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1 / 1)

三国兵主 玄黄复兴 2000 汉字|11 英文 字 1个月前

非攻的墨家?”

郭嘉送了耸肩,点头。

“好好好!有了墨家,幽州建设就能加快一大步!”

田丰沮授同时惊喜。

“其二,我希望大家能把手头的工作,在年前完结!不知道有没有信心?”

诸人对视一眼,断然道:“有!”

“年前把基础工作完成,颁布法令,统计人口,丈量分发土地,让百姓安稳下来,为来年的大建设做好准备。”郭嘉道:“主公曾有言,逢年过节,当下乡慰问。所以我想问问,张家主的养殖业发展的怎么样了?”

张屠自投靠了刘渊,便做了掌控了畜牧业的官儿,一为幽州驯养马匹;二要大肆养殖猪牛羊。是沮授手下重要的一员。此时张屠未到,郭嘉自然问的沮授。

沮授沉吟半晌,道:“据前些日子的统计,共有成年牛羊十五万头,未成年者七八万;优良马匹七万余(不计军中战马),马犊子四万余;猪豚能食者共计十万余头。”

“好!”郭嘉点头道:“现在我下令,在人口户数统计出来之后,幽州郡县官员统统下乡慰问。每户百姓赐牛一头,羊两只,猪豚半只。从渔阳开始,向周边辐射。不够的,就用铜钱代替!”

“要尽快收拢民心,让幽州铁板一块。”

“还有,在这过程之中,元皓兄的执法部门要把好关,清除、查处贪官污泥,不得漏网一人!”

...

幽州的年前会议,在没有刘渊的主持下,很快就定下了基调,并同时派人将会议内容以雄鹰传书,传往洛阳,向刘渊汇报。

这时候,大汉的商人群体,也动了起来。

因为,甄家、中原商行、华夏商行,三大巨无霸号召,许多有些财力的商行商会,都派出代表,准备前往渔阳。

正是刘渊半年前定下的策略——新年商业茶话会。

181年,注定是幽州腾飞的一年!

六十六章 回故里

北风刮得厉害,干冷干冷的。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刘渊照往常一样,在御花园中教授两位皇子一上午,正要离去,忽有侍卫来,说灵帝有请。刘渊抖擞了精神,跟着便往灵帝寝宫而去。

“子鸿来啦,坐。”

刘渊闻言,也不客气,在摆好的椅子上端坐下来。这些天在皇宫行走,时不时与灵帝见面,也说得上熟识,知道灵帝平时也不甚讲究甚礼节,况乎汉时君臣坐而论道,也没有后世宋元明那般严苛。

“子鸿教授朕的两个孩儿,也费尽心力,着实辛苦了一番。辩儿和协儿这些天的变化,朕也看在眼中,心中很是欣慰。眼看年关将近,朕也没什么好东西赏赐,就一些金银财帛吧,呵呵...”

说着,灵帝拍了拍手,便有太监抬着几箱金银锦帛,放到刘渊身前。

虽说没什么特殊的喜悦,但有赏赐,也是件好事不是?刘渊当即谢恩,又与灵帝聊了几句。

“陛下,臣看新年将近,欲向陛下告假,回老家看看,请陛下准许。”

“哦?”灵帝微微一笑,道:“呵呵,这是人之常情,朕允了。不知子鸿家里,双亲健在否,或可接来洛阳,以尽孝道。”

刘渊心念一转,道:“父亲早已不在,唯有老母。不过臣母是个念故土之人,年前我欲接母亲去渔阳,只是不允,让臣无可奈何。”

...

出了皇宫,刘渊一脸沉思。

灵帝让他将母亲接来洛阳,这到底又有什么深意?

尽孝道?

确实,刘渊这一年来,内理政事,外战沙场,逢年过节才有家书一封告慰老母,可以说着实不孝。古有父母在,不远行,刘渊弃了老母,在外奔波,心中歉疚之余,甚是想念。也确实想把母亲接到身边,时刻孝顺。

但洛阳是个是非之地。

不说他仇家遍地,单说母亲入住洛阳,就会成为灵帝捏拿他的把柄,使他在外根本不能放开手脚,只能对灵帝言听计从。他是穿越人士,最不爽的,就是没有自由,受制于人。

有别于蔡琰有蔡邕的名望保护,他的母亲在他离开洛阳之后,那就真正成为了别人威胁他的筹码了。

所以,母亲绝对不能入住洛阳。

但这样一来,又让灵帝有了忌讳。他手中的权利确实太大了,幽州刺史、镇北将军。整个幽州的军政大权俱在掌握,怎能不让人忌惮?

所以得想个万全之策,方能无虞。

想着想着,刘渊对母亲是更加的思念,恨不得马上飞到她老人家身边,看看她,问声好。

回到侯府,刘渊一刻也不耽搁,当即命刘七带着侯府内的十五骑,骑上战马,一溜烟就出了洛阳,直奔颍川。

正行间,却见不远处的官道上好大一群人正乒乒乓乓打得热闹。

“刘七,上去看看。”

“喏。”

片刻功夫,刘七回来,道:“主公,是山贼劫道。”

“被劫的是什么人?”

“甄家商队。”

“嗯?”刘渊脑子里冒出两个字来‘缘分’。

“带人上去驱散山贼,保护商队。”

刘七领命,即刻带了十骑,战刀出鞘,杀奔山贼。

山贼即为山贼,便是再猛,又怎是刘渊亲卫的对手?何况也不是每伙儿山贼都有典韦那般的猛将。所以不消片刻,百十人的山贼就被刘七十骑杀掉三分之一,其余山贼恐惧之余,便一哄而散。

刘渊勒住缰绳,缓缓走到商队旁边,便见那商队中一辆马车里走下一人来。

“甄叔父!”

“子鸿!”

刘渊翻身下了牛背,大步走上前,拱手拜了一拜,道:“不想在此处遇见叔父,幸甚。”

“哈哈,这缘之一字,端的是奇妙。年前我在此处得了子鸿相助,今日又是这般,哈哈哈...”说着,甄逸哈哈大笑起来。

“叔父这是要往何处?”

刘渊看了眼遍地的尸首血迹,便与甄逸走到一边,问道。

“正要去洛阳寻你!”甄逸笑道:“你不是要在渔阳开一个什么茶话会么?我又听说你正在洛阳,便起了与你一同北上的心思。却不料在这里遇见了贤侄,呵呵...不知贤侄欲往何处?”

“不瞒叔父,渊此番却是要回老家一趟,见见母亲。”刘渊眼中闪过浓浓的思念之色。

甄逸闻言,思索了一阵,后笑道:“既如此,我欲同往,见见未来的亲家,贤侄意下如何?”

“自然好!”

于是车队调转,后队做前队,沿着官道缓缓而行。

刘渊骑着大黄,跟在甄逸马车旁,看着甄逸怀抱一只小萝莉,心中不由微微苦笑。

这小萝莉,就是他的第二个未婚妻,曹植笔下的洛神,甄宓。

甄宓坐在父亲怀里,通过掀起的车窗,静静的注视着窗外那英武挺拔的少年,脸上十分好奇。她不过两岁,但却是神童。很久以前就懂事了,知道眼前这青年就是他未来的夫君。虽然不知道夫君这个字眼的具体含义,但小甄宓还是能够想象母亲河父亲只见的关系。

刘渊也打量着这只小萝莉,粉嫩粉嫩的小脸,乌溜溜的大眼睛,小鼻子小嘴,红润好奇的脸蛋上,已经能够看出些微日后的风采。

洛神呐!

刘渊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