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3 章(1 / 1)

1839 引弓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远东驻扎大规模的军队。所以,我们必须教导清国人能够尊重条约和国际惯例。而教导的前提,就是我们自己要遵守条约。澳门从法理上来说,仍旧是清国的地方,葡萄牙人只是租借这片土地来堆放货物,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清国来解决这件事情。”

  小额尔金桀骜的昂着头。

  “好了,詹姆斯,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把这封信交给清国大臣。”

  “交给哪位大臣?”

  “我也不知道,直接去两广总督府,谁管事就交给谁。”

  中午时分,李颖修见到了这位信使。

  詹姆斯布鲁斯这个人我没有一点印象,看来是历史上的无名鼠辈。李颖修想,说道:“好了,信我收到了。我会尽快处理。你回去吧。”

  “如果清国不能处理,我们很乐意代劳。”小额尔金傲慢地说。

  李颖修听到这话,抬头仔细看了看小额尔金,修长的手指,白皙而有力,傲慢的昂着头,全然没有外交人员那种冷静。神态不可一世,显然未经挫折。

  看来是到远东来发财的某个贵族子弟吧。李颖修接着问他:“请问您担任什么职务?”

  “我即将是驻澳门领事。”

  英国人会把这么重要的外交职位交给这样的纨绔子弟?“那您携带有领事任命书吗?”

  “今天我不是来递交国书的。”虽然不情愿,额尔金还是将一份身份证明文件给了李颖修。“我的父亲,是希腊征服者,第七代额尔金伯爵。”

  哦,原来你的父亲就是拆了帕拿农神庙的额尔金,那你应该就是烧了圆明园的那个额尔金了。没想到会是你来担任驻澳门领事,以后还有得打交道呢。

  李颖修送走了额尔金,随后,他调遣了朱雀军的一个连,前往澳门,强行驱逐葡萄牙“总督”亚马勒。其实这是为他好。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亚马勒在1850年因为拖欠地租被会党砍成几块,现在他终于免除了这种命运。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李颖修万万想不到,一股风潮已经从背后袭来。就在他将驱逐葡萄牙总督的事情向徐广缙汇报以后,徐广缙的一个门客,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弹劾李颖修对英夷太过恭顺,将以夷制夷的大好机会轻轻放过。

  这篇文章,一夜之内,居然贴满了广州城的大街小巷。

  “有失国体,有负众望。”徐广缙对着广东巡抚怡良痛心疾首:“大好机会,他怎么就轻轻放过了呢。回想那《辛丑和约》也是李颖修签的,莫非是故意纵敌。”

  “制台,不可乱说啊。”怡良还没有拿定主意。

  “这事啊,终要有个了局,也不能就让广东变成鬼域。”

  “如是反悔,不执行条约,边衅重开,朝廷怪罪下来,怎么办?”

  “谁说要反悔,只是一些民众不满,与我两广总督府何干?”

  “制台有何妙计?”

  “李颖修对我说,英夷有一批洋商,跟着他们的公使重回广州,那个公使,想搞个入城仪式,李颖修的意思呢,借此机会,宣布广州重新开埠。”

  “制台是想在入城仪式上下他们的脸,对吧。”

  徐广缙笑而不语。

  就在入城仪式的前一天,张兴培拿着一摞招贴去找李颖修

  “军师,你来看看这招贴。”

  李颖修一看,却是一份《全粤义士义民公檄》

  “兹闻逆夷将入海珠,创立码头,不惟华夷未可杂居,人禽不堪并处,直是开门揖盗,启户迎狼。况其向在海外,尚多内奸,今乃逼近榻前,益增心患。窃恐非常事变,诚有一言难尽者;若他国群起效尤,将何策以应之?是则英夷不平,诚为百姓之大害,国家之大忧。”

  李颖修一愣,这篇招贴里对英夷入城充满了强烈的反对情绪,“哪里来的?”李颖修问。

  “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张兴培回答说,“我在江湖上打听,是广州明轮学堂的何人庚所写。”

  “华夷大防,华夷大防!哼哼!”李颖修冷笑道。

  ”军师,”张兴培搓了搓手,“民气可用啊,我们不如就此机会,搞一票大的,给英夷一点颜色看看。”

  “民气可用?兴培你在说什么?”

  “我广东又没有打输,却同样要开埠,想想真是气闷,这次要给英夷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胡说八道!”

  90 反入城斗争

  10月18日

  “胡说八道,英夷来做生意,我们应当鼓掌欢迎。”

  “军师,你居然这么想,你再看看这些揭帖……”

  李颖修又拿起一张揭帖,《广东全省水陆乡村志上义民公檄》:

  “英夷生化外刁毒之乡,狼面兽心,虎视狐疑,在彼之不敢靓靓我粤者,惟不得入城,探实地势与消息矣。今公然奉示入城,不但强悍霸占,欺凌百姓,其害更有不可胜言者。”

  嗯,这是担心英商给英夷做探子,打听我广东防务的虚实。李颖修笑笑,又拿起另一份招贴,脸色不由得一变。这份叫做《锦联堂公启》招贴称:

  “向来外夷数百年来,未闻入城,各国皆守分乐业。华夷并安。今英夷忽有此举,以致人情惶恐,客心疑惑。在粤之商,早决归计,远方之客,闻风不来,则货物何处销售,更恐意外骚扰,又于何处寄顿。是以爱集同人,定议章程,暂停与夷人交易。”

  这是担忧英人人城后影响商业的局势。本来也没什么,但“锦联堂”三个字却触动了李颖修的神经。锦联堂是十三行控制下的纺织品出口机构,好像是叶尚林的产业。十三行改组为南洋实业总局之后,锦联堂也实现了公私合营。现在,他们在没有知会李颖修的情况下,就决定暂停交易,而且发了这样一份,和李颖修的政策相抵触的招贴,其中的意味,就很耐人寻味了。

  “风吹草动,什么魑魅魍魉都跳了出来。”李颖修轻轻地咕隆了一句。

  “军师,叶尚林想混水摸鱼呐,要不要我今晚去他家走一遭,砍了他的头,挂他家门梁上。”

  “免了。话说回来,兴培,你也反对英夷入城么?”

  “那当然,何止是我,江湖上一众好汉都准备对等英夷入城落了单,切几个鬼头来下酒。”

  李颖修郁闷的摆摆手,又找起另一份招贴。《明伦堂绅士议论》

  “查百姓何以不准外国人入城。当经细问士农工商各项民人,但谓若是夷人到来,必定猖狂,每每到处寻衅。或挟带鸟枪入村,打雀为名,遇见鸡犬猪牛,则辄为放枪打毙。遇见妇人孩子,则或调戏或恐吓以取笑。遇见花果禾稻,则或偷取或残害,以肆其暴庆之性。种种不法,难以尽说。兼之当其行凶之时,设若有人拦阻劝止,必遭其突用鸟枪打死。如此不近情理之夷狄,倘再准其入城,将来扰害,更未有底止矣。所以我等百姓万不能容其入城也。”

  看来诸位乡绅们担心的,是英人人城后侵凌民众。

  张兴培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