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的招聘人员还以为是年轻人怕学不到技术,没有上升渠道,特意介绍了自家工厂的培训制度,晋升渠道。
能挣钱,有前途,这下该没有问题了吧?结果余正常苦着脸说道:
“不好意思,她们说了,不进厂!”
“为什么呢?”乡里领导炸毛了。
“不想进厂!”余正常把头一搭,不敢面对领导们瞪圆了的双眼。
领导们气乐了,田溪村的人你们是不是脑袋让驴踢了,就你们那帮老娘们儿,不进厂,还能做生意吗?当然,还能去餐馆酒店当服务员,洗盘子,可服务业多累呀!再说了,田溪村女人的彪悍程度有目共睹,干服务行业,一天得跟人干八回架,到时候出了问题,别指望乡里给你们解决。
领导们没猜错,田溪村人还真就是准备干服务业,在余正常老婆赵梅的带领下,联系了几家酒店,模样好点的都去干客房服务。看不上的,降低档次,小酒店,小饭馆,总之就是扎根服务行业了。
一时之间,田溪村的奇葩事迹沦为白沙乡的笑谈,说的好听的,说你田溪村人目光短浅,小农意识,说的难听的,老山猪吃不来细糠,一村的方脑壳。
这一切当然是出自马耀宗的谋划,为了让全村人听从安排,马耀宗是煞费苦心,威逼利诱全用上。
威逼好办,你现在家里老人小孩还在吧,需不需要照顾?家里农活还不能丢吧?你需要村里帮忙的事多了,翅膀没硬就给我好好听安排,打工嘛,哪里不是打。
马耀宗的要求也只是前两年听从自己安排,后面就可以随你心意了。
当然,几百人的村子,也有大把不听你马耀宗的,毕竟那些所谓威逼的话其实吓不到人,我就想进厂,我就不去工地,你能咬我吗?
这个时候马耀宗抛出了一个连他自己都震惊的利诱。
只要时机合适,田溪村将同意配合相关部门对村里的古墓进行考古,这个决定当然不是马耀宗临时决定,也不是忽悠村民的,这其中原因另有隐情,后文会讲述,现在先讲讲听到这消息的田溪村民。
村里面有古墓,有宝藏的事,已经不是什么大秘密了,村后的溶洞,河边的竹林溪,这都有可能埋着惊天的宝藏,一旦开挖,虽说最终都要归于国家,但是作为田溪村,那绝对是要大大的补偿了。
189深谋又远虑
自从年后村尾溶洞出事以后,村里就有人提起过挖宝的事,只是没有人敢在明面上说起。
村民们并不了解具体情况,只有四姓的几位长辈隐约知道,那是老祖宗共同守护的一处墓穴,其中危险重重,马耀宗也知道的不多,除了国家,谁敢冒失的挖宝。
就算挖了,田溪村不收拾你,国家也得治你个盗墓罪。就这样,一众村民只能眼巴巴瞅着四姓的人,而四姓的人又瞅着马耀宗。
现在马耀宗告诉外出的村民,田溪村大概率要挖宝了,天上要掉馅饼了,你们只要听我安排,哪天宝藏一挖,田溪村就暴富以后人人有份。
这张大饼一画,田溪村的人兴奋了,别人马家老爷子又不是要咱们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人,就是老老实实地在服务业呆两年,再说,咱们这些人可不就是做服侍人的活儿,当工人,那不是咱的命。
就这样,在这个八字没一撇的宝藏诱惑和支持下,田溪村人开启了奇葩打工生涯,不干小工,不进工厂……
马耀宗这么做真可谓用心良苦,他是为了一年后的田溪村大建设,大开发做准备。
众所周知,大量的农村人口外流,昔日热闹的乡村,人员越来越少,许多年轻人一去不复返。马耀宗有鉴于此,才定下这个有些自私的人才回笼计划。
在马耀宗的计划里,田溪村需要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村容村貌的改造,等待合适的扶贫项目进村,等待强有力的人物带领脱贫致富。
那么在这个时间里,怎么样才能既要让田溪村人尽可能多的外出挣钱养家,长见识,学技术,又不要让他们落地生根,不再回城,马耀宗和余正常他们反复研究决定,不进厂,不做生意,尽可能的在工地上学技术。
未来田溪村的发展,马耀宗和村委会都认同一件事,不去搞什么大规模的商业性开发,一来难度大,时间长,从建立项目到真正实施,没个三,五年哪里能见成效,到那个时候,田溪村的人怕是收不回来了;二来马耀宗他们不懂,不懂就会走弯路,原本起步就晚的田溪村,经不起走弯路的折腾。
所以马耀宗和余正常决定,还是要找自己懂的项目干,至于农民懂什么呢?那就是种庄稼。
当然了,要脱贫致富,肯定不是按以前那样种了,必须上规模的种植项目,至于具体种果树还是种什么,这就需要马耀宗说的强有力的人物,或者是政府派专家来指导了,这也是田溪村后面工作的重点,找到合适的种植项目。除了种植,余正常还提出,山美水美的田溪村同样适合生态旅游,开发一些景点,搞搞农家乐,慢慢做强做大。
坚持让村民进入服务行业,其实就是马耀宗为今后田溪村的生态旅游行业做铺垫,搞旅游,搞农家乐,除了好听好玩,当然也需要良好的服务了。
田溪村这帮进入酒店饭馆的人,只要在服务行业呆上一年半载,耳读目染之下,怎么也能学点名堂来,将来田溪村的旅游业一旦建立起来,把这些人往村里一收,何愁没有人才可用。
去工地学技术可能要难一点,但是一两年呆下来,不说修高楼大厦,回村帮着修修路,装修个农家乐什么的,那还是绰绰有余吧!
不得不说,马耀宗称得上老谋深算,那些奇葩行为,正是在为田溪村未来腾飞作人才储备。
为什么说这个做法有些自私呢?其实很好理解,举个例子,一对田溪村小夫妻,他们要是进厂,工作会稳定很多,好好干,过个几年说不定就在厂里扎根,在城里买房。比在工地风吹日晒轻松,服务行业不是说没前途,而是它的前期辛苦许多。
但是你们轻松了,成长了,最后扎根城市了,这对田溪村有什么意义呢?包括做小生意,十年八年都不一定能成功,就算成功了,你愿意回田溪村搞建设?恐怕还是会一去不回头。
所以马耀宗煞费苦心地让田溪村人只走两条路,说白了,他就是要确保田溪村的人出去学到对村里大建设有用的东西,然后两年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