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脸厚心黑
“根据ifpi的认证,全球专辑总销量过亿的歌手、乐队,截止到2000年6月,一共有47位。而现在还活跃在乐坛的,只有14位!”
二十世纪娱乐的会议室里,一段ppt投影刚刚播放完毕。
理查森伸出萝卜般粗壮的手指,重重地戳在投影墙上,大声道:“只要打出销量过亿这个口号,乐队就是当今乐坛前十五的一线巨星!想想吧,这其中有多大的利益?!唱片方和发行方又能从中分走多少?!”
胖子伸出两只手,别扭地比划出一个手势,大声道:“百分之七十五!”
“但是需要刷出大约600万的零售端销量,这其中的成本有多高,你计算过吗?”
华纳唱片的亚当-艾迪摇摇头,说道:“我们不去考虑刻录成本,不计算乐队、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分成。仅仅只算经销商的分成和税款,即使往低了算,这部分成本起码也在专辑售价的百分之二十。600万张专辑的百分之二十是多少钱?不用我帮你算了吧?”
亚当-艾迪原先是华纳唱片艺人管理部门的人员,还曾经尝试过对乐队进行挖角,不过却被罗杰拒绝了。
后来亚当-艾迪又调到了市场部门,《青春》和《a&b》专辑的业务就是由亚当-艾迪负责。
当然,仅仅只负责与二十世纪娱乐以及乐队联系、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至于更进一步,比如合约谈判,需要得到华纳唱片的高层授权才能够进行。
“还有人工成本,运输成本,这部分的开支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一旦操作不慎,可能引起税务和法律方面的问题,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
在这件事上,加西亚-赖斯特顿也和华纳唱片的代表站在同一立场,附和道:“只差600万,销量破亿是迟早的事,没有必要这么着急。就算《1》和《2》达不到,再发一张专辑也稳稳过亿了。”
前边的理由都是借口,在华纳唱片和二十世纪娱乐眼里,最后一条才是真正重要的原因。
罗杰三人又不是不发新专辑了,早几个月晚几个月,又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要知道,发行权足足签了五十年,相比于这个漫长的时间而言,多等区区几个月又算的了什么?
理查森说的确实很有道理,销量破亿的宣传口号喊出来,确实能吸引很多人对乐队产生兴趣,而且这个数字绝对不会少。
这些人,全部都是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乐队付费粉丝的可能性很高,至少比纯粹的路人歌迷要容易转化得多。
但是和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巨额投入比起来,二十世纪娱乐和华纳唱片的立场完全一致:宁愿多等几个月,反正钱就在歌迷口袋里,又不会像纳斯达克崩盘一样突然消失,迟早都能拿到。
时间成本确实也是成本。
但不需要付出人力或者其它代价的时间成本,却等于没有成本。
“我不要求你们支持刷销量的方案。”
理查森皱了皱眉,对这帮吸血鬼的吝啬算是有了新的体会。
诚然,当看到大笔利润的时候,这帮资本家冲的比谁都快,生怕慢了一步,抢不到投资的份额。
但在无利可图,或者说利润已经“到手”的情况下,无论是这两者的哪一种,想要再从他们手中掏出哪怕一美元,都难如登天。
在面对利润和亏损时,这帮吸血鬼完全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态度。
最过分的是,少赚钱,对他们来说就等于亏损。
本该赚100美元的生意,因为多投入了1美元,只赚了99美元,在资本家的眼里,就等于亏损了1美元。
不过这本来就是一次无关紧要的尝试,见事不可为,胖子立刻提出了新的方案:“《希望》和《a&b》的海外发行,再加上两支单曲,我相信短时间内拿到600万的零售端销量,难度不算大吧?”
对于二十世纪娱乐和华纳唱片而言,乐队总销量破亿的时间早几个月晚几个月影响不大。
但对乐队自己来说,这却对格莱美的公关至关重要。
如果能够在投票截止之前一个月左右达成这个成就,绝对能影响到大部分会员的选择。
在这个没有太强竞争对手的年份,这个销售数据摆出来,就是一颗重磅炸弹。
不敢说一定能炸翻所有的竞争对手,但却可以将乐队获得留声机的几率从百分之七十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格莱美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场合,百分之九十,几乎已经是封顶的胜率了。
“海外发行……”
亚当-艾迪看了一眼旁边的加西亚-赖斯特顿,开口道:“我方从六个月前就不断提出海外发行的谈判,二十世纪娱乐一直在拖延。”
停顿了片刻,亚当-艾迪又补充了一句:“以华纳唱片的实力,和海外市场的容量,一旦签订合同,我们可以保证,两张专辑和两支单曲,一个月内就可以在海外卖出600万以上的总销量。”
“你们的开价缺乏诚意。”
加西亚-赖斯特顿面无表情,沉声道:“两张专辑和两支单曲打包,才给出两千万美元的买断费?这不符合乐队的价值!”
在《kxs51.com.kxs51.com》和《怪胎》的海外发行上,不光是乐队感到不满,二十世纪娱乐同样如此。
两者加起来,华纳唱片一共才支付了1750万美元的前期+后期费用,和这两张唱片的销量比起来,这点钱不至于说不值一提,但也好不到哪去。
哪怕只是签订百分之二十的分成,得到的数字也要远远高于1750万美元。
这也给后边几张唱片的谈判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二十世纪娱乐要求华纳唱片做出补偿,而后者显然不会轻易松口。
虽然最后肯定是互相妥协的结果,但这场拉锯式的谈判,只有那个并不存在的上帝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去。
“尽早把海外发行的事确定下来,这对我们都有好处。”
理查森早就有所准备,搬出了一个很强大的理由:“《希望》发行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据我所知,海外的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盗版。如果拖得太久,正版专辑迟迟不发行,那些正版的用户很可能转而去购买盗版,这损失的是我们所有人的钱!”
别以为国外的版权保护就有多么出色,哪怕是对版权保护最为重视的北美,盗版也是一个难以根除的毒瘤。
更何况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尤其是南美、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
这些地区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庞大,但却盗版泛滥成灾,由于价格和收入的原因,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正版。
如果正版专辑发行的再迟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连那些愿意支持正版的人都不会继续等下去。
“华纳唱片会拿出更有诚意的方案。”
亚当-艾迪适时地插口道:“鉴于我们之间过去合作密切,只要贵方愿意谈,华纳唱片愿意做出一定的让步,比方说按照分成的方式。”
分成?
这也好意思说是让步?
在《怪胎》和《kxs51.com.kxs51.com》的海外发行时,华纳唱片就提出过分成的方式。
只不过由于海外监管难度和成本过于高昂的原因,二十世纪娱乐和乐队一致认为,买断才是更符合己方利益的做法。
别看现在二十世纪娱乐一直后悔当初没签分成协议,但若是真的重新再来一次,哪怕知道这个结果,二十世纪娱乐也依然会要求买断,只是会在价格上狮子大开口。
如果真的签分成发行,华纳唱片绝对敢把海外的销量数字拦腰砍上一半,还能让二十世纪娱乐从账目上查不出任何问题来。
加西亚-赖斯特顿在心底鄙视了一番亚当-艾迪的厚脸皮,却完全无视了自己同样也是个不在乎脸面的人。
“除了中欧、澳洲等少数几个国家,我们可以慢慢谈。其它地区的发行必须按照买断的方式来。”
加西亚-赖斯特顿缓缓开口,提出了二十世纪娱乐的要求:“除了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海外其它地区的发行权打包,两张专辑加上两支单曲,基础授权费一亿美元,还要加上销量奖励条款。”
加西亚-赖斯特顿一口气说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字,都是市场较为完善、规范,监管难度和成本都较低的国家。
而这些国家,都是海外销量的主要市场,几乎可以占去一半以上的海外销量。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范畴,完全可以说是狮子大开口。
别说去掉了十几个主要的海外市场,就算将这些全部算在内,一亿美元的基础授权费,也是一个天价。
哪怕是理查森自己,也认为《希望》等专辑加起来,根本不值这个价码。
如果真的按这个价格买断海外发行,华纳唱片绝对会产生巨额的亏损。
不过理查森却没有开口,看向亚当-艾迪。
“这不可能!海外所有地区打包,要么全部买断,要么全部分成。”
亚当-艾迪当然不可能同意,驳斥了一番,然后提高音量:“3500万美元,我认为这个价格可以充分体现出华纳唱片的诚意!”
3500万美元?别说加西亚-赖斯特顿了,就连理查森都认为这个数字低得有些过分。
不过胖子毕竟十分想要促成这场谈判,赶在加西亚-赖斯特顿开口之前,连忙说道:“我认为海外发行权买断打包的方式很合理。但是,3500万美元是不是有些太低了?”
亚当-艾迪眼睛一瞪,正要开口,胖子又说道:“不过一亿美元也确实有些高。”
虽然理查森也希望卖得越多越好,但一亿美元?
华纳唱片又不是做慈善的,胖子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不符合《希望》等专辑的市场价值。
虽然说乐队肯定希望买断费越高越好,不过现在时间更加重要。
既然不可能拿到一个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天价来,那么多几百万少几百万,对乐队的区别都不大。
反正只能分不到四分之一。
加西亚-赖斯特顿的目光扫过理查森,脸色不善,却没有开口。
“不如这样,我们还是采用之前的方式。”
理查森斟酌了片刻,报出一个自认为合理的数字:“基础授权费用四千万美元,达到一定的销量,再一次性支付最高两千万美元的奖励金。”
这个报价实际上也偏高,但仍然给华纳留出了足够的利润空间。
毕竟,这是两张,或者可以算作是三张专辑,再加上两首质量过硬的单曲。
“太高了。”
亚当-艾迪摇了摇头。
加西亚-赖斯特顿的声音里同样也有着不满,开口道:“太低了。”
“具体的数字我们可以慢慢谈。”
理查森不为所动,开口道:“两位也可以将方案转达给公司高层。”
“你能代表乐队?”
加西亚-赖斯特顿提出了一个问题。
按照唱片合约的规定,发行权的谈判是由二十世纪娱乐握有绝对主导权。
但如果没有乐队的签字,即使二十世纪娱乐和华纳唱片谈出一个结果来,合同也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罗杰已经授权我全权负责这件事。”
理查森没有去提乐队内部的权利分配。
实际上,除了罗杰、理查森和安妮本人,以及各自的律师以外,在其它不知情的外人,包括各自的经纪人看来,乐队的所有权利都是集中在罗杰一个人手上。
虽然罗杰很多事情都会和胖子、安妮两人商议之后再做决定,但在外人看来,这只是表面上的尊重。
“我会向董事会汇报,得到授权之后,会向贵方发起正式的谈判通知。”
加西亚-赖斯特顿没有追问,只要理查森能够代表乐队,他才不会管其他的事情。
在他看来,胖子比罗杰可要好对付得多。
“我也会向公司高层争取正式的授权。”
亚当-艾迪点点头,说道:“我希望能够尽快和贵方达成正式的协议。”
“希望如此。”
加西亚-赖斯特顿站起身,和亚当-艾迪互相握手。
被两人当成是空气的胖子面无表情,心里却笑得很开心,也很奸诈。
第284 罪恶之城
北美的事情,罗杰全部丢给了胖子去处理。
除了最终的确认要通报罗杰和安妮之外,其它的细节一律不过问。
而罗杰和安妮,则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四月》以及《郊区的耶稣》上。
虽然狗仔的纠缠让人很烦躁,但一支来自北美的二线乐队,对本地媒体和公众的吸引力有限。
见拿不到什么大新闻,乐队又不肯接受采访,包括《太阳报》在内的大部分媒体都撤走了大部分的人手,只留下一两名狗仔盯着。
有些财力差些的媒体干脆连狗仔都省了,直接让线人去盯着,按新闻付账,如果什么新闻都拿不到,那就一分钱都不用花。
众所周知,按照英国八卦小报的标准,新闻并不需要有任何真凭实据,最好有一张让人浮想联翩的照片,没有也无所谓,大可发挥瞎编的本事。
于是在炒作过罗杰和安妮的绯闻之后,似乎觉得不过瘾,又有小报开始在米娅和格雷西的身份上做文章。
什么第三者插足、油漆门、四人行之类乱七八糟的报道层出不穷。
不过狗仔都明白自己是瞎编,读者也清楚狗仔是瞎编,于是这一番炒作除了让乐队的名气更响之外,并没有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如果安妮每次看完报纸都会抓狂地大喊大叫不算影响的话。
尽管这让罗杰、米娅和格雷西三人的耳朵都饱受折磨。
哦,对了,还有一个凯瑟琳-琼斯。
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虽然天天住在一个套房里,但罗杰几乎都快要忘了这个女伴。
…………
三叉戟录音室内。
安妮的心情受到了八卦小报的影响,状态不是很好。
不过录音的进度仍然快于预期。
罗杰在电脑上翻了翻,移动硬盘里已经储存了数百个音频文件。
这些音频文件,短的只有不足五秒,长的有近一分钟。
但实际上,整首歌只录了不足三分之一。
以《郊区的耶稣》的长度,再加上每一段素材至少要录出十个不同版本以供挑选,等到录音过程结束,至少会有上千个音频素材。
等到做混音的时候,将会从中挑选合适的素材,拼接成一首完整的歌曲。
从这一方面来说,单轨录音虽然在录音阶段的效率高了,但对混音工作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单是不同素材的组合方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有选择困难症的人绝对会被这项工作给逼疯。
“安妮,这段solo,你可以尝试一点别的东西。”
罗杰捏着下巴考虑了片刻,继续说道:“不用完全按照谱子来弹,加一点自由发挥试试。”
想到安妮的爱好,罗杰又补充了一句:“不要脱离三和弦的范畴,这是朋克,不是重金属。”
安妮更喜欢重金属摇滚,这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要不是为了“秀”技术,这个女孩也不会花大价钱去订购一把骚包的双头琴。
“我要想想。”
安妮摆了摆手,像是赶人一样:“你先去录。”
这个女孩最近的心情一直不怎么好,罗杰当然不会和她计较这点小事。
“格雷西,米娅,调音台交给你们了。”
罗杰对米娅和格雷西打了招呼,调出一段demo,说道:“先录这段。”
推门走进录音区,尝试性地试了下嗓,戴上耳机,对玻璃另一边比了个ok的手势。
粗糙录制的demo,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很多。
好在罗杰听的只是音准,其它的细节倒是没必要在意。
录了这么多专辑,罗杰早就对此轻车熟路了。
“在地球的中心,某个7-11便利店旁,我挨过揍的停车场。座右铭只是一个谎言,它说家就是你心之所属……”
这是原版《郊区的耶稣》的第二篇章,整首歌,或者说整张《朋克圣经》专辑的第九个篇章,罪恶之城。
也是罗杰最喜欢的一段。
用看似杂乱无章,但却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了北美贫民窟的乱象。
以及对这个腐烂国度的影射。
当然,这是被乐评界过度解读出来的理解。
实际上……
罗杰觉得,比利-乔-阿姆斯特朗的本意,就是写一个嗑.药、炉管、满脑子叛逆思想的非主流朋克小青年的中二生活。
但是它被过度解读的太过于严重,以至于变成乐评界嘴里的:反应了这个、描绘了那个、表现了这个那个……
举个类似的例子。
某知名作者:我吃了碗红烧肉。
语文老师:这碗红烧肉吃出了伟大的精神,吃出了崇高的理想,吃出了民族的复兴。画重点!敲黑板!考试要考!
某知名作者:mmp,老子就吃碗红烧肉!不行,这么说逼格太低了,我这碗红烧肉必须吃出崇高的理想,对,以后就要这么说。
咳,扯远了。
罗杰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改变了音调,柔声唱道:
“死亡之城,在另一条迷失的高速公路,路标把人们引向虚无。罪恶之城,今天那些满脸灰尘的迷惘孩童,没有人真的关心他们……”
这一段篇章并不算长,很快就唱完了。
耳机里的声音安静下来之后,罗杰朝玻璃窗对面打了个手势,询问效果如何。
调音台前,格雷西和米娅一起听完了回放,仔细对比了片刻,按下通话键,开口道:“唱错了两个音,这段没法用,重新来吧。”
“好吧。”
罗杰耸耸肩,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唱功再怎么出色的歌手,也不可能保证每一次都做到完美。
更何况,即使经过了两年的练习,罗杰的唱功也只是优秀的水准,距离顶级还差不少。
事实上,在录音过程中,出错才是常态。
尽管大部分的小错误,普通的歌迷根本听不出来,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那些看上去完美无缺的录音室专辑,都是不知道录了多少次,才拿出一个完美的版本。
喝下一小口蜂蜜水,休息了半分钟,罗杰对外边比了个手势,继续投入到录音工作当中。
这一小段的人声部分,就足足录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唱到罗杰几乎要失声,才拿出了十几个没有缺陷的版本,留作备选的混音素材。
这还是唱法上相对较为温柔的一段。
事实上,在《朋克圣经-郊区的耶稣》中,几乎没有用到太过于伤嗓的唱法。
这也是罗杰敢连着录一上午的原因所在。
如果是《地狱高速》这样的歌,罗杰顶多录上五六遍,就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录下去。
“下午你来录,我嗓子不行了。”
罗杰说话的声音有些别扭:“怎么样,solo设计好了吗?”
“差不多了,下午我弹几段试试效果。”
安妮说了几句,又将话题转移到北美那边的事情上:“不知道海外发行谈的怎么样了,能分到多少钱。”
“不好说,要看两边谈判的结果。”
罗杰摇了摇头,没有多说。
上一次已经忽略过一次,这才过去几天,罗杰再怎么犯傻,也不会连续犯同一个错误。
想了想,罗杰决定转移话题:“我倒是比较关心唱片公司的事,不知道半年内能不能有结果。”
从调查、确定目标、试探性接触,再到完成收购。
这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半年已经是非常快的了。
涉及到上亿美元的收购案,拖上三五年都不奇怪。
不过三支乐队收购唱片公司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节约时间,自然不可能花几年在这上面。
虽然说摇滚明星的保鲜期要比流行明星来得更长,但再怎么算,明星都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
光是收购唱片公司就谈上几年?
黄花菜都凉了。
更重要的是,有着前世的经验,罗杰很清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是数字唱片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数字唱片崛起之前,三支乐队的唱片公司必须要在乐坛建立起足够的势力,才有资格在数字唱片这个大蛋糕上分走一块,而不是捡别人吃剩下的蛋糕渣。
虽然两个世界有明显的不同,但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大势却很相近,数字唱片取代传统唱片的潮流不可阻挡,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商业上的事你和瑞克拿主意就好了。”
安妮再一次选择了偷懒。
“活全让我和瑞克干了。”
罗杰的语气看似在抱怨,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不满。
看起来要做的事情更多,但相应地,权利也更大。
不过,和安妮这样,可以完全信赖的“自己人”争权夺利,罗杰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虽然罗杰是个彻头彻尾的利益至上主义者,但也不至于心黑到坑自己人的地步。
想了一会,罗杰开口道:“安妮,我打算把乐队的媒体关系交给你来负责,怎么样?”
如果将一支乐队当做股份制的公司来看,罗杰、安妮和理查森,都可以算作是公司的大股东。
大股东之间,权利太过于平均,或是太过于集中,都不利于公司的稳定。
在经过了两年的合作之后,信任的基础已经足够牢固,罗杰也打算开始尝试着将手中的权利分出去一些。
比如让理查森返回北美,去处理那边的事情,就是一个开始。
至于不喜欢管事的安妮,罗杰也想要尝试着让她负责起一部分不太重要的事情来。
“不要,太麻烦。”
丝毫不出意外,安妮果断地拒绝了罗杰的提议。
“好吧。”
见安妮不感兴趣,罗杰耸耸肩,没有继续坚持下去。
当着格雷西和米娅的面,也不适合深入去谈这件事。
另一方面来说,罗杰自己也还没有做出一个完善的计划来,只是有个大致的想法。
仅仅只是一个想法,在完善它之前,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