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患者女,32岁,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
“入室后测BP12882mmHg、HR88次分、SpO2 99。开放上肢外周静脉通路,滴注复方氯化钠,面罩供氧,局麻下行左手桡动脉穿刺连续测压。”
“帕瑞昔布钠40mg、舒芬太尼25μg、丙泊酚100mg、罗库溴铵50mg,诱导平稳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35Fr,深度距门齿28 cm。”
一般来讲,这叫不讲人话。
平常根本没人这么说话,麻醉师是完全按照医生书写病案的方式来陈述,在场的众人没谁觉得奇怪。
医生着急起来,说的都是术语,类似与念病历。注2
“瑞芬太尼0.17μgkg1min;右美托咪定2.78μgkg1min静脉泵注,1.5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双肺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 65、气道峰压16 cmH2O,PETHg,SpO2 100。”
“B超引导下行右侧中心静脉穿刺并置管,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进行扩容,于20min后滴注哌拉西林舒巴坦。”
“3分钟前,患者血压迅速下降。ABP、HR进行性降低,分3次静脉推注多巴胺2、3和4mg,无效,又分3次推注肾上腺素0.1、0.2和0.2mg。”
说完,麻醉师看着监护仪上4020MMHg的血压,欲哭无泪。
抢救用药是给了,但效果很差,血压断崖式下跌,根本不回头。
留给手术室里众人的时间不多了。
血压已经到了休克范围,还是重度休克。脑组织很快就会出现缺血、乏氧的情况。
这种情况保持的时间略长一点,娇嫩的脑组织就会坏死,哪怕抢救回来大概率也是植物人。
这是用了抢救药后的结果,什么时候血压归零、心电示波拉直线真心不好说。
“B超机器推过去,准备extendedfobsp;abdomina sbsp;for trauma。”清冷的声音蹦出一连串的英,而吴冕似乎没有意识到。
麻醉师怔了一下。
“会做么?不行我来。”吴冕说道。
“会会吧。”那名麻醉师有些犹豫,但说话犹豫不耽误他的动作,B超机器马上推到患者身边。
&endedfobsp;abdomina sbsp;for trauma是什么?徐主任一头露水。
没什么好担心的,吴老师在手术室,要是还抢救不回来那就是命了。
“准备完毕!”那名麻醉师大声说道,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开始吧,剑突下心腔四切面。”吴冕的眼睛眯着,目光不断从一台仪器跳到另外一台仪器上。
他要搜集各种数据,掌控全长。
此时,
此刻,
他就是这里唯一的主宰
唯一的王。
注1:从医20年,听说过至少5例,其中2例是本家医生、护士默。
注2:有一次患者哮喘急性发作,要憋过去。我一着急就不说人话,跟护士说二羟丙茶碱来着。后来问了很多医生,有一部分有过类似的经历。
80 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剑突下四腔心切面可见心包腔内环形无液性暗区,排除心包填塞。”
麻醉师用最快的速度按照吴冕的要求做B超,并第一时间大声汇报结果。
吴冕比较满意,这名麻醉师水平真心可以。
“继续找bue点。”
“那个这位老师,我做不好,您教我。”麻醉师很坦荡,急诊抢救时候也容不得虚假,他直接说道。
他虽然不知道吴冕是谁,但是那股子逼人的气势、满满的底蕴,不是能装出来的。尤其是面对棘手的重症大抢救,没本事的人根本不会靠前。
这一声老师叫的情真意切。
“双手,除去拇指,置于患者一侧前胸壁,上方手的小指紧靠锁骨下缘,指尖在胸骨正中,下方手的小指大约在肺的下前缘,双手所覆盖的区域相当于单侧肺区;上方手第3、4掌指关节处为上BLUE点,下方手就是下BLUE点。”
吴冕一边说,麻醉师一边做,而与此同时吴冕的脑海里已经模拟出来几种抢救方式。
麻醉师照着做,吴冕说到,他的动作就留到。整体动作迅速有序,看样子这位麻醉师是学过或者正在学,有一定基础。
而吴冕第一次感受到“升级”之后的不同,也在短时间内进行自我调整。
即便是吴冕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哪里不一样,只是觉得眼前更清晰,各种仪器显示的数值再也不是一副一副静态的画面,而是连续的动态图像。
虽然如此,脑海却不像是从前一样出现头疼、头晕的情况,而是分外清凉。
徐主任站在一边怔怔的看着,他完全不懂任海涛和吴冕在交流什么。
用床头B超进行病情判断并调整补液,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项诊断技术,相当高精尖。听说过的人都不是很多,就别说会做。
“手,稳一点!”
“探头角度向右下倾斜15°。”
“蝙蝠征、有胸膜滑动征、可见B线,排除气胸和张力性气胸。”
“双侧膈点可见胸膜腔间无暗性液区,排除血胸;在脾胃间隙和肝胃间隙均未见液性暗区,排除肝脏、脾脏出血。”
“胸骨旁长短轴心尖部四腔心切面发现心脏形态和运动正常,搏动有力,但呈现空状态。”
麻醉师依旧不断汇报情况。
“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大。”吴冕冷静的看着各种仪器,对于高压35毫米汞柱的数值并不是很在意。
听到吴冕的这句话,麻醉科徐主任差点没哭出来。
吴老师,你是我亲哥,用了1分多钟的时间,您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虽然说鉴别诊断很重要,可患者都什么样了,您怎么还把这种急诊抢救当做是教学呢!
“立即停用羟乙基淀粉,停用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更换所有输液管路。”
“徐主任,帮忙,你右手边的输液管道快点换新的。”
徐主任还在心中埋怨,吴冕的医嘱就砸在脑袋上。
“静脉泵注多巴胺1015μgkg-1min。”
“肾上腺素0.20.4μgkg-1min-1。”
“多巴酚丁胺1015μgkg-1min-1。”
“去甲肾上腺素0.30.5μgkg-1min-1。”
“全程维持,专人盯护。”
“准备B超指引液体复苏。”
一连串的医嘱,像是核动力舱启动了一样,手术室里所有的人都瞬间动起来。
医大二院的医护人员基本素质过硬,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凭借机体本能记忆快速完成吴冕的医嘱。
徐主任却视而无睹,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情,B超引导补液?这是个什么鬼!
补液就是补液,怎么还需要B超引导呢?
一般医生,面对休克血压的时候,肯定会大量补液,也不管事低血容量休克还是其他休克,反正血压低大概率是液体量不足。
但有经验的医生会进行判断,眼前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已经给了几次肾上腺素,并且做了其他对症处置,只是效果都不好而已。
刚刚麻醉师任海涛用B超判断患者不是气胸,做鉴别诊断,这事儿徐主任听说过。
在徐主任的记忆中B超是不能用来诊断气胸的,因为探头下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到,怎么诊断?但是最近好像听说过类似的技术。
这对于徐主任来讲这已经是最新的技术了,吴冕接下来说的事情他完全听不懂。
徐主任听懂听不懂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手术室里的王者只有一个。
吴冕指挥的抢救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