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1 / 1)

三国兵主 玄黄复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惊,竟不顾头领交换,四下里立刻散开!

“完了!”

波才见此,颓然一叹。

不过这人能为一军主帅,自也不是等闲之辈,心中颓势不过一闪即逝,却呼喝间,调转马头,率领一直跟随,未曾溃逃的战士,呼啸着从另一边城门逃出了颖阴!

颖阴外数十里一片树林中,波才与数万逃出的战士气喘吁吁的正在歇息。

“将军,如今该往何处?”

看着这些人眼中的担忧与茫然,波才震了震精神,大声道:“颖阳、郏县、许昌、长社等地,还有数十万大军,大伙儿怕什么?不过是一时失利,只待本将军到了颖阳,立刻带领光复颖阴!”

听波才这么一说,所有人不由精神一振。

是啊,我们还有数十万人,怕他个鸟?官军再厉害,往日里还不是被咱打得抱头鼠窜?一时失利,正是一时失利,不碍事,不碍事!

波才见士气重振,心里也舒了口气。

半个时辰之后,待大军休整完毕,波才立即挥兵,往西而去。

颖阳、颖阴二地,却是隔着一条颖水。这两城,位于颖水两边,故而得名。

波才率领大军狂奔到颖水边上,不待歇息,便立即渡河,正在正到河中,忽然,后军遭到了攻击!接着,河对岸也飞出无数箭矢,罩头泼下!

“天亡我也!”

波才哪里还不知道这里早就有埋伏,正等着他半渡而击呢!

“不能死在这里!颖阳肯定没了,那老子就去许昌!”

波才一咬牙,也不管正在水中扑腾的无数黄巾兵,却是带领着一干强壮的亲信,转身杀往后军!

浴血奋战近一个时辰,波才才逃出四面八方的追杀,进入了许昌范围。

然而,远远的看着许昌城头飘起的汉军大旗,波才心中差点绝望!

长社!

只有长社了!

波才狠狠的看了眼许昌城,转身没入了林中。

......

“哈哈哈...感谢诸位相助,否则老夫绝不可能有此大胜!”

皇甫嵩举起酒杯,笑眯眯的对堂下众宾客敬酒。

“哪里哪里...”

“车骑将军自谦啦...”

堂下俱是身着华丽的世家大族的代表。这次能将波才手中的几大城池收复,正是这些世家帮忙,否则光凭借皇甫嵩手下那几万人,根本不可能。

在这些热烈交谈的士族之中,却有着那么一拨似乎与情境格格不入的人物。他们身着简朴的文士袍,静悄悄的坐在一边,冷眼旁观着这些高贵的士族。

“呵呵呵...”皇甫嵩笑呵呵的,与众士族交杯换盏之后,却把目光定在了这些静默的文士身上:“多亏了颍川书院的诸位学子出谋划策,老夫感激不尽呐!”

这些人,正是颍川书院的学生。

因为颍川书院的名声,波才在占领颍川之后,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所以才能安然无恙。后来曹操联络各城池世家之后,找到颍川书院,让他们帮忙出谋划策,于是才有了这次波才数十万大军的大溃败。

面对皇甫嵩话,颍川书院诸人中站起一位学子,他先是施了一礼,道:“各位大人在此庆祝,却不知波才死了怎的?”

皇甫嵩一怔,整个大厅内所有声音戛然而止。

那学子看着皱眉的皇甫嵩,又看了看所有面色都不好看的士族,道:“波才逃走了,现在正在长社荼毒百姓,草民以为,当先除去长社黄巾,再来庆祝,也不迟!”

说完,拂袖而去。

颍川学子们相视一眼,也跟随而去。

“哼!”

忽然一士族冷哼一声,道:“区区贱民,也敢在我等面前指手画脚,无礼,无礼之极!”

...

看着喝骂数落的士族,坐在皇甫嵩一侧的曹操低下了头,眼中闪过了刚才那学子的身影。

九十八章 博望坡

颍川书院诸人默然出了皇甫嵩府邸,静静的走在萧瑟的街道上。

“戏兄,你今日太过了些...”

一人说话了:“上至当朝车骑将军,下至颍川各县豪族,都被你得罪光了,以后...”

“哼!”宴会上当场讽刺皇甫嵩等人的青年冷哼一声,回过首来,道:“那又怎样?我戏志才不求闻达于诸侯,与他们没有交集,理他们作甚?...有句话说得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戏志才恍惚间,又想起去年冬天与那人见面长谈的情景,忽然觉得,自己当初就应当留在那里,而不是返回颍川了。

如果刘渊在此,必然会知道这戏志才,正是去年冬天于洛阳外孟津渡口路边救起的那个瘦弱青年。也必然会痛悔自己没把他留下。

“唉...”其余诸人闻言,俱都摇首叹气。

“我等寒门子弟,向来不受这些世家豪族的待见,今日之事,不过理所当然。戏兄看得透彻,我等佩服啊。”

“这些人的快乐,都是建立在百姓痛苦的基础上,难怪会爆发黄巾起义!”

“有他们在,大汉朝危矣!”

学子们唉声叹气,只觉得前途一片晦暗。

“唉,我说诸位同窗,”有人摇头晃脑一阵,眼睛一亮道:“我们不如去北疆,去幽州吧?!”

“你怎么会生起这般想法?”

“这不是无可奈何么?我等此番助车骑将军击败了波才,难保不会遭到黄巾嫉恨,被其报复,书院肯定呆不下去了。二则年前不是传闻,康成公在幽州任职了一个什么书院的院长么,前去求取教益,于我等难道不是好事?再说了,传闻如今幽州平和安详,再无胡虏威胁,更无黄巾肆虐,正是咱做学问的好去处啊!”

诸人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戏志才也凝眉沉思。

对于那位同窗的话,戏志才确是有些赞同的。因为他相信,有那么一个人坐镇幽州,有他昔日的好友郭奉孝坐镇幽州,幽州如今平安祥和,倒是不足为奇。

只是如要北上幽州,路途遥远,又到处是兵荒马乱,哪里是那般容易?

指不定刚出颍川,就遭了毒手。

那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

话说皇甫嵩大破波才军,收复颍川大部,这消息传到洛阳,可把诸掌权者高兴坏了。

灵帝也松了口气。

原本灵帝是想借助太平教打击各地世家豪族,以便稳固皇权,不料这太平教势大,却是威胁到了皇权,让他也十分焦急。虽然前番有消息,说幽州军已经南下,但他仍旧不放心,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这时候皇甫嵩的战绩,却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高兴之余,也对朝廷的军队更有信心。

“诸位爱卿,皇甫卿家打了打胜仗,朕相信,其他的战区,也会陆续传来捷报。”

臣工俱都点头称是,不想扰了天子兴致。

这时候,灵帝身边的张让忽然眼珠子一转,出了个注意。

“陛下,老奴以为,应当派遣监军钦差,赶赴各地,以便督促几位将军,让其早日破敌,也让陛下安心!”

灵帝略一沉吟,笑了:“有理,那么这事就交给让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