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逸多。此云无能胜。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观下生经云。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
袍休兰罗。汉言大宝。即多宝佛。出萨云分陀利经。
弗沙。正名富沙。清凉云。亦云勃沙。此云增盛。明达胜义故也。亦底沙。亦云提舍。此翻明。又云说度。说法度人也。什师解弗沙菩萨云。二十八宿中鬼星名也。生时相应鬼宿。因以为名。或名沸星。或名孛星。
楼夷亘罗。清净平等觉经。翻世饶王。无量寿经。翻世自在王。
昙摩迦。此翻法藏比丘。乃无量寿行因时名阿弥陀。清净平等觉经。翻无量清净佛。无量寿经。翻无量寿佛。称赞净土经云。其中世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
阿閦。净名经云。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疏云阿之言无。閦之言动。
刺那那伽罗。此云宝积。以无漏根力觉道等法宝集故。名为宝积。问若尔一切佛皆应号宝积。答但此佛即以此宝为名。
楼至。此翻啼泣。又名卢遮亦名鲁支。此翻爱乐。
鞞恕婆附。大论云。秦言一切胜。
提和罗耶。晋言天人王。佛授调达。作佛之号。
须扇多。亦云须扇头。此云甚净。弟子未熟。便入涅槃。留化佛一劫。
通别三身第三(别标释迦通贯诸佛)
万汇沉迷居三道而流转。十力超悟证三身为圆通。由是三谛一境合名法身。此彰一性也。三智一心合名报身。三脱一体合名应身。此显二修也。以斯定慧互严。致使法身圆显境智冥合。应物现形。三身明矣。
毗卢遮那。辅行曰。此云遍一切处。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唯识论云。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光明玄云。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故经言。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摩诃衍论云。克其法身真实自体。湛湛绝虑。寂寂名断。能为色相作所依止。今问。寂寂名断安名法身。答法实无名。为机诠辩。召寂寂体。强称法身。问湛湛之体。当同太虚。答凡所有相皆是非相。觉五音如谷响。知实无声。了万物如梦形。见皆非色。空有不二。中道昭然。不可闻无谓空断绝。
卢舍那贤首。梵网疏云。梵本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照有二义。一内以智光。照真法界。此约自受用义。二外以身光。照应大机。此约他受用义。净觉。杂编云卢舍那。宝梁经翻为净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圆故云满。此多从自受用报得名。或翻光明遍照。此多从他受用报为目。若论色心皆得净满。身智俱有光明。则二名并通自他受用也。唯识论云。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习无量福德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又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身。由平等智示现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菩萨。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身。名曰报身。摩诃衍云。所言报身者。具胜妙因受极乐果。自然自在决定安乐。远离苦相。故名为报。
释迦牟尼。摭华云。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运立此嘉称。发轸云。本起经。翻释迦为能仁。本行经。译牟尼为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姓从慈悲利物。字取智慧冥理。以利物故。不住涅槃。以冥理故不住生死。长水云。寂者现相无相。默者示说无说。此则即真之应也。能仁是姓者。长阿含云。昔有轮王姓甘蔗氏。听次妃之谮。摈四太子。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以德归人。不数年间。郁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召。四子辞过不还。父王三叹。我子释迦。因此命氏。又云住直树林。又号释迦。既于林立国。即以林为姓。此以释迦翻为直林。寂默是字者。本行经云。又诸释种立性。憍慢多言。及见太子。悉皆默然。王云宜字牟尼。称赞净土经名释迦寂静。又释迦牟尼。翻度沃焦。如旧华严名字品。及十住婆沙所列。大海有石。其名曰焦。万流沃之。至石皆竭。所以大海水不增长。众生流转犹如焦石。五欲沃之而无厌足。唯佛能度故此为名。释迦牟尼属应身也。摩诃衍云。所言应者随顺根机而不相违。随时随处随趣出现。非安乐相故名为应。而此应身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故召释迦牟尼。名千百亿化身也。唯识论云。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来登地菩萨及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若就应身。开出变化。则成四身。以现同始终名应。无而歘有名化。然此三身之法。或执即义名失三身。或执离义相乖一体。今约三义。通而辨之。一者体用。智与体冥。能起大用。自报上冥法性体名真身。他报下赴机缘用名应身。故光明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而观世音普门示现。令无涯人获乎冥显两种利益者由此二身也。二者权实。权名权暂。实谓实录。以施权故。从胜起劣。三佛离明。以显实故从劣起胜。祗是一身故曰。吾今此身即是法身。又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是知顺机则权设三身。就应乃实唯一佛也。三者事理。观经疏云。佛本无身无寿。亦无于量。随顺世间。而论三身。是则仰观至理。本实无形。俯随物机。迹垂化事。犹明镜也。像体本虚。若水月焉影元非实。苟于迹事。而起封执。则同痴猴堕井而死。学出世法。宜诫之哉。
释尊姓字第四
世本云。言姓即在上。言氏即在下。西域记云。姓者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也。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戎陀罗农人也。肆力畴垄。勤身稼穑。智度论云。随时所尚。佛生其中。释迦出刚强之世。托王种以振威。迦叶生善顺之时居净行以标德。故佛诸文姓有六种。一瞿昙。二甘蔗。三日种。四释迦。五舍夷。六刹利。今具释之。
瞿昙。或憍昙弥。或俱谭。西域记云。乔答摩。旧云瞿昙。讹略也。古翻甘蔗。泥土等。南山曰非也。瞿昙星名。从星立称。至于后代。改姓释迦。慈恩云。释迦之群望也。文句曰。瞿昙此云纯淑。应法师翻为地最胜。谓除天外人类中此族最胜。如十二游经明。阿僧祗时。大茅草王。舍位付臣。师婆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