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个...的阴阳家?”
“不错。”貂蝉点点头,道:“阴阳家在儒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几乎被剿灭一空。剩余为数不多的门人就隐藏了起来,暗中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一部分门人精于观测天象,占卜吉凶,称之为阳派;另一部分却专精于暗杀、刺客之道,称之为阴派。”
“后来,这两派在理念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精于占卜吉凶、观测天象的阴阳门人就改名换姓,投靠了朝廷;另一部分就组建了阴煞,暗地里接些刺杀任务,同时发展壮大。”
“占卜吉凶、观测天象的这些人认为,阴阳家惨遭灭门,董仲舒虽然是直接凶手,但最大的原因,是没有靠上朝廷。他们甚至以为,如果那时候就投靠了朝廷,就不会有灭门惨祸发生。于是他们为了复兴门派,就做了这样的蠢事,到如今,早已被朝廷同化,门人弟子渐渐忘却了初衷!”
“相较于阳派,我们阴派却从未忘记复兴阴阳家的祖训!”说道这里,貂蝉竟然激动起来:“我师父,我师父的师父...她们一代代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虽然收效甚微,但她们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但师父却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样快!”
“那天,一个道士找到了师父,他自称太平教主张角。两人在密室里不知谈论了什么,直到深夜,张角才带着笑容离去。第二天,师父就让门人弟子尽数出了秘密驻地,前往洛阳,或为歌姬,或做小妾,不计损失,打入各大官员府中。甚至连皇宫里,都有我们的人!”
“原本我在宫中呆的好好的,有一天,师父竟把我秘密叫到了袁隗府上,并为我想了办法,把我弄进了王允府中。”
...
刘渊静静的听着,没有表情,也不发表意见。
“昨天早晨,我接到命令,让我去蔡大家府上绑了昭姬小姐。在我把昭姬小姐带出洛阳之后,就有太平教众告知,让我把昭姬小姐带到黄河岸边的小山坡上...于是就有了今次之事。”
“阴阳家、太平教、袁隗、灵帝...”
刘渊听到这里,不由将这些人联系起来,只觉得其中错综复杂,让人怎么也理不顺。
不过想来,张角这人早就有了心思。并且趁着朝中皇帝大臣争权夺利,竟左右逢源,迅速壮大!
而且这人竟联络了阴阳家中的阴派!
“不知道其他学派有没有人同流合污?!”
刘渊心思一转,又即刻否认。
儒家乃是当今学派主流,根本用不着与太平教姌合;道家向来都隐迹山野,远离尘世,追求成仙了道,自然也不会如此;至于兵家、法家等一干学派,其中人物一出,俱是惊采绝艳,不会看不出太平教的弱点,定然不会与之同流;而墨家早就投入自己麾下,也不会如此。
刘渊思来想去,只觉得张角拉拢的恐怕都是些小门小户,没甚关键人物。
对比历史,刘渊也释然。
如果张角拉拢了法家、兵家中人,就不会那么快被虚弱的汉朝剿灭。
空有百万大军,却各自为战,说到底,张角仍旧是一个披着道士皮的农夫,根本没有相应的手段与远见卓识。
但张角本身的厉害,也毋庸置疑。
刘渊在长子曾经见过张角一面。此人面有宝光,如果修炼的是武功,绝对已经臻至化境,甚至与墨宗主不相上下!但刘渊眼拙,竟看不出张角修炼武艺的痕迹。
传闻张角得南华老仙太平要术,难道?
刘渊心头一惊,想起了这个时代的几大极有名气的仙人。
左慈、南华、于吉!
难道真有仙术不成?
“仙术!?”
刘渊瞬间又定下心神,
“便是有仙术又如何?我兵家之术,乃是上古传承,练到深处,力能拔山,躯体精钢不坏,怕甚仙术?!”刘渊傲然。
貂蝉看着刘渊变来变去的脸色,不由好奇万分。她一边看着刘渊,一边学着他的表情,最后竟扑哧一声娇笑出来,将刘渊惊醒。
“呃...”刘渊尴尬异常。在美女面前失态,能不尴尬?摸了摸后脑勺,刘渊干笑两声,转身出了帐篷。
貂蝉这时候忽然觉得,刘渊也并不是那么可恶,也有他可爱的一面。
她怔怔的望着仍在晃动的帐门,扑哧一声,又咯咯笑了。
七十八章 准备
刘渊抱着蔡琰柔软的娇躯,骑在狮虎兽背上,带着两千亲卫,缓缓的行走在宽阔平整,以青石铺就的幽州官道上,看着那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脸上布满了温和的笑意。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一路上时不时扛着锄头,戴着草帽的百姓,见到他们这一大队人马,看见他们战旗上的标志,都亲热的打着招呼。
貂蝉和蔡琰好奇不已。
这里的百姓,与中原有着根本的区别!
中原百姓见了官军,无不面目失色,仿佛见着洪水猛兽,掉头就走。而幽州,官兵与百姓,似乎是一家人一般。
貂蝉妙目一转,勒住马缰,走出队伍,拦住了一位与刘渊笑着打过招呼,正要离去的老农。
“老人家,你可知道他是谁?”
貂蝉指着刘渊,问道。
“怎不知?咱幽州的青天父母,刺史刘侯爷,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老农理所当然。
“咦?”貂蝉更加奇怪了:“既然知道,您就不怕他?他可是杀人如杀鸡的人屠呢!”
“哈哈...”老农竟然笑了:“你这女娃,想必是初来幽州吧?”
老农看着貂蝉疑惑的眼神,解释道:“侯爷杀的,可都是胡虏!”
“女娃娃不知道吧,前些年,侯爷未掌幽州,那情景,啧啧,惨呐!”老人似乎想起了往日不堪的记忆,唏嘘道:“乡亲们过得是什么日子?猪狗不如!还要整天担惊受怕,生怕遭到胡虏劫掠。”
“自从侯爷来了,咱百姓就过上了好日子!有吃的,有穿的,有了奔头!”老人笑着:“我老人家前些年,还以为过不下去了,你看看我现在,”他指了指自己的面孔,道:“红光满面呐!”
“前几天,我那儿子给俺又添了个孙子,这日子,哈哈...”老人哈哈大笑。
“侯爷是个好人呐。”老人又道:“前年,侯爷巡游到此,不但为咱拔除了乡里的祸害,还帮咱下地耕田。”老人眼睛忽然有些泛红:“这天下啊,哪儿有侯爷这样的好官?!”
“侯爷还住我家来着,”老人摸了摸眼睛,笑道:“大伙儿都羡慕的不得了!”
...
貂蝉别过老人,默默的返回队伍,一双妙目看着刘渊高大的背影,更是异彩连连。
一路上,貂蝉问了许多路人。
有人说刘渊驱除胡虏,还了百姓清平;有人说刘渊鼓励农业,更是亲自下地耕田,让百姓温饱;有人说待孩子长大,要送进军中,为侯爷效力;有人说,侯爷开设学院,让幽州人开启民智,乃是天大的功德......
一切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无不让貂蝉和蔡琰感到惊讶!
这里的百姓,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