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身上陆续投入了两个筹码。
不成想顺治将第一个皇后给废了,对后来的皇后也不喜欢。
孝庄因此在博尔济吉部面前难做人,两边不讨好。
可她又不敢恶了母族,孝庄作为太皇太后,除了要考虑爱新觉罗氏的传承,同样也得保住母族的地位。
她在豪格与多尔衮之争中为了能让儿子上位已经暗算了豪格一次,当豪格再次联络上喀尔喀部时,他们肯定也会下注豪格一边,因为孝庄不占理。
孝庄能坐上太皇太后的位子操弄整个清廷皇室,除了女真这边的力量,最大的倚仗是喀尔喀部。
于是苏荃就有了左右皇宫的权柄,因为太皇太后手里的人就是苏荃的人,只要不是左手砍右手,苏荃在喀尔喀部的眼里跟孝庄没什么不同。
不管是豪格抢回了皇位还是康熙坐稳了,于喀尔喀部的效果是一样的。
甚至于孝庄可能都知道自己的侄女被调包囚禁了,她却无可奈何,因为她还需要喀尔喀部来稳定局面。
女真这边的爱新觉罗氏从多尔衮开始就不可靠了。
凭心计来行事,没有根本的实力就会被手中的刀掣肘,孝庄就是这么个角色。
葛尔丹长期跟喀尔喀部争斗,当然知道对手的底细,当他说出喀尔喀部的详情时,洪熙官都不免喟叹,长期看清宫戏被戏脑了,总认为孝庄很了不得。
可再厉害的女人手里没有刀子就只能玩心眼,也就是常说的缺少绝对的实力,真就是只纸老虎。
况且鳌拜也有压制这只纸老虎的办法。
(
擒贼先擒王(中)
鳌拜不是爱新觉罗氏,他天然不具备登上大位的资格。
别看康熙的人马将鳌拜视为奸臣,可他在皇族的眼中反而是最安全的。
天下的兵马都握在鳌拜之手,说明别人对他放心。
多尔衮不明不白地死了,爱新觉罗氏都对孝庄有了提防之心,他们的看法是只要皇位姓爱新觉罗,怎么争都行。
喀尔喀部在皇族心中并不讨喜,他们就是常说的外戚,外戚把持朝纲,哪一代封建帝皇都不能容忍。
所以爱新觉罗氏出身的班布尔善会站鳌拜,并不是班布尔善当鳌拜的跟班,而是爱新觉罗氏站鳌拜,其实是站鳌拜身后的豪格。
只不过喀尔喀部势大,大家都不愿意打起来,所以不得不妥协。
豪格也一样站在爱新觉罗氏和博尔济吉特氏中间,这就是他不能名正言顺站出来的原因。
他是存世的最有威望的爱新觉罗氏子孙,在皇族眼中顺治是不合格的,是妥协的产物,不管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比顺治好得多。
孝庄也只是利用豪格和多尔衮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没了多尔衮,爱新觉罗氏当然会选择豪格。
一旦举族八旗族议,孝庄没有说话的份,照着中原王朝的思路来理解满清就是个笑话。
女真也好,蒙古也好,什么时候族议有女人说话的份?女人是可以继承的,跟财货没有什么不同。
为了保住康熙的帝位,孝庄就必须跟鳌拜妥协,这就是鳌拜的底牌。
洪熙官在了解清楚之后顿时觉得可以利用,形势还不够乱,如果让爱新觉罗氏将水搅得再浑一些无疑会更好。
韦小宝又有新任务了,海大富的病越来越重,为了保住台柱子,康熙终于给了韦小宝机会,让他出宫一趟去康亲王府上。
实则是跟康亲王暗中联络,准备对付鳌拜。
康亲王管着宫卫呢,虽然康熙的除奸计划不包含禁卫,可至少得康亲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行。
而且拿下鳌拜之后的手尾也得康亲王经办,所以还需要提前打点。
估计康熙也不会直说,而是点到即止,靠着双方的默契来行事。
韦小宝的差事就更简单了,就是作为这个默契的标志去康亲王府上一趟。
如果康亲王收下赏赐,就说明他纳了投名状,一旦事发鳌拜赢了,他是要吃瓜落的。
真是瞌睡送枕头,韦小宝刚头痛不知从哪里下手呢,康熙就把路子给指出来了。
康亲王,代善的孙子,正红旗的旗主,根正苗红的爱新觉罗氏,想要给皇族挑事,还有比康亲王更合适的人选吗?
可还没等他出发呢,太后有召,韦小宝也只得跑一趟慈宁宫。
假太后面沉如水,直直地盯着韦小宝看了好一会才开声:“建宁说你这个奴才很知趣,皇上说你很忠直却又不迂腐,小桂子,你说说看,哀家能信任你吗?”
韦小宝不得不在肚子里鄙视苏荃,装什么老成呢,声音就不像,完全就是个年青妹子样。
可他却毫不犹豫地扎了下去:“太后所命,奴才万死不辞。”
“那就好,你把这本书给康亲王送过去,让他好生保管,别弄丢了。”
假太后递出了一本正红镶金边的四十二章经,把韦小宝吓得汗毛倒竖。
靠,假太后这是坑他呀。
真的四十二章经已经被海大富盗走了,假太后这时拿出一本来,摆明就是假货。
还真跟书里康亲王想的那样,弄丢了干脆搞本假的算球。
要不是提前知道这一节,韦小宝怕是会被假太后坑死。
估计苏荃也怀疑是海大富下的手,但没证据,所以她拿出一本假经书来,一箭双雕。
她倒真是知机,懂得利用这个节骨眼来甩锅,正红旗的四十二章经本来就是从康亲王手里偷来的,现在送回去一本假货,康亲王百口莫辩。
同时经书经韦小宝的手送出,如果康亲王真的翻起脸来她也可以推托,还能顺道试探一下海大富。
可她想简单了,权柄是某个象征物能替代的吗?
韦小宝敢打一万个赌,宝藏并不取决于四十二章经里的藏宝图,四十二章经只是一把钥匙,拿出它代表着在满清的阵营里有了瓜分的权利。
现在假太后事急想让康亲王背锅,却正合韦小宝的意,有了这本太后御赐的假经书,说服康亲王不废吃灰之力,只需要点出这本经书的来路就行。
是干吃饭的吗?八大宗亲,谁来坐那个位子康亲王是有发言权的,当初商议不定,将顺治推上皇位就有代善的份。
甚至于韦小宝都怀疑康亲王丢书只是一出周瑜打黄盖式的蒋干盗书,演得鲜活一些罢了。
康亲王地位超然,对皇位没念想,估计也不想参和争斗。
可的势力大,必然要受两边的拉拢,不管答应不答应都会变得两头为难。
所以他才故意让经书离开自己的视线:放在这,你们谁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