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 章(1 / 1)

农家有点乐 秦妈一块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有人都适用,无论你是贫困还是富有。

可惜看到方炳城跟余正常挤眉弄眼的样子,闫肖锋心中苦笑,今天自己只是个配角,想讲道理,估计今天没机会。

“水口村,继续吧!”闫肖锋有些意兴阑珊,挥手说道。

一个三十岁不到年轻人快步走上了前台,他是水口村的村委会主任傅昌志,是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作为国家开展的重要选派项目,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决策,白沙乡这些年也陆续有年轻的大学生走向各村岗位,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留下来的不多。

前些年,傅昌志单人一包被分配到水口村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这几年,水口村已经颇有起色,傅昌志也被提拔选举成二把手,担任了村委会主任,算是扎根在农村了。

水口村的一把手支部书记是本村人,快六十的老干部了,这对老少组合这两年也算声名鹊起,傅昌志负责各种折腾,各种上项目,出了问题,老支书大手一挥,都是我的责任,专门负责背黑锅。

傅昌志今天穿了一件白衬衫,黑西裤,像参加面试一样,他的鬓角的头发略微秃进去一些,眉毛浓黑而细长,一双眼睛闪闪有神采。他看人时,目光十分柔和;微笑时,露出一口整齐微白的牙齿。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一段简短的开场白和自我介绍后,傅昌志直接进入正题,他的普通话很标准,一开口就让大家吃了一惊:

“网箱养鱼项目,我们村现在已经谈了一个,并且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操作的阶段。”

“什么?”闫肖锋皱眉说道。

“现在的网箱养鱼,除了我们公司,别的各种要求都达不到标,”严一宁有些小激动。

“这个没事,那么大一条河,各养各的呗!”方炳城微笑着说道。

他是内行,现在网箱养鱼在许多地方,问题频频,在讲究环境保护的今天,已经是个很复杂的项目,不像以前弄个网箱,把鱼一放,饲养一撒就完事。

258我也要养鱼

多大的水域养多少鱼,投什么样的饲料不污染环境……林林总总,可以说各地都很慎重对待网箱养鱼,现在的江河已经很少看到网箱养鱼了。

国内网箱养鱼能达到严苛的环境标准的渔业公司,屈指可数。

“怎么没跟乡里提过?”闫肖锋问道。

“上次乡里开会,乡长你不是说过只要是扶贫项目,你们都全力支持吗?”傅昌志微微一笑,不过这个笑容,闫肖锋怎么看怎么刺眼。

“不要给我打马虎眼,网箱养鱼没有相关资质是不能引进的,经济发展也好,扶贫脱贫也罢,那是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好了,你先下去吧!”闫肖锋有点生气。

这种突然袭击是领导者最不喜欢的,自己昨天就跟水口村谈过今天竞选会的事,傅昌志他们完全有时间跟自己沟通,网箱养鱼这种项目因为环保问题,注意不能大规模推广,一条竹林溪承受不了过多的网箱养殖。

“是我让傅主任不告诉你的,”水口村的老支书史云贵果然如传言一般,站出来背黑锅了。

“史书记,你是老同志了,应该知道什么是组织纪律,我知道你心忧你们村,想在你退休之前看到水口村摘帽子,可是白沙乡是一个整体,必须按科学的计划来办,网箱养鱼这个项目,只能上一处,”闫肖锋咬牙说道。

他平时工作一般不这么武断,但是竞选会本就争议多多,水口村这么一闹,今天真就要闹笑话了。原以为自己说完,傅昌志会乖乖地下台,万万没想到,傅昌志不但没走,史云贵也站了上去。

闫肖锋这个乡长,处事公正,雷厉风行,为白沙乡办了不少实事,是个很有威望的乡长。余正常这种当过兵的村长,他都是张口就骂,何况水口村这一老一少。

“闫乡长,你办这个竞选会是为了什么?为了让大家知道脱贫要靠自己争取,是为了让各村都有个公平的机会,现在我希望你们能给水口村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傅昌志激动地说道。

闫肖锋沉默了,他主要还是顾忌方炳城。哦,别人好心好意上你们乡扶贫,投上百万的项目,前期规划得差不多了,啪叽,天上掉下个竞争对手来了,这不扯蛋吗?

让人奇怪的是,方炳城一行人没有露出生气或者迷惑的样子,都是一脸冷静的坐在那里,方炳城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傅昌志,轻轻喝了一口水,不再言语。

闫肖锋有些为难了,沉默也是一种不满呀,方炳城背后可是津港餐饮协会,这可是津港数一数二的商会。可看着年轻的傅昌志和年老的史云贵,闫肖锋乡长实在说不出给我下来这句话。他心里知道,这一老一少为什么这么倔强。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田溪村穷,田溪村苦,但他们水口村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别看水口村这两年折腾得厉害,实际上并没有折腾出什么名堂来,反而走了不少弯路。

比如前两年上的种植血橙项目,全村人在傅昌志的带领下,把大半的田土种植了橙树。

这个项目,专家论证过,提供树苗的扶贫单位也拍胸膛保证过,提供技术,包教包收,但是去年血橙第一季果子下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花青素不足,血橙卖相不好,基本上白折腾了两年。

面对信任自己的水口村村民,傅昌志心急如焚,自责不已。还是老支书史云贵出面安慰,没事,咱们继续干,水口村的人栽得起跟头,大不了就是再要乡里救济一年,放心,丢人的事老头子去干。你只管继续帮村里找项目。

村民们也没人责怪傅昌志,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在水口村一呆就是好几年,疯魔似的帮村里想办法脱贫,尽管没有成效,但别人的付出大家都看得见。

在老支书和村民的支持下,傅昌志重振旗鼓,再次找人到水口村考察调研。这一次,有人提出了见效最快的网箱养鱼项目,津港市的人爱吃鱼,淡水鱼市场缺口巨大,尤其是高品质的淡水鱼,价格居高不下,供不应求。

网箱养鱼通常都是选择的河流里面,活水养出来的鱼无疑比水库,池塘养的鱼品质高出不少。可是这些年由于大家对环境对水源的重视,各条河里的网箱基本不见了。

询问了一些部门还有养鱼人,都表示网箱养鱼弄不了,傅昌志只有望着竹林溪兴叹。水口村在地势平坦的下游,竹林溪在这里变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