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找不到这位六皇子的一丝马脚,反而自己每每吃瘪,弄得现在自己被唐王大骂,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出宫狩猎。
而这几日,又发现,六皇子更加刻苦,训练加倍也无怨言,甚至自己主动加强训练,这让王猛感觉到一丝不对劲。
“这小子有些不寻常啊,肯定憋着坏主意。”王猛经过了这段时间和李剑白的接触,心中明白这一点。
不行……我要去向陛下禀告。
王猛虽然是四肢发达,但是并不意味着真的头脑简单,不然的话,也不会成为唐国十大武将之一。
第一时间。
赵瑾就将王猛的消息,告诉了唐王。
“嗯?”
唐王眉头皱了皱,心中也知道这其中的不对劲。
“看来,王猛治不了这小子,让他在禁军中,也不是个长久之计,恐怕时间久了,反而会出问题的。”大唐天子摸了摸自己发白的胡须,低声自语。
伴君如伴虎的赵瑾,最为知道眼前这位天子的想法。
第一时间提议。
“陛下,老奴倒有个好主意。”
“说。”
赵瑾上前一步,道:“陛下最近不是有意要考一考众位皇子吗?”
听到这句话,大唐天子脸色毫无表情,心中明白赵瑾的想法。
什么考一考众位皇子,无非就是观察众位皇子的心性,开始挑选接班人而已。
“继续说。”
赵瑾全身绷紧,因为心中知道,眼前这位陛下有些年迈糊涂,对权力贪恋,还不想立下储君。
“正好,接着这次机会,将众位皇子宣进宫来,这样就能名正言顺的让六皇子回宫,也不至于表示陛下收拾不了六皇子,也不是王猛治不了。”
听到赵瑾的话,大唐天子点了点头,道:“就按照你说的办。”
赵瑾应了一声,慢慢退下,着手安排。
大唐天子有十三个子女,分别就是大皇子李建成,二皇子李建泰,三皇子李建志,四皇子李建军,六皇子李剑白,七皇子李建功,十一皇子李建宏。
其余,五,八,九,十,十二,十三,都是公主。
七位皇子,六位公主。
大唐。
朝堂涌动,边疆不稳,但是民心却异常坚定。
因为大唐乃是神州最为强大的国度,经过了三代君王,终于有了大唐的开明之治。
十大武将,镇守大唐。
次日。
文武大殿。
大唐天子,带领着十几位大臣,因为挑选接班人,虽然唐王一个人说的算。
但也必须得到三朝元老的认可。
而且朝武大臣不认同,未来新王也难以领袖朝堂上下。
这一次考核,几位皇子可谓是神采奕奕,因为这关系着九五之尊,登顶之位!
也意味着夺嫡之路,已然开始!
大皇子李建成,年纪最大,已经三十有余,为人稳重,深得朝中各部的认可。
朝中从政也已经十余年之久,根基最为深厚!
二皇子李建泰,最近风头正盛,数次朝中大会,唐王赞赏有加,很多人都以为,唐王对李建泰十分看重。
而三皇子李建志,一身才气,得大唐各大名仕认可,为人谦谦有礼,处事更是面面俱到,本应该是支持人数最多的一位皇子。
只可惜,李建志,无法修炼,出生的时候,先天不全,因此一直都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
四皇子李建军,年纪二十有余,一身武道修为已经八品!
众皇子当中修为最高。
一直跟随靖王候在外历练,不少军功在身,可为人过于直接,得到三军的支持,却不得朝臣的看好。
而接下来就是六皇子李剑白。
是李剑白所有人最陌生的一位,因为这位皇子从小就不在宫中,最近半年才回到长安。
所以,没有人支持。
了解真相的人都知道,唐王绝不会考虑这位六皇子,因为六皇子的母亲的原因。
而七皇子李建功,一心只想读书,虽为皇子,师从儒门大家,已经被看好接管儒门之位。
至于十一皇子年龄太小,基本上不再考虑的范围,因为年仅才十一岁。
“都到齐了吧?”大唐天子,坐在上位,扫视了一圈。
而赵瑾低头道:“那个……陛下,六皇子还未到。”
“嗯?”
“为什么?难不成跑了不成?”
“陛下,他说,你让他在军中苦习,现在又考核学问,根本就是故意挑刺,六皇子说他,不来。”
“放肆!!”唐王大怒,喝道:“去,给我绑也要绑来!反了不成!不,直接让王猛去绑过来!”
众位皇子和十几名大臣,看到唐王动怒,都不敢多说什么。
而其他有意皇位的皇子,发现六皇子没来,心中也暗暗放下对李剑白的警惕。
毕竟他们现在要争得是九五之位,不能有一丝松懈。
而这位六皇子却在怎么重要的考核,未到场,很显然是无意皇位。
场上。
大皇子李建成,二皇子李建泰,四皇子李建军,三人是最有可能成为新任唐王的人选。
这三人之间的敌意也最为浓烈。
没一会儿。
六皇子的被王猛拎着进入文武大殿!
进入大殿之中,李剑白无奈的拱手做礼,有气无力的低声道:“见过父皇。”
“哼!”
第十六章 三美分金的方法
“开始吧。”
这是一场考验众位皇子的考核。
谁能拔得头筹谁就能增加一丝登上皇位的机会!
众位皇子,没有一个是傻子,就算是无意争夺皇位的皇子也不由自主的挺了挺身子。
因为李氏血脉的颜面不能丢。
大皇子李建成,二皇子李建泰,三皇子李建志,四皇子李建军,四人最为出众。
他们四人都看得出来,这一次很不一般,不是普通的父亲考问儿子。
因为在场的不只是父子,还有朝中诸位大臣,大学士……等等,都是唐国的中流砥柱。
这一次。
众位皇子,不只是想得到父皇的认可,更要得到这十几名朝中大臣的认可。
因为这些大臣,都是各部大佬,军中将候,儒门学士……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站队。
并不是那位皇子的心腹,那个皇子阵营的人。
因为到了这些人的级别,基本上不需要了。
三朝元老,儒门学士,军中将候,都是唐国的支柱,未来不管是成为了新王,都需要他们的全力支持!
“三题,各位皇子,请听好了。”赵瑾拿起事先准备的测问。
七名皇子同时点头上前,仔细聆听。
李剑白则是一脸无所谓的吐了一口气。
“如果有一日,大王传令使者,需要紧急通城过关传令,可是守城的将士却接到大王命令,任何人不得过关出城,各位皇子,你们说,守城将士和传令使者,应该如何办?”
很显然,这是一个矛与盾的问题。
类似于,到底是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大皇子李建成,二皇子李建泰,三皇子李建志,四皇子李建军,四人都挠头抓耳,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传令使者,是唐王指派紧急传令。
而守城将士也是奉守唐王的命令,两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