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疗程治疗就可以,已经没什么事情了。要是不方便,回咱天南做也行。”孙正烨想了想,又继续说道,“那位小师叔,看着年轻,但医大二院的各科室主任对他都很尊重,叫他吴老师。”
“真这么厉害?”陶老板疑惑的问道。
“厉不厉害我不好说,这是我亲身经历。刚刚见您为家里的事儿愁苦,我这不是琢磨着能多一条路么。”
“行,有心了。”陶老板不置可否,“先回去吧,项目的事情等我把家事理顺,尽快给你个说法。”
“那我告辞了。”孙正烨知道,剩下的都要看命。也不强求,转身告辞离开。
看着孙正烨的背影消失,陶老板犹豫了很久,让手下人去核实一下孙正烨之前说的话,又叫着年轻女人,带孩子去看病。
他特别苦恼,自家只有一个女儿,偌大家产总得有个男丁继承不是,要不然最后岂不是都便宜了外姓人。
3年前孩子出生,陶若乐的嘴都合不拢。这事儿他没和自己爱人说,他相信爱人足够聪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生荣华富贵有什么不好的。
可是前几天孩子过生日,摆酒庆祝,却被爱人知道。
两人吵了一架,她就像是疯了一样找上门来怒骂,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这些在陶老板看来类似于诅咒,所以在那之后孩子出事,他马上联想到了南洋邪术——孩子是被下了降头。
地北省……说实话陶老板看不起那面。在他的心里,那面就是蛮荒之地。
孙正烨的说法只是一个说法,陶老板没有听人说风是风,而是先带着孩子去医院。
当他看见孩子的时候,眉头又紧了几分。
孩子的情况并不乐观,早晨出门的时候孩子还只是哭闹,看着脖子有点肿。小芸来打闹的时候说什么眼珠子冒出来,陶若认为是危言耸听。
可见面才知道,小芸说的并不确切,孩子的左眼哪是冒出来,简直都要掉下来。
眼睛突突着,血管清晰可见,也不哭也不闹,气若游丝。整个人像是杀猪的时候吹气一样,全身都鼓了起来。
这下子陶若慌了神。
他连忙一边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一边联系熟悉的地师,询问情况。
来到天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陶若认识的几位主任已经在等他。
看到孩子的时候,所有医生都傻了眼。
3岁的孩子,左眼往出鼓的特别厉害,瞳孔向下,结膜和巩膜翻出来……用平常的话来讲就是黑眼珠只剩一点,还向下看着,白眼珠都翻出来。
整个眼睛像是要掉下来一样。
右侧比左侧稍微好一点,最起码眼球往外突出的没有左眼这么厉害。
整张脸都被吹成了气球,脖子和脸一样粗,手指碰上去会有很清晰的“握雪感”。
一个皮下气肿是能诊断的,可简单问了一下病史,孩子除了有坚果过敏史之外,没有其他阳性的既往史。没有受过外伤,没有吃坚果,只有前几天犯了咽炎。
可咽炎导致的下行性感染也不至于这么重不是。
先做了一个最快的胸片,片子显示孩子有纵膈气肿与大面积的皮下积气。
而这个时候,孩子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插管,抢救,正当所有医生都认为孩子救不回来,准备和陶若交代后事的时候,孩子的症状迅速好转,就连冒出来的眼珠子都回去很多。
虽然孩子已经“见好”,但天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几位主任却不放心,和陶若沟通,把孩子留在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
头颅、胸部ct提示广泛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心包积气、甚至眼眶周围都积气,眼球突出!颈部无感染征象,肠管无破裂征象。
莫名其妙的间质性肺气肿来自何处?病因是什么?
130 没办法的办法
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的治疗,核心是根除病因。切开引流效果不像治疗气胸那么理想,而且纵隔切开引流还存在相当大的手术风险。
组织全院会诊,来去如风的纵膈气肿、皮下积气没人能说清楚是怎么回事。有人提出来可能是过敏导致的,但这个说法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能。
过敏反应一般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严重的表现为休克,甚至引起喉头水肿、气管和支气管痉挛及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这是最常见的一些反应,严重的过敏还有一些其他表现——比如说昏迷、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等多器官损害。
不管是常见还是罕见的情况,医生们都考虑了一个遍,但病情的判断却依旧毫无进展。
在座的都是主任级别的医生,临床经验相当丰富,没一个人听说过敏反应还会导致广泛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心包积气乃至于眼珠子都“掉”出来的情况。
其实大家最为怀疑的还是外伤导致的纵膈气肿,要是有外伤,那么整件事情就可以有一个完美的解释。
但不管怎么询问,包括陶若的外室小芸、几名保姆,全都异口同声的说孩子最近绝对没有受外伤。
最后调出监控视频,孩子每天都很正常,生病前24-48小时也没有出远门玩。同时也没有陌生人接近,每天接触的都是家里的这几个人。
都出纵膈气肿了,外伤应该很重才是。但是孩子身上也没有找到明显外伤的痕迹,硬说是外伤导致的,在座的各位主任都不好意思。
最后的线索也断了,所有人一筹莫展。
没办法,只好用委婉的话语和陶若说明现在的情况——大家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病导致的,要是病情再进展或是药物没什么效果,孩子随时可能死亡。
好在经过医院的抢救,孩子的情况已经稳定,陶若能安静的听几位主任解释。
说是解释,其实陶若心里清楚,眼前的医生脸上的尴尬与无奈早就出卖了他们。
所有医生都说不出来个子午卯酉。就这样,观察3天,孩子的情况进一步好转,渐渐痊愈后陶若带着孩子离开医院。
观察了几天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病”,陶若已经有些相信是降头了。
那几位主任水平都很高,坐在一起会诊,这种水平几乎是全国最高的水准。连他们都说不出有什么问题,那这就不是医疗能解决的。
陶若觉得这是一个警告,孩子之所以莫名其妙的好起来,也只是潜伏在暗处的那个人想让孩子好。
他足足等了3天,依旧没谁来和自己谈事儿。
不应该啊,要是有什么企图,大不了自己拿出来一大笔钱把这事情摆平就是,何苦要为难孩子呢。
把整个事情前后都琢磨了一遍,怎么想怎么不合乎情理,没有一丝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