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1 / 1)

克斯玛帝国 三脚架 245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381章

  “亲爱的,你听见了么?”

  晚上一点多,已经睡了有一会的男主人突然间坐了起来,房间里没有电灯,屋外也是一片漆黑。

  夏天的晚上已经可以在黑夜中看见一些光线,但是这些光线也非常的有限。

  女主人呢喃着转身,背对着她的丈夫,闭着眼睛,就像是根本没有听见她的丈夫在说什么一样。

  两人都累坏了,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移民家庭,男主人和女主人都是适龄的劳动力,三十岁出头的他们年富力强,非常符合帝国对于劳动力缺口所开启的“劳工移民”条件。

  两人来到了帝国这个花花世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并没与完成他们在国外老家时对帝国生活的幻想。

  这里的工资虽然高,但是物价却也不那么便宜,因为他们移民劳工的身份,工厂方面几乎毫无下限的剥削他们。

  除了按照最低时薪法给他们发放微薄的薪水之外, 还要求他们主动的加班,并且有时候还会因为某些工作上的失误,对他们做出处罚的决定。

  帝国移民总署和帝国最高法庭已经对使用移民工的工厂、企业、公司做出了要求,要求他们遵守帝国的法律,把这些移民工看做是帝国的公民,但这一点很难有人做到。

  就比如说最低时薪法的相关问题,有些工厂和企业还是会通过罚款这样介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的方式,把他们支付给移民工的钱,从他们的手里拿回来。

  而且何种情况愈演愈烈,特别是一些新来到帝国的移民工,前半年能够拿到的薪水只有最低时薪法的一半,甚至有时候会更少一些,比如说三四十帝国星元。

  这也让移民工人的生活变得非常的苦难,甚至有人认为来帝国工作,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也就在这个时候,新党推动的低产、无产阶级创业风刮了起来,而且他们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移民群体。

  大批的成功导师叙述着五颜六色的帝国梦,让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找到了未来的方向,他们更要感谢“银通实业银行”对于他们的大力支持。

  这个总部设立在赛丽维尔的国际银行接受来自任何地方的创业申请,有一些甚至不需要抵押物,他们就会播发贷款。

  加上一些投资移民的大资本家开始发力,整个劳工移民群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这家男主人,也是受益者之一。

  他们通过协作贷款的方式从一家制衣公司的手里,拿到了一笔贷款。

  但是贷款并不是直接打到他们的账户里,或者直接交给他们,而是转到另外一家制造公司的账上,给予他们一台多功能缝纫机。

  这样的缝纫机在市场上的价格大约在五百九十九块钱左右,也就是六百块钱的样子,是一个普通工人半年的收入,也是一名移民工人大概九个月到一年的积蓄。

  男主人和女主人拿到了这台多功能缝纫机之后,制衣公司的业务员就会上门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台机器,以及如何读懂配送材料上的各种符号和所代表的含义。

  经过大概一周时间的培训,绝大多数的家庭都能够完全的弄清楚如何用这台机机器开始赚钱。

  当他们经过审核并合格,制衣公司就会开始对他们派发订单。

  订单中的一半会兑现成为现金支付给他们,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开销,而另外一部分,则用于归还来自制衣公司和国际银行的本息贷款。

  按照目前的市场的规模和他们自己的生产速度,大约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们就能够还上最初的贷款,并且开始进入真正的盈利期。

  这家男女主人已经购买了四台缝纫机,两台他们自己使用,两台租给了别人使用,当然使用地点还是在他们的家里。

  越来越多的订单让他们开始考虑是否需要继续扩张自己的生意,比如说把最近一段时间的积蓄拿出来,把缝纫机的数量扩建到八台,甚至是十台!

  到那个时候,他们的收入也会有成倍的增加,而且他们也不打算继续以“出租”的方式来利用多余的缝纫机。

  他们打算成立公司,并且走正规的渠道雇佣工人为他们干活。

  这种想法不需要任何人去提醒他们,去开导他们,他们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也是为什么资本永远都无法被消灭的原因。

  人类生存的过程就是一个需求不断扩增的过程,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存在资本行为。

  即使有人能够在短时间里消灭资本主义,但时间一长,资本主义势必又要死灰复燃。

  一旦这家人决定建立工厂,就代表着他们开始从最初的受压迫,被剥削积极,朝着资本家开始转变,而且转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夫妻二人晚上工作的到深夜才勉强完成了这订单,他们刚刚睡下没有多久,男主人就听见楼下的客厅里似乎有些异常的响动。

  他们居住的位置不是上城区那样有保障也十分安全的地段,大多数移民都居住在下城区,治安管理比较混乱的地方。

  男主人见妻子没有应答,知道她也很累,不仅要工作还要负责洗衣服做饭,比自己更不容易,也没有叫醒他,直接把放在床头柜里的尖刀取了出来,攥在手里。

  他披了一件衣服,走出了卧室。

  这并不是一栋从一头抵达另外一头需要开车的庄园,它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房子,两人居住在二楼,整个二楼也只有三个房间。

  他站在走廊上朝下面望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动静,房子里非常的安静。

  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决定到楼下去看看,他们的缝纫机都放在了原本的餐厅中。

  为了给这些缝纫机挪出位置,他们把餐厅与客厅合并了,虽然这样看起来会让原本就不怎么宽敞的房子变得更加狭窄,可生活却有了希望。

  当他刚刚走到客厅的时候,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是火油!

  有人要放火!

  此时男主人又惊又怒,这里不仅有那四台机器,还有一批完成的订单。

  一旦这些东西被烧毁,他们几个月来的努力就算是全完了!

  男主人一边奋力的呼喊,一边持着尖刀冲向了餐厅。

  在这附近居住的都是移民的底层,不管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抱团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喊叫声中,周围许多房子的灯都陆续亮了起来,他冲入餐厅的那一刻,就看见了两名有些惊慌的,带着头套的家伙。

  不等他做些什么,火瞬间就被点燃了……。

  男人歇斯底里的喊叫着,捶打着地面,甚至是大声的痛哭,在铺满了火油的餐厅面前,他什么都做不了。

  警察来的很快,不到三十分钟就赶到了现场,这可比省雅人报案时警方出警的速度要快得多。

  除了一些例行公事的询问,警察并没有做太多的工作,这样不涉及到人身伤害,及时被扑灭了大火的纵火案,警方的态度不那么积极。

  没有油水的案子,就会让人不那么兴奋。

  更何况,这件案子的背后,情况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加的复杂。

  因为这这段时间以来整个帝国范围内,一共发生了超过一万四千多起纵火案。

  这些纵火案都有着类似的背景,没有人受伤,更没有人死亡,大多数时候损毁的都是一些财产。

  被纵火的家庭往往都是移民家庭,他们居住在比较偏远的移民社区,并且他们正在从事家庭作坊,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成效。

  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纵火案,据说背后牵连的势力已经涉及到了新党、旧党、工党、大资本家和财团。

  只要没死人,警察局那边能拖就拖吧,反正受害者是一群移民,他们除了喊几句口号之外,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

  傍晚,杜林接到了一通电话。

  “杜林先生,我们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