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1 / 1)

剑守长安 今年润四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有半个月的时间,没有人能答上来。

在场不少青年俊杰,更有饱读诗书的名家,甚至有不少达官显贵……他们都想一亲芳泽。

十二个问题,出自十二个清倌人。

至于这些题目,基本上大多出自儒家书籍。

有的很简单,但也有的很难。

甚至有些较为生僻。

大多都是对诗,上面一句,让人打出下一句。

大概意思就是一段古诗词的前半句,然后让厅内的客人们接上下半句。

看到这些问题,李剑白不由大失所望,这不是小学六年级的题目吗?

这简单到让人深感无趣。

不免有些失望。

难道这所谓的提问仅仅只是一个噱头?

不过李剑白仔细一样,如果太过困难,那岂不是十二个香闺,都要空着?

这简单和困难,自然是商家模式,让人感觉到简单,也要让人感觉到困难。

好在,后面几个题目,是要求厅内的才子们写诗作对,只要有人对题,就要付出一百两。

然后从几个,十几个答案之中,选出最好的一首诗词,为胜利者。

这也许有些趣味,不过即便如此,李剑白也没有立即提笔,只是自顾自地喝着茶。

轻笑自信的看着厅内那些自诩风流的才子,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答题。

李剑白自信,自己脑中随随便便背出几首诗,绝对是千古名句!

这一题,自己赢定了。

而暗中角落之中,长孙有情也正在关注着李剑白。

倒数第三的难题,要求是:写一首诗,道一生情!

看到这个题,李剑白起身提笔,下笔如有神,顿时整个人气势爆发,如同文圣附身。

挥笔泼墨,千古绝句,惊现而出。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就这样,一首千古绝句诞生,震撼了全场所有人。

“好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鬓发灰白的名家上前一步,惊呼了一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人念叨着:“写得好,写得好……”

就连暗中的长孙有情,也不由听着这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心中感慨。

第二十六章 台上第一少年狂

倒数第三的难题,被李剑白一首诗攻破。

虽然,在场有七八人写诗对题,还并没有选出谁为胜利者。

但在场所有人都被李剑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给折服了。

大多数人都自愧不如,甚至都认为这一题,这个白衣少年,必是最后赢家!

不过,也有人不屑。

毕竟有些诗词是事先做好了的,并不是即兴所写,甚至是别人代写,此时才拿出来发挥而已。

因为,在众人的眼中,白衣少年虽然气质无双,高雅尊荣,但年纪不过十五六岁而已。

在场不少名学子弟,甚至是天才骄子,儒门学士,论学问,还是论见识,或者是年纪,都胜于这个白衣小少年。

所以,就有很多人,都认为这一首诗,并不是少年即兴而作。

其实,在场所有人还真的猜对了,这一首诗,还真的不是李剑白即兴写出的。

而是借鉴了上一辈子印象最深的一首诗而已。

随之。

下面第二题,李剑白缓缓打开。

是一副对联。

“有点意思……”白衣少年看着这幅对联,笑了笑,若是众人都拘泥对联之中,就难以对出。

但是二十一世纪大好少年的灵活头脑,微微转变一下,就能张嘴就来。

对联上联:望秦楼,望江流,望秦楼上望情留。秦楼千古,情留千古。

这一对联,巧妙的说了:秦楼,青楼,还有情留。

可见这位“清倌人”是一个有过情的人,人生在世,一个“情”字最伤人。

显然,这位出对联的“清倌人”被情伤过,或者是心上有人,有情有恨。

李剑白提笔疾写而出。

白衣少年所写:观月台,观月圆,观月阁中观阴晴。月老无言,月下无言。

一句话,对上了:月有阴晴圆缺,月下之人的无言,月老红线的无言。

有悲伤,有感叹,有人生。

阴晴圆缺,根本不是凡人所能掌控的。

李剑白这下联,虽然没有鼓舞人心,没有振作激励,但更多的是聆听和述说。

给人一种深有体会,感同身受的感觉。

这一下联作答,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也许刚刚哪一首诗,是事先做好,是别人代写,但是这一副对联,可是了,立马对上。

上联和下联,工整且巧妙,不可能有事先安排之说。

“对得好。”有人拍手叫好。

“不错。”

“……”

很快,这一副对联就被选中,送入闺房香阁之中,只要那位“清倌人”同意,李剑白就能近距离一亲芳泽,共度良宵,若是“清倌人”愿意,甚至可以一刻。

这可是千金难还,万两难求啊!

很快。

李剑白成为了全场瞩目。

一首诗,被选中了。

一副对联,也被选中了。

意味着排名第二,第三的名妓,都同意今晚李剑白进入他们的厢房闺阁之中。

这一下子,引起了全场的震动。

这是有史以来都难得的事情啊。

但是,李剑白却从容稳重,脸上淡淡的挂着一副笑容,一副与年纪不匹配的笑容,极其老道,极其淡定,胸有成竹。

因为接下来还有最后一题,也是最难得一题,据说已经半个月的时间,没有人对上。

李剑白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的放弃呢?

最后一题。

也是最难的一题。

出这一题的人,正是秦楼之中,最漂亮,最好看,最有名的“清倌人”,想到这里李剑白跃跃欲试。

所谓最难得一题,李剑白一看,哈哈一笑,念叨:“简单。”

对!

简单的再简单不过了。

是什么?

竟然是字谜。

古代字谜就想现代版的脑筋急转弯一样,相当于各种“神评论”,只要抓住要点,都能一一击破。

反而以古人的迂腐古板,拘泥以一点,总是难以理解。

这作为最后一题,不过是三个谜语而已,对于李剑白来说,没有熟读经文,通晓百篇,但是却能一捏一个准。

幼时不怕冰霜,长大就露锋芒,老来粉身碎骨,只求洁白无双。

毫无疑问,这答案是:小麦。

大姐说长论短;二姐尖嘴快舌;三姐钻洞觅缝;四姐忽冷忽热。

第二个,李剑白微微思索了一下,提笔写下了:尺、剪刀针、熨斗。

但是下一秒,李剑白立即修改了一下,因为唐国还没有“熨斗”这种东西,应该叫“火斗”才对。

只是李剑白不知道唐国的熨斗是怎么样的。

第三个谜语:小小池塘是我家,水底盘藤藤开花,水干藤枯花也落,不结果子不结瓜。

李剑白直接写了一个:藕。

就这样,所谓最难的最后一题,三个谜语,提笔没有一丝犹豫,行如流水,直接答完。

带着一丝潇洒和从容,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