洪涝,都能得到最完美的解决。不过若是蝗神降临,那可就…”
一旁的典韦这时候插嘴道:“那是不可能的。”
“为何这般说?”庞德公来了兴致:“蝗灾历来危害甚大,却无解决的办法。难道渔阳王已经有了妥善处理之法?”
司马徽也转过头,侧耳倾听。
“嘿嘿,”典韦不无得意道:“我们幽州,已经有十年没有发生过蝗灾啦!”
“十年…”
庞德公、司马徽相视一眼,心下震撼。要说这十年,可以算大汉王朝最痛苦的十年。中原地区天灾人祸不断,蝗灾几乎年年都有,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没想到这幽州竟然十年都没有发生过灾害,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恩,”典韦点头,道:“我家少爷曾说,对于灾害,我们没办法制止,但却可以预防!譬如针对洪涝干旱,少爷就提出开挖渠道,天降洪水之时,以便泄洪,天时不利,旱灾之时,便以之灌溉。又譬如蝗灾,少爷说,那蝗虫也非什么蝗神,同样是一种动物,能够预防它的办法多得是。”
“譬如夏日里的夜晚,在田野中生火堆,引诱这些害虫,将其烧死。又或者家家户户多喂些鸡鸭,也能有效的抑制院前屋后的蝗虫害虫。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冬季将天地翻犁一遍!”
“哦?”庞德公、司马徽对视一眼,对于引火烧虫,他们还是理解的。不是有飞蛾扑火的典故嘛。驯养鸡鸭也能说得过去,鸡鸭以之为食嘛。但这蝗灾与冬季翻犁天地又有何关系?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司马徽好奇问道。
“可不是!”典韦道:“俺以前也不明白,问了少爷之后,才知道。原来那蝗虫每年秋季将卵产在泥土里,冬季之时将土地翻犁开来,就能让严寒将虫卵冻死,到了第二年就没有蝗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