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1 / 1)

我在西北开林场 二马示羊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怀,他们家在这住了四代了,这片沙漠里安葬了他们家三代人,怎么可能没有情怀。

情怀、国家的鼓励、加上无处安放的小钱钱,就是他投身这项事业的动力。

十分合理,完美。

冯宇都忍不住给自己个赞了。

任教授没什么,他那两个同样晒的黑黝黝的学生心里不是滋味了,尼玛搞软件工程的都这么有钱么?投了几百万,还备着上千万,你怎么不原地起飞呢!

“但我没想到,原来治沙需要那么多的技术。

不瞒您说,我一直以为,只要硬件足够好,就能弥补软件上的一些不足,可没想到我这个秀水农林,不是软件不足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软件。

最好的玻璃温室建好了,温室内使用的小型农机具买了,车载螺旋钻、沙地运水车买了。

到前不久,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育苗,闹了个大笑话,这才找到阿娜妮,请她帮我寻找专家指导我们。”

冯宇说的基本全是实情,除了他的种子开了挂。

阿娜妮在家早都笑过了,这会倒是没什么反应,其他人可没控制,当场笑给冯宇看,就连任教授都不禁莞尔。

冯宇倒是无所谓,人生嘛,无非是笑笑别人,再被别人笑笑而已。

傻人才能享傻福,不傻气点,怎么把锅圆润的甩出去?

“哥们,我先建议你买一些专业的书籍,治沙是系统的工程,如果硬件真能拉平软件,那狂魔早就推平沙漠了。”

教授的一个学生指点了冯宇一句,具体这话是什么含义,他懒的去分析。

接锅人,我允许你有骄傲的权利。

任教授现场点将,让另一位学生讲解了一下各种治沙常用植物的育苗方法,还贴心给冯宇推荐了几本专业的书籍。

到此冯宇就知道,看来想甩锅给任老爷子太难了,人家做的是科研项目,不是指导种地的,也没时间一板一眼的指导他。

不过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冯宇说什么也得拉着这位大西北治沙领域的牛人合了张影,准备以后有需要的时候洗出来挂墙上,云甩锅。

任教授为人不错,看冯宇是真心想要治沙,就想帮帮这个很有冲劲的年轻人,让冯宇申请跟他们学校合作,学校给他提供技术指导。

学校也需要更多的收集相应的数据,这样双方都能得到想要的,可以双赢。

冯宇口头上答应了,心里却否定了任教授的这个提议。

他反应过来了,是他钻进了牛角尖,其实事情本该很简单的。

至于怎么个简单法呢?

他把秀水农林企业信息认证之后,以企业的名义发了条招聘信息,招聘有治沙植物育苗经验的人员。

只要有相关工作经验,他不管你是学到手艺的打工者还是技术员,甚至兼职都可以,只要能教会工人干活就行。

在兼职的工资开到了全职标准的刺激下,很快冯宇就收获了一枚新的工具人,非常符合他理念的那种。

这位工具人有个很美丽的名字,叫娜泽尔,不过见到本人的时候,冯宇热情的称呼她为娜泽尔大婶,结果被严肃批评了。

这位年过四十的娜泽尔技术员很有大姐风范,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后,一点不避讳的跟冯宇逐条确定了工作义务以及应得的薪水,然后签订了合同。

这位大姐也是农林学院出身,很直接的告诉冯宇她自己家就有育苗场,平时接的技术指导工作,都是病虫害之类的,从头开始教种树还是第一次遇到。

这是位很遵守契约精神的人,说兼职就是兼职,在网络的辅助下,只要冯宇这里的树苗一切正常,她几乎每星期才会过来一次。

对于这样的人才,冯宇是举双手欢迎的,简直就是为外挂量身定制的一样。

种子种下了没多久,冯宇的二层大房子主体也完工了,刘芸的队伍进场时,他在网上订购了需要的主机,准备自己DIY一个智能化豪宅。

当然,不是那种带贾维斯的,能通过专用的平板、多媒体触摸式茶几,拉拉窗帘、开关电器他就满意了。

智能茶几那玩意看着逼格满满,其实价格也没多少,买个成品便宜的才几千块,过万的都算高端货。

像冯宇这种需要预留相应控制接口的高端玩家买的定制款,才花了三万块钱,加上配套的平板电脑等,一共也才四万块而已。

配上可通过无线网控制的电视、音响等家电,一套格调满满,符合他软件工程师身份的智能家居就拼的差不多了。

当然了,冯宇订的这套设备,有商家直接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不过冯宇还是觉得自己动手有意义,谁让他现在足够无聊呢。

想想自己到了冬天就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冯宇顿感秋天正午的太阳都不那么耀眼了。

虽然他此刻正躺在遮阳椅的下面,阳光根本照不到他。

38 中秋乔迁

李家、王家加上巴图尔一家怎么也没想到,他们每个月五千工资要做的工作,居然是跟老板一起闲着发慌。

玻璃温室六千平,换算一下才九亩地,就算要求严格,可三天也种完了,接下来他们根本就无事可干。

总不能去平整冯老板承包的那十万亩沙地吧。

三家凑在一起的时候也在嘀咕,照他们这个干法,真能领到那每个月的五千块吗,别是按干活的天数给开工资吧?

难得今天冯宇在,还在这里跟他们蹭了顿午饭,他们都凑到了冯宇的躺椅边上,准备问个清楚,要不然这呆的心慌。

几人围了过来,倒是把冯宇吓了一跳。

“怎么了,巴图尔大叔,王叔,你们有事么?”

“老板,你看我们天天也没活干,这往后的工资都不好算了。”巴图尔开口了。

冯宇一愣:“跟你们说的不是按年开么?算什么?”

小伙子哈力克直接说道:“冯哥,我们这天天呆着也给钱?”

哈力克去年退下来,今年才二十三,看着的比差两年直奔三十的冯宇都老。

“咱们这活就这样,春天最忙,栽树种树苗,夏天没什么活,如果干旱就适当的浇水,秋天还能栽一波特定的树苗,冬天还得闲下来。

现在树苗都还没出来,就没活,干等着明年开春呢,到时候你们别嫌累就行。”

几人明白了,按年给钱就是为了怕忙时候没人,索性人家按年给钱。

“要不这样吧,我让冯静以后每个月给你们开一千,然后剩下的分两次,春忙和秋忙之后的夏季和年前给你们,你们看行么?”

三家人还有什么好说的,连忙点头。

正说着,冯静开车进来了,闲得无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