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2 章(1 / 1)

医者无眠 真熊初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针安定就打下去。至于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要看当时的情况。

范仲之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是右手压住的红布包裹紧了紧。

“有一名导演,他负责拍摄纪录片,留下一些资料。要不然再过几年,怕是年轻人把从前的事情都忘喽。”吴冕说道,“这不是么,找到当年部队还在的老人家们,就找到了您。可是您得了老年痴呆症,正好我这里能治。”

吴冕说的简单,范仲之点了点头,右手握着红布包裹愈发紧了起来。

“什么时候拍?”范仲之问道,“我军装呢?”

“早呢。”吴冕道,“得年后,您老人家先养养身体,不着急。”

“哦。”范仲之点了点头。

“最近几天要喝粥,我让食堂单给您送。”吴冕道,“好好休息几天,有什么事情慢慢说,不着急。”

“大夫,你说的是真的?”范仲之看着吴冕问道。

“真的。”

“前几年看电视里说开始接我老战友们回来,我心里又高兴又难过。这人呐,讲一个叶落归根,能回来就好,能回来就好。”范仲之说道,“要是我能去接他们……东凯,炕头柜子没动吧。”

“爷,你的东西我们谁都没敢动。”

“把我军装晒晒,里面有个盒子,装的是军功章,找时间给我拿来我试试。老了老了,也得精精神神的去。”

范仲之情绪很稳定,吴冕长出了口气。这要是哭天抹泪的,反倒麻烦。

“对了,地没卖吧。”范仲之念念不忘这事儿。

“没有。”范东凯连忙说道,“都在,国家最后没让,说是什么红线,不能动。”

范仲之身子明显放松,他长长的出了口气,喃喃说道,“没卖就好,那帮洋鬼子、二鬼子的话可是不能信。看着人模狗样的,一肚子的坏水,玩心眼你们这帮小兔崽子可玩不过人家。当年……”

“爷爷,别总说当年,让人笑话。”范东凯不高兴的轻声说道。

吴冕隐约猜到是什么情况,微笑说道,“老人家,您把心放到肚子里,没事。”

“唉,我担心啊。我昏过去前不久,那帮狗日子拎着箱子来村子里。村里面的小兔崽子们没见识,见钱眼开,就张罗着要把地卖喽。还说什么种地不挣钱!那特么是挣钱的事儿么!那是活命的!”

740 睁着眼睛说瞎话

“是。”吴冕安慰道,“您说的对。”

“你别顺着我说,我心脏大得很。当年枪子儿从耳朵边飞过去,我心都不哆嗦。”范仲之撇嘴说道。

“嘿嘿。”吴冕笑了笑,“不是顺着您说,明白人还是有,那群二鬼子……二鬼子说的话没人搭理。”

“怎么没人搭理,我看盖房子的……叫房地产商人吧,就是一群二鬼子。开始跟我说我是老脑筋,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就特么他们能跟得上!旧社会老子看二鬼子多了去了,数他们狠!别以为换了层皮老子就认不出来。”

范仲之语气很低,明显吴冕刚说在医院,别影响其他人那句话他还记得。虽然声音不大,但那股子厌恶、痛恨的劲儿愈发浓郁。

“爷,你跟大夫说这干嘛。”范东凯道。

“没事,我们爷俩聊会。”吴冕道,“老爷子,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吴医生,不好意思啊,我爷他脑子轴,老糊涂。”范东凯一脸歉意的说道。

话还没说完,他下意识的躲了一下。

“没有啊,老爷子说的都对。”吴冕道,“我说的是真心话。”

“哦?小大夫,你觉得我说得对?”

“是呗,二鬼子这个词永远都不过时。”吴冕笑道,“那些年闹的很凶,以茅~~为首的所谓经济学家开始肆无忌惮的攻击18亿亩耕地的红线。都特么扯淡,睁着眼睛说瞎话,感情到最后他们往美国一跑,饿不死就是了。”

“也不一定是二鬼子,人家是正经做买卖、盖房子的。”范东凯小声分辩。

“是。”吴冕认真说道,“当时的学术论题叫做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讨论,是由美国福特基金赞助的。拿美国人的钱,来咱华夏说不用保障粮食,没了可以在国际上买之类的话。这不是扯淡么,根本不要脸的瞎说。”

“……”范东凯怔了一下,他万万没想到还真有这事。

“咦?说这话的人叫什么?他真拿了美国人的钱?”范仲之问道。

“嗯。”吴冕点头,“现在还有很多人拿钱,在国内说些狗屁不通的话。老爷子您说得对,就是二鬼子。”

范仲之释怀一笑。

“那时候他们拎着钱去村子里?”吴冕问道。

“是呗?看好我们的地了?说是要建什么高什么球场的。还要建别墅,把水引进来变成游泳的地儿。狗屁?要是靠着城市?我也就同意了。拆迁房么,那是城市化?我在文件里见过。可盖球场,过几年没人来怎么办?地荒了?以后吃什么?”

“当时乡亲们眼睛都红了吧。”吴冕笑问。

“唉?穷怕了。最近的确是不挨饿了,可看着城里面的人过好日子,村子里也琢磨着要做点啥。”范仲之道,“我是没同意?老支书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爷?你别扯淡。”范东凯道,“你说话谁听啊。”

“没人听老子拎着锄头守在地头,想拆了我们庄家,得从我身上迈过去!”

“你这是老顽固,老古董。”范东凯反驳道。

“你懂个屁!二鬼子特么比鬼子还狠。当年鬼子杀人剥皮?二鬼子干的更多!”范仲之骂道,“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他们说的本身就是狗屁不通的话。什么有钱了可以去买粮食,真到挨饿的时候?一根小黄鱼换一个窝头都未必能换的到。”

“哪有那时候。”范东凯很明显更倾向于卖地,他说道?“这都什么时代了?你这还二鬼子二鬼子的叫?人家是国际学者。”

“那可未必。”吴冕笑道,“老爷子说得对,他们懂个屁!就知道拿钱,昧着良心挖根。”

“对!”范仲之的左手落在床上,发出一声轻响,“这是挖根!年头好还行,年头不好,一斤小米能卖你100块钱,这还是好的。人家屯着,说啥都不卖,你怎么办?眼睁睁的被饿死?”

“人家是专家……”范东凯辩驳道。

“专家的话也不能都信,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多了去了。”吴冕道,“老爷子说得对。到真挨饿的时候,那些专家,比如说茅~~,早就在美国住着大房子,吃香的喝辣的,挨不挨饿跟他没关系。”

“人家是专家……”范东凯不服气。

“范先生,我给您举个例子吧。”吴冕道,“咱村子里绿化怎么样?”

“从前山都秃了,最近二十年一点点种起来的。现在满山的树,还不错。”范东凯道。

“到冬天,有防护吧。”

“肯定啊,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范东凯说道,“风那叫一个大,不给树干缠上点稻草,开春全死球了。”

“你知道茅于轼怎么说么?”

“啊?”范东凯不解,那个姓茅的这也说?

“茅于轼问他的外孙女:冬天给树穿衣服保温,有没有用?他外孙女回答说没用。

因为树内部不发热,无温可保。可是帝都每年都花好多钱,做这种无用的事。他在新帝都报上批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