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 章(1 / 1)

三国兵主 玄黄复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浪、玄菟由张飞负责。

郭嘉汇报完毕,沮授便站了出来。

右北平、渔阳、广阳和上谷四郡人口普查完毕,土地丈量完毕,已经在分发土地和新式农具;其余诸郡却还在筹备当中。

沮授说完,又轮到田丰。

各项法令制度已经全州下达,各郡各县都已经贴出了告示。另外,陈群巡游各地,与张屠一边分发耕牛、猪豚和羊,一边查办贪官污泥,在军队的威慑下,已经清洗了辽西以西的各大郡县,‘成果’惊人,让各地风气为之一变。

接着便是贾诩。贾诩坐在沮授的背影里,静静的听着,此时他说话了,刘渊才注意到这位毒士。

贾诩的任务是组建暗部。以中原、华夏两大商行的刺客为基础,建立真正的情报部门,负责刺探情报、暗杀敌人等等。到如今,已经组建完成,其爪牙正在向帝国各地蔓延。

听完汇报,刘渊沉思一番,道:“既然这样,那么我再说几点。第一,幽州军队便划分四大军区罢。沮阳军区,军团长徐晃;渔阳军区,军团长黄昌;辽西军区,军团长颜良;辽东军区,军团长张飞。责令四大军团长,以最快的速度裁汰老弱病残,挑选精锐,遣至渔阳,我亲自操练。”

“第二点,普查人口、丈量分发土地一事,定然有阻力。公与可借助军队压制,必要时不惜暴力压迫,也要尽快搞定。我希望来年,每郡每县都能种上新品麦种,每家每户都能过上好日子。”

“第三点,商业。此次商贸茶话会,我会抛出大量新的民用技术,尽力将渔阳打造成为北方甚至大汉的经济中心。元皓当着手编写商法,避免以后措手不及。”

“第四点,教育。新年茶话会过后,开始实行全民教育。每个镇、甚至每个村都要建立学堂。嗯,教育分为文武两部分。文部,儒学要教,墨家、法家等等,都要教;武部,让受伤致残不能再上战场、或者因为年龄原因退伍的老兵,担任教授,操练学生,我希望幽州的学子,文武双全。”

...

刘渊慢慢的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其中有些不合理或者有漏洞的地方,郭嘉等人便一一补充,尽量做到完美。

这一场会议,整整开了一整天,直到深夜,才散去。

六十九章 商业会议

人口,是一切的基础。

幽州地处北疆,历来地广人稀,比不得中原各州。年前刘渊初至渔阳之时,整个渔阳郡人口三十万都还差点。经过一年的发展,有意识的收纳流民,加上因为政策和环境改变,本地自然增长的人口和战争俘虏,如今的渔阳,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人口大郡,总人数已经超过七十万!

而幽州其他郡县的人口总数也不过在九十万上下。

也就是说,幽州如今的总人口已经达到近两百万。

两百万人口,已经是幽州所能容纳的极限。

主要还是粮食产量的限制。

因为新品麦种还没有推广开来。

如果幽州每个郡县都开始耕种新品麦种,那么其人口容纳极限将大大上涨,便是一千万人,也不会有负担。

所以新品麦种的推广,势在必行,而且要快。那么丈量分发土地,就更要迅速。

随着刘渊的回归,幽州的发展步入正轨,各种条例、法令连连下达,整个幽州一片生机。

过了两三天,刺史府堆积的文件被刘渊清理批览一空,军事、经济等政策有麾下谋主督促,也不用他太过操心,只有教育这一块,须得他亲自动手。

因为教育普及计划,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是海内大儒郑玄郑康成。以郑玄的名头,只有刘渊亲自跑一趟,别人去都不合适。

郑玄如今正呆在磐奚,带领着他的数十学生,正在教化野人部族。

刘渊与郭嘉等人打了个招呼,带着刘七等十余骑,直奔磐奚。

磐奚城内的一座院落,郑玄坐在案桌后,手执戒尺,面色沉肃。堂下数十个野人,聚精会神的盯着郑玄,接受教导。这些野人都是各个中小型部族的头领,至于野人王等巨头,早就被郭嘉安排在渔阳城内,单独教导。

正此时,刘渊到了。

走进这小院,刘渊拦住正要通禀的小厮,静静的站在角落,不言不语。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郑玄停下来,喝了一口茶水,润润喉咙,拿起戒尺在桌上敲了三下,道:“休息一刻钟。”

听闻此言,刘渊也回过神来,神色有些意犹未尽。

郑玄不愧海内大儒,他讲的课,引经据典,博纳各家各派精意,内容丰满,引人入胜。连刘渊都被吸引住了,更遑论些个厄洛斯野人?

这些野人砸吧砸吧嘴,站起身来向郑玄行了礼,三三两两走到一边,用不甚纯熟的汉语,交流起来。

他们一个个高大壮硕,脸上、手上还有浓厚的茸毛,却穿着学子服饰,谈论学问,刘渊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摇了摇头,刘渊走上前,对正在翻看书籍的郑玄行了个礼,道:“康成公,学生刘渊拜见。”

郑玄抬头一看,脸上露出一个笑容,道:“侯爷来啦,快坐快坐。”

“不知侯爷来此,有何要事?”

刘渊转脸看了看不远处五个一群,三个一堆的厄洛斯人,不由笑了笑,道:“学生此来,其一是想看看厄洛斯人的教化程度,问问康成公是否有什么要求;二来想与康成公商量点事。”

郑玄放下手中书籍,笑道:“哪里有什么难处。这些厄洛斯人虽然野性难驯,但对于学问之道,却是特别渴望。老夫教授他们才几个月,一个个都已经学会了汉语交流,时不时还能引经据典,驳斥他人,呵呵...”

“这是康成公教导有方,若是由学生来,说不定他们都暴动了,哈哈...”

“学生如今忝为幽州刺史,为幽州百姓计,想要建立一套教育体系,还得康成公帮忙才好。”

“哦?建立教育体系?”郑玄闻言,眼睛一亮。汉朝的教育体系十分杂乱,而且大部分是为世家大族服务,普通百姓基本都是文盲。郑玄身为大儒,如何不知其中弊端?如今刘渊提出建立教育体系,由不得他不心动。

“对。按照学生的想法,这套教育体系分为四个阶段,两个部分。”

“第一个阶段,是乡村小学。在各个村落建立学堂,普及启蒙知识,时限三年;第二个阶段,是镇级中学。每个镇都要建立一所中学,小学三年合格毕业者,就能升入中学,继续接受深层次教育,限时三年;第三个阶段,县级高中。每个县都要建立一座高中,中学三年毕业合格者,就能升入高中,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限时三年;最后一个阶段,在州府设立大学,接纳教育高中毕业合格者,限时三年。”

“各级学堂的院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