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 章(1 / 1)

1839 引弓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走了过来,在汉弗莱耳边轻声讲了几句。

  汉弗莱的脸扭曲了;“谈完了?公务员还没看过呢。”

  他转过头来,对着楚剑功微笑道:“使馆有一些行政上的小事,失陪一下。”

  汉弗莱跟着那位秘书,来到格莱斯顿的办公室:“公使先生,协议确定了吗?分歧解决了吗?”

  “是的,和我们计划的一样。我同意了那些保护条款。”

  “您没有用您的同意换取到什么好东西吗?”

  “他们决定,最近三年的对欧洲贸易,都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转账体系来完成支付。”

  “您为东印度公司争取了三年的手续费费?真是太好了,东印度公司会为我们使馆提供什么福利吗?”

  格莱斯顿的秘书伯纳德在一旁插话了:“福利?汉弗莱先生,我认为这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这样重大的项目应该通过招标来进行,而不是两个人躲在小屋子里决定。伯纳德,你要学会怎样做一个公务员。”

  “公务员不是应该帮助政府施政吗?”

  “这个,只有当政策可行的时候。”

  “什么意思?”

  “只有公务员认可的时候。”

  “亲爱的汉坯,”格莱斯顿说道:“这次时间很紧,要在国宴前达成协议,能省的步骤就省了吧,我们在清国的时间很长,发展的机会很多,时机合适的时候,我会尊重程序的。另外,东印度公司会把公使馆装修一下,这是不列颠的脸面嘛。”

  “时机合适的时候,好吧,我们等着。公使先生,条约正本打印好了吗?”

  “还没有,使馆近百名秘书,只有麦肯太太一个人会打字,还是英文,中文的文稿只能使用手写体的了。”

  “那他们能在晚上六点钟以前抄完吗?六点钟将举办升旗仪式,然后是签约仪式,国宴七点钟开始。”

  “没问题。上海衙门为我们提供了二十名书吏,平均每个人只抄写五页纸,相对而言,我们的进度慢多了。”

  “好了,现在还有时间,先生们,我们的客人都到齐了吗?”

  “只有广东的那两名官员到了,其他人没有这么早,但我相信他们会在六点钟以前到达的,毕竟,清国国土上的第一座公使馆,是由不列颠创建的。”

  “汉弗莱,你有名单吗,我们的客人。你对他们的底细清楚吗?要知道,我在伦敦的时候,可不是后座议员,我是有资格进内阁的。不能随便对什么人都施以外交对等礼仪。”

  “对对,您当然有资格进内阁了,下院议员只有630人,一个党派超过300个席位便组成内阁,这300人中,100人又老又蠢,还有100人又稚又嫩,剩下的大约100名下院议员便填上了政府席位,根本没的选择。”

  105以夷制夷与大陆均衡

  《上帝保佑女王》,军乐队的演奏在黄浦江畔响起,英国人摘下帽子,对着米字旗行注目礼,客人们也摘下帽子,平视前方。

  楚剑功为首,这边站着清朝的一帮官吏:李颖修、郭嵩焘、李鸿章、以及上海道台胡林翼。

  在他的对面,是另一些客人们,最靠前的那个他不认识,但那个人身边,站着上次到黄埔谈判的法国特使真盛意以及士斯密,看来,这是法国人的头头了,他大约三十多岁,保养得很好,手指肥硕而白皙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扑粉的假发,法式的大开襟礼服,手杖。这是个什么人物?

  在法国人的左边,也就是远离英国国旗的方向,站着四个人,第一个楚剑功认识,是上次到广州的美国众议员顾盛,他的左边,站着一个人三十岁出头的人,瘦削的脸颊,高高的额头,楚剑功觉得自己在哪里见过他,却想不起来。

  第三个美国人是个军人,穿着现役美国陆军的军服。上校?由于美国国会对陆军病态般的压制,上校已经是很高的军衔了,尤其是这个人,年纪并不大,也就是三十多岁的样子。

  第四个美国人是海军准将,他的军服和军衔说明了一切。看来,美国人对上海开埠一事非常的热衷,一定要好好和他们聊聊。

  美国人旁边,是一对青年男女,男的身材不算很高,却给人一种高大挺拔的感觉,女人好像是北欧人种。

  这一对青年再往下,是熟人,俄罗斯远东总督穆拉韦约夫和他的随从们。他也来了?

  在这样一群西方人的末尾,几张东亚面孔格外引人瞩目,其中之一就是游说过楚剑功的日本和尚三千卫门,不过看他的样子,不是领头的,三千卫门的上首,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看来,各路神仙都到了啊。除了这些人,还散散的站着一些西方女性。

  国歌奏完,礼毕,众人回到屋子里,大致坐成一个圆圈。

  汉弗莱先生代表主人讲话,欢迎大家的到来,格莱斯顿致辞,表示他能担任历史上第一位驻清国的外国公式非常的荣幸,感谢伟大的不列颠和开放的清国,感谢女王和大清国皇帝,感谢无坚不摧的英国士兵,感谢自己的父母……

  “他在干嘛,参加奥斯卡?”李颖修轻声问。

  “没话找话,以此来掩盖他蓬勃的野心。”

  两人正在闲聊,伯纳德秘书走过来,轻声说道:“商务司长先生,马上到您演讲了。”

  李颖修端起手边的水杯,润了润嗓子,等待着。

  掌声响起来了,格莱斯顿已经念完了他充满感恩的致辞,在汉弗莱先生短暂过渡之后,李颖修信步走到大厅的主墙面。

  “很高兴在这里和各位参与这一盛举,在这里,我要借用英国公使馆的宝地,说明清国下一步对外政策,‘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李颖修只是借用了另一个时空九十年代由美国提出的词汇,他演说的内容,却和那个时空的门户开放政策没什么关系。

  “这位商务司长的讲话,很像我们的一项政策,大陆均衡,你觉得呢,汉坯?”格莱斯顿轻轻的问。

  “是的,这位年轻的政客想把欧洲的势力都引入到清国,让我们互相争斗,这样他们就可以看笑话了。公使先生。清国这种策略的更准确描述,应该叫做‘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平衡政策。汉坯,你觉得他们有可能成功吗?”

  “看人,先生,所有的政策都需要人来执行,如果他们有像我这样贝利学院一等学位毕业的资深公务员,那么我敢说,他们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但以你我看到的清国官僚,似乎没有你这样的贝利学院一等学位毕业的资深公务员,所以,我们也就不用担心他们真的能够对各国实现制衡。”

  “我们不仅有像我这样的贝利学院一等学位毕业的资深公务员,我们还有向您这样的有内阁资历的伟大政治家,公使先生。”

  “我在想,”格莱斯顿说:“我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