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马院,你说河南这么做对么?他那面确诊患者也不多。”
“不是对不对,而是相当必要!一旦疫情扩散,河南是人口大省,崩塌后面对的压力更大。”马修德说道,“早点建,不是什么坏事。了不起浪费点原材料,可一旦要用的时候没有就操蛋了。”
“唉,您说平时都干啥去了。”
马修德沉默了几秒钟,随后问道,“韩处,日本的医疗好不好?”
“好啊,亚洲第一……好像李家坡也不错。”
“日本的负压传染病床只有1800张。”马修德道,“要是提早都做,就像是你怀疑河南的做法一样,不可能的。”
韩广云无奈的笑了笑,苦涩无比。
“今天卫健委说了,疫情处于早期发散阶段。韩处,我不知道你了解不了解,建议你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我知道,马院。”韩广云心里一暖,连忙说道,“但现在一头露水,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患者数量比往年同期有明显下降,可来医院的都是老年人,基本都是来开药的。我也担心,一旦出现大面积传染,后果不堪设想。”
新型肺炎现在被认定为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能拼抵抗力。
而抵抗力低的老年人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畏惧,这让韩广云很是头疼。
真不知道平时一个个怕死怕的要命,甚至催生了小区里开各种讲堂骗钱产业的老年人们是怎么想的。
真到了危急时刻,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到来,直往最危险的地儿冲,拦都拦不住。
“先这样,吴老师这几天特别忙,我找时间问问他要怎么办。”马修德说道。
“马院,卫健委说潜伏期有14天,是这样么?”
“怎么说怎么听呗,现在所有研究都不准确,像是临床的初步诊断一样。咱们就是干活的,好好把手里的活干利索就行。”马修德又开始了滑不留手的状态。
“唉。”
“大家都有点慌,汕头上午刚说封城,下午就撤销了。谁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马修德也特别无可奈何。
“我看到汕头的通知了,估计是怕封城之后经济就完蛋了。”
“是啊,现在怎么都是难。天河市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说大约有500万人离开天河,分散全国各地。”马修德说道,“韩处,一定要注意有疫区旅行历史的人,流调工作要做踏实。”
500万这个数字韩广云知道,他清晰的记得自己看到新闻的时候脑子嗡的一下,差点没自爆喽。
虽然黑山省地处边疆,不会有那么多人来。
但是!潜伏期14天,还有强大传染能力的病毒携带者只要有一个人进来,那都是相当可怕的。
面对这种病毒,韩广云全身无力,想要放弃抵抗。
躺平吧,要不还能怎样?
在韩广云看来,不管做什么工作、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
“对了,广东省今天说出门不戴口罩要被处罚,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马修德提醒道。
韩广云觉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面对ro值至少在3以上、潜伏期高达14天的病毒,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
“那就暂时这样,韩处。我这面还有事情忙,一会司机和你联系,口罩你接收一下,打个欠条就行。”马修德结束了对话。
韩广云有气无力的应了一声。
“小韩,我听说何院长在家自行隔离呢?”
“b!他根本……呃……是,马院。”韩广云脱口而出开始骂人,随即意识到这种话自己只能偷偷摸摸的骂,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说。
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谁会给自己下绊子。
“呵呵。”马修德笑了笑,他完全理解韩广云的情绪,“那就这样,我挂了。”
听着手机嘟嘟嘟的声音传来,韩广云怔怔的看着墙壁,足足发呆了3分钟,才稳住心神,处理口罩的事情。
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螳臂当车,毫无用处。
但总要做点什么才是。
“何院长,您身体怎么样?”韩广云拨通何昕的电话,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一些,甚至脸上挂上了虚假的笑容。
“还行,你找我有事?”何昕很不耐烦的问道。
“医院口罩不够了,我联系剑协医院,匀了1000枚n95来。”韩广云说到n95口罩,想到可以解决临床燃眉之急,心情略微好了一点点,“何院长,您在隔离中,没法签字,我跟您请示一下,咱们要怎么办?”
“你是医务处长,谁给你采购的权利?!”
等待韩广云的是冰冷的话语。
“……”韩广云脑子一片空白。
何院长的话像是一道旱地惊雷般在他耳边响起。
临床都特么什么样了,这批口罩极有可能保二院2-3天的平安。
可这时候何院长竟然说采购的权利……
自己这不是正在请示汇报呢么。
电话里,对面说什么韩广云都没听清楚,他只是下意识的嗯嗯嗯的应着。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情况这么危急,那家医院为什么拒绝社会援助……
韩广云心里满满的都是草泥马,呼啸着奔驰而过。
1003 突如其来的崩溃
69,最快更新医者无眠 !
这几天,新闻媒体也在行动。
最近一段时间普通人接触不到医院,无法得知一线的情况,尤其是重症里面的情况,导致各种似是而非的谣言都有,满网乱飞。
央视杨记者和团队来到一线,深入重症采访医护人员,为全国人民带来最前线的消息。
只有真相才能缓解恐慌。
郭儒明也一直找机会进一线,光是留下天河市空荡荡的街道外景没什么意义。
他和央视的记者碰到了一起。
天河市一家大型肺部专科医院,icu清洁办公区里,杨记者拿着有央视logo标志的话筒准备采访icu主任。
约好的时间正好来了一名重症患者,icu胡主任带队插管、上eo进行抢救。
抢救完等患者状态略平稳,血氧数值上升,胡主任还要查一圈房才能从icu出来。
等了两个多小时,杨记者没有不高兴,他只是感慨一线工作的劳累。这些日子里,见多了生死狼狈,杨记者越来越能感同身受,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不容易。
深入一线后杨记者知道胡主任为什么在抢救后不第一时间出来接受采访,而是要先看一圈患者——胡主任穿着防护服在icu,舍不得脱下来。
杨记者耐心的等着、和郭儒明轻声细语的聊着、静静的看着办公室里的医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就像是在此之前他们做的事情一样。
刚刚和小医生闲聊,杨记者知道所有人都很担心,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后,那些情绪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
录入各种数值,一天数次查房,病程记录依旧按照规范写,一丝不苟。
原本以为前线已经崩溃到无法挽回的程度,可看着这些医生们的身影,杨记者心里多了几分信心。
他们就像是抗洪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