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姿者较为多见,坐姿寿星较少。这件竹根雕寿星取材较大,端坐于假山之上,脑丘高凸,弯眉长垂,神色和蔼,笑口大开,左手捧持如意,右手握仙桃,长髯垂胸,唇颌腮长髯连为一片,眉宇、眼部和胡须刻画较细,层次分明,丝丝可辨。宽衣大袖,衣褶层迭垂然而下,飘逸流畅,周身九个童子嬉戏玩耍,形态各异,或持仙桃或持如意,情景风趣,生活气氛极为浓厚,组成一幅寓意“多子多寿”的生动场景。
这件摆件,雕刻容貌生动,儿童夸张的面部表情与寿星慈祥的神态,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使整体雕刻的喜剧色彩更加强烈。其雕刻刀法以圆雕、高浮雕为主,刀工谙熟,技法精湛。
肖遥很快就判断出来,这件竹根雕摆件绝对是清竹雕上佳之作,且为宫廷旧藏,市场价值应该在800万元左右。
判断出这件竹根雕的价值之后,肖遥很庆幸。寻宝牌第1排的第二颗星星亮起,所指示物品的价值跨度还是太大,从10万元到1000万元都有可能。
尽管他已经放低了期待值,但对于百万元以下的物品还是不感兴趣,除非特别喜欢,真没必要因为价值不高的小物件浪费时间和精力。
连续两个多小时都没有收获,调高期待值之后,找到的第1件物品就是价值800万左右的古董,他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这件竹根雕值得他出手。
虽然老板并不知道这件竹根雕的真正价值,但这件竹根雕雕刻的生动传神,这一点他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所以这件竹根雕在老板心目当中的价值是最高的,要价2万元的就是这一件。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肖遥以1万元的价格拿下了这件竹根雕寿星摆件。
总算是有了收获,肖遥恢复了一些信心,继续开始自己的捡漏之旅。
可能是拿下竹根雕寿星摆件之后运气回归,走进下一家门店,寻宝牌第1排的第三颗星星再一次亮了起来。
第三颗星星亮起并不代表有漏可检,他首先要确定这家店里的镇店之宝价值是多少。
这是一家经营木雕的店铺,经过询问之后,得知镇店之宝只不过价值500多万,显然第三颗星星亮起并不是因为这家店铺的镇店之宝,这就代表有大漏可检。
确定这一点之后,他这才开始仔细鉴赏这家店铺里摆放的大大小小的100多件木雕。
他的目光大致从所有木雕上面一扫而过,让他诧异的是:他竟然看到了三件雕刻技艺极其精湛的木雕,这三件木雕当中并不包括店家的镇店之宝。
雕刻技艺最好的是一尊释迦牟尼作坐像。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这一尊释迦牟尼坐像上,开始细细鉴赏起来。
此释迦牟尼佛坐像,雕刻技术纯熟,姿态自然,沉稳尊贵,面容表情宁静慈悲,佛身衣袍柔软飘逸,衣褶层迭丰美,光影下栩栩如生,震撼动人。
PS:章节名写错了,应该是“第三颗星星亮起”,但已经没法改正了,章节名只有联系编辑才能改正。
第664章 老洋房寻宝(二合一章节)
肖遥没想到竟然能够在这样一个专门售卖木雕的小店当中见到这样一件传世的木雕精品,心情微微有些激动。
从雕刻的风格上来看,这应该是一件金代的木雕佛像。
金代佛教深植人心,十至十三世纪间,此类大型绘彩造像,乃为中国北方寺院所造,许多寺院幅员广大,建筑华丽,庭园错落,宛若宫殿。
金代君主以此为础,逐渐接纳佛教为国教,如此风气下,金代佛寺、墓葬、佛教物更显丰富多貌。如此大型佛像,生动逼真,色彩浓重,金彩相缀,供于寺院佛龛壁画前,伴随其他神祇、罗汉造像,光碧辉煌,华美殊胜。
金代木刻佛教造像,得印度笈多王朝风格影响极深,也略现希腊化时代传统,此像衣褶丰厚轻盈,彷似轻风吹拂,自然典雅,类同后者造像特征。
佛身厚实,袒胸,略显折腰曲线,非汉式造像传统,应属唐代以前自丝路传入的异邦风格。金代造像不仅取材传统,且发展出独特风格,面容更显丰满圆润,表情描写细致入里,技法成熟而柔和,集十一至十二世纪造像艺术精髓,展现了当时艺术化发展的极高水准。
而眼前这座木雕更是其中的精品之作,尊贵超凡,却也祥静温暖,深深触动观者心灵,流传于世的金代木雕,极少能够见到这样的精品。
且存世金代大型佛教造像,多为博物馆收藏,民间极少能够见到。馆藏的金代佛教造像,其中大部分为菩萨雕像,又以观音菩萨最多,佛造像甚为少见,这就更加凸显了眼前这座木雕的珍贵。
博物馆藏品中,最扬名千里的,要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大型宋至金木雕十一面观音像。此观音像与眼前这座木雕风格甚是相似,如面部描写,丰润而线条自然,唇部、面颊、眉目,均极相似。二者颈背身躯之雕刻手法也是相近,以细微起伏表现肌骨,简直就像是出自同一工匠、作坊。
这些细节对于外行人来说可能并不重要,但对于内行人来说却极其关键。
有了博物馆同类馆藏精品的对比,眼前这座木雕的价值才不会被低估。
虽然这座木雕已历千年,但佛身之上仍可见些微矿彩,保存的非常好,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如此珍贵的金代木雕,其市场价应该在3000万元左右,而老板的要价仅仅是3万元,能够捡到这样一个大漏,肖遥的运气确实不错。
鉴定完这一尊金代木雕佛像之后,肖遥的目光转移到另外两尊木雕之上。
另外两尊木雕分别是观音菩萨造像及大势至菩萨造像。
菩萨立姿,微呈三屈式。一手举胸前,另一手执飘带。下身系兜提,上身袒露,穿带珠宝璎珞,臂系飘带,双眼垂视,发髻高耸,观音五叶冠上有阿弥陀佛造像。
大势至五叶冠上有宝瓶纹饰。面容祥和静穆、妙相庄严。
菩萨虽可单体造像,但大半以配对的方式呈现,以陪衬特定的佛陀,也即“一铺三尊”。故此,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一般位于阿弥陀佛两侧,而过去佛释迦牟尼的左右胁侍则是殊和普贤菩萨,而伴随药师佛的则是日光和月光菩萨。
宋代之前,我国佛教造像以石刻或铜铸者居多。公元845年及846年初,由于朝廷大举禁佛,除了没收寺庙的土地财产,对佛门的税赋减免亦大幅削减,并敕令大批僧尼还俗,所以九世纪中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