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1 / 1)

1839 引弓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各种账册。”

  “一旦英军在广东其他地方登陆,而兵力又超过6000人的话,我们就控制各个督抚衙门,占领藩库,开始组织撤退。”

  “组织撤退是一种复杂的战术行动。”肯尼夫说,“如果真的准备战略撤退,那么现在就要开始着手,指定详细的计划方案,谁控制广州城,谁负责疏散民众,谁押运物资,撤退到什么地方,如何阻击英军,都要安排。”

  “这件事,肯尼夫,你和张兴培来做,我再给你找个翻译。话说回来,你要尽快学习中文了。”

  事情就此议定。

  李颖修等其他几人都出去了,对楚剑功说:“说到藩库,我倒是一直在查一个事情,在英军第一次入侵前,虎门整修,以及朱雀军练兵,花费大概在七十万两上下,可据说藩库掏了两百万两白银,真狠哪。”

  “谁干的,琦善?”

  “不是,我估计可能是藩台,或者他手下的人物,到底如何,还要查一查藩库的账目。”

  “我和你都没有这个权力,向怡良禀报吗?”

  “不,我并不想帮大清国挽回损失。而且,广东富庶啊,每年关税、盐税、茶税、粮税、漕税,所谓五子开花,这五大项收入都会落到藩库里面。”

  “所以你想……”

  “通商洋务善后使,不如改叫通商洋务布政使,我来兼这个藩台。”

  “也就是要把现任的藩台整倒,然后还不能让朝廷派别的人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职位搞成烫手山芋,别的人都不敢接手,然后我再勇于任事。”

  “清廷目前最头疼的,就是沾‘洋’字边的。”楚剑功接着说。

  “藩台又是管钱的,钱、洋务……嗯,我似乎有点想法了。”

  “让藩台变成汉奸?嗯,清奸。好主意。”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何况他本身也不干净。”

  “既然有了想法,那么,如何着手呢?”

  “范中流一直有个提议,你知道吗?”

  “大南洋铁壁。东起福建厦门,西到广西北海,在包括岛屿在内的3300公里海岸线上,建成庞大的要塞群,所谓北有长城,南有铁壁。”

  “的确是宏大的计划啊,这样的要塞群用来干嘛?”

  “要塞群嘛,无非前沿预警,守备和防御,按范中流的话说,这个要塞群建成以后,英国人要么在要塞前面把血流尽,要么绕道浙江或者越南,才能进攻广东。”

  “大南洋铁壁要多少银子啊。只怕英国人还没来,广东自己就把血流尽了。”

  “你写个行文,请巡抚大人找藩台要钱,看他给是不给。”

  “无论他给不给,清奸也是做定了。”

  呼唤收藏、红票

  9 璞鼎查到达印度

  2月1日

  印度,加尔各答,威廉堡。

  高高的米字旗俯瞰着整个加尔各答湾,码头上集结着军乐队和各色印度殖民当局的大人物。

  一艘蒸汽船慢慢靠岸了,舱门打开,各色乘客陆续下船,这时,从舱房里走出一个人来,身着白色的海军制服,海军少将的军衔闪闪发亮。

  码头上迎接的人群看到了他,开始欢呼起来,军乐队开始奏乐。

  “欢迎你,璞鼎查爵士,我们的传奇英雄。”

  这个人,正是英国新任的远东全权代表璞鼎查,他12月中旬从英国出发,横越地中海,然后走陆路通过埃及,在红海上船,只用了43天时间,就跨过了大半个地球,到达印度,比琦善从京城到广州的时间还短。

  璞鼎查下船伊始,便回绝了所有社交应酬,开始全心准备对清国的战争。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信使,前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知当地的部队,前往海峡殖民地和自己会和。

  “兵力不足。先生们。”璞鼎查往椅背上一靠,“加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土著团,我们才12个团,其中有六个很久没有打过战了。”

  坐在他对面的,是新任远东派遣舰队司令巴加:“阁下,您说得对,要汲取上次的教训,虽然清国很落后,但毕竟是个庞大的国家。而且不像印度,他们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远东陆军司令仍旧是郭富,他说:“可是,我们去哪里找新的部队呢?阿富汗现在很艰苦,也在到处要兵员。”

  “我就是要把阿富汗的军队调出来,阿富汗短期之类结束不了,却消耗着我们大量的兵力。我至少要两个师。”

  “狮子大开口,阁下,两个师至少一万七千人,奥克兰总督不会答应的。”

  “我去和他谈,阿富汗需要经费,但国库没有经费了。”

  “是么?阁下,我们此次远征的军费怎么办?”

  “本土拨款68万英镑,东印度公司支付109万英镑,新南威尔士州兵工厂为我们提供价值17万英镑的军火武器。一共不到两百万英镑,我们要征服一个国家。”

  “这次战争的目的是赚钱啰,从清国取得战争赔款,补贴阿富汗。”

  “不仅如此,大批的新生部队在清国经受了锻炼之后,将投入到阿富汗战场。”

  “所以……”

  “所以,至少五个步兵团,奥克兰总督非给我不可。”

  “这样,我们就有了十七个步兵团,两万名步兵,三十艘军舰,一万名水兵。三万人的海陆联合部队。”

  “璞鼎查阁下,恭喜你,即使在滑铁卢,威灵顿公爵也没有直接指挥过三万英国人,更没有海军。您现在是英国历史上第二大兵团的指挥官了。”

  “去,拿支铅笔来,”巴加命令侍应生,“我们来把手头的力量列出来。”

  “我们手头,原有三个步兵团,第18爱尔兰步兵团,团长基恩上校,第26步兵团,团长斯科尔斯上校,第49苏格兰步兵团,团长索尔斯克亚上校。这三个团在前次战争中都受到了损失,但建制还在,我们补入了印度土兵。目前,这三个团都是1400人的满编团。”

  “留驻在印度的第55步兵团也会随我们出发,第98步兵团,过几天会从英国本土到达,这两个团很有意思,团长是两兄弟,菲利普-内维尔和加里-内维尔”

  “我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调来三个团,第67新南威尔士团,团长吉格斯,和69西澳大利亚团,团长科威尔,以及68新西兰毛利团,团长维杜卡。这三个团都有大量的大洋洲土著,据说训练还可以,但未必可靠。他们将在海峡殖民地和我们汇合。”

  “印度人我还可以动用四个印度步兵团:马德拉斯土著步兵第2团、第6团、廓尓克第14团和锡克第24团,以及孟加拉炮兵团和工兵团。四个步兵团的军官都是英国人,四个团长分别是谢林汉姆,费迪兰德,坎贝尔,和特里上校。”

  “让我们来看看,从阿富汗我们能拿到哪五个团,嗯,第11皇家龙骑兵团,团长杰拉德,第20步兵团,团长兰帕德,第58苏格兰团,团长哈格里夫斯,一位防守专家。还有……”璞鼎查犹豫了好一会,“似乎只能拿出三个团来。不然就不能维持战线了。”

  “阁下,也许我们还能找出点兵来。”巴加建议说,“您觉得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