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0 章(1 / 1)

窃国大盗 理想年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行为,而是因为汉军的忽视,本来投降已经够心痛了,而投降之后人家却忽然又看不上了,这不是凭空折辱人么?

  幸好当年大汉开考,崔维雅一气之下当即单刀赴会,果然一举高中,由于对李光地政府意见很大,于是就转为军官,在马庄武学毕业之后分配到第五军赵良栋麾下任参谋军官。

  因为参与策划进攻路线的关系,他这次也差点丢了脑袋,不过命运总是喜怒无常,他的满脑袋“杂学”不但让他免了这场学光之灾,还令他就此因祸得福飞黄腾达,一跃成为第五军的二号人物。他的杂学强项,就是修缮水利桥梁,在老家的时候就是地方上的河道专家,这次汉军在道路上遇到了诸多麻烦,却偏偏没有工程兵这一专业兵种,于是赵良栋就命令他戴罪立功,担任汉军工程兵技术监督的角色,他在这个位置上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赵良栋干脆将错就错,向上推荐他为自己的参谋长。

  这次部队进驻泾县之后,赵良栋连例行的“拜会地方士绅”都懒得干,刚刚安下老营,摆摆屁股就带人视察新近投降的“新附军”去了,所以崔维雅只得独立将这个担子挑起来。

  为了表示大汉对各级乡绅的重视和礼遇,崔维雅在泾县衙门办了一场大规模的酒会,当然这个东西和自助餐之类拉不上什么关系,实际上条件也是相当之简陋,泾县是个穷地方,消费水准很地下,而且走便全城,崔维雅也没有发现一个什么适合办宴会的地方,所以这个档次就不得不拉了下来,虽然是官方宴会,其实就沿着知县衙门那条街一字拉开,排上数百张桌子,摆上三五个菜一壶酒就算完事。

  “这次下官奉汉王之命,与赵将军出师晋北,蒙大王洪福,王师连战连胜,实在是普天同庆,”崔维雅端着酒杯,站在衙门的台阶上,叫得声嘶力竭,“蒙各位父老抬爱,为我王师祝捷,实在是感激不尽哪!”

  “哪里、哪里……”,“崔军丞太客气了……”、一大票地主老财一齐轰然而起,个个谦逊不已。

  一个老头儿娓娓颤颤站起身来,场面立即静了下来,看得出,这位老头似乎在泾县大有威望,“王师西来,驱逐鞑虏,拯万民于水火,济泾县于危难,本县上至士绅、下至黔首,无不感念万分,今日为大汉祝捷,实乃理所应当!……”

  崔维雅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位老头,这个老家伙穿着一套青布长衫,浆洗得干硬干硬,不少地方还打着大块补丁,还真不看不出有什么名堂。不过他也知道山西人脾气古怪,越有钱的往往看上去越象乞丐,当下走上前去微微一礼,客气的道,“敢问老先生是?!……”

  “劳将军贵齿!”老头儿得意一笑,“小老儿乃本地的塾师,无田无地、无产无业、无儿无女,只不过执教六十余年,此间大多数后辈,老朽都曾教他们写过字罢了……”

  崔维雅肃然起敬,就传统来说,乡村教师在地方上的威望那是高得不得了,就算是地主老财也是不能不给面子的,而这个老头显然在这个位子上成就非凡,难怪此间这么多头面人物服气——所谓尊师重道,纲纪伦常,面对自己的启蒙老师,谁敢屁话?!

  “哦……真是失敬、失敬!”崔维雅郑重的朝老头再次行礼,“此次我大汉进驻泾县,望老先生不吝教诲!”

  “教诲是不敢当的,”老头坐了下来,忽然叹了一口气道,“咱们这些人都是罪人哪,当初鞑子来的时候,大伙为了家业,不敢擅动刀兵——按照你们汉军的说法,那可都不是叫‘汉奸’不是?!”

  “咳……咳……这个嘛……”崔维雅有些尴尬,干咳着道,“这个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大伙能迷途知返,咱们大汉那是一定回宽宥的!……”

  “如此甚好,汉王能有这份慈悲,也是咱们泾县之幸哪!”老头感慨一番,随即苦笑道,“老朽虽一乡间腐儒,却也知如今鞑子势大,而我大汉王师虽然军势犀利、所向无敌,但要了结此间战事,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罢?!”

  崔维雅微微一怔,心中警惕,朝东方拱了拱手,缓缓答道,“老先生此言差矣,我家汉王英明神武,攻必取、战必胜,区区蒙鞑,乃癣创之疾也,”他转过身去,大声说道,“诸位放心,待我家主公一道,此辈蛮夷必将一扫而空!”

  “那时、那时,请将军恕老朽妄言之罪!”老头深深躬下身子,但崔维雅逊谢之后,方才问道,“守御外寇,人人有责,不知大汉有什么地方用得照泾县人?!”

  崔维雅稍稍沉吟,随即笑道,“老先生果然不愧为泾县大贤,他日下官必禀报主公,为先生请赏——至于泾县人的事情嘛,本官以为,诸位父老乡亲只需多多支援我军辎重就好,其他上阵杀敌的事情嘛,当然还是咱们大汉官兵来做!”

  老头的眉毛皱成一团,脸上的皱纹似乎愈加深刻,他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点头道,“将军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只是泾县地方贫瘠、出产微薄,不知道大汉要多少钱粮才够呢?!”

  崔维雅呆了一呆,和老头对视良久,缓缓移开目光,一扫刚才的和蔼温馨,冷冰冰的道,“守土抗敌,乃是我大汉百姓的本分,咱们大汉官兵流血拼命,也正是为了泾县百姓的太平……”他慢慢坐了下来,举起酒杯一口饮尽,转头笑道,“咱们为了汉人的荣耀生计,连性命都不顾了,难道泾县百姓还在乎这区区钱粮么?!”

  第十六节

  蒙古军的反应异常迅速,就在赵良栋的主力进驻泾县的第三天,大队蒙古铁骑立即从代州府城出动,沿着泾县西北的官道疾驰,从数个方向包围上来,随同他们行动的,还有代州境内的“新附军”和新近臣服他们的地方乡勇,这支军队的军纪十分败坏,大军过境如同蝗虫一般,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刚刚偷偷回到家乡,企图春耕的老百姓在军队的驱赶下,不得不再次抛弃家园,朝汉军方向奔逃。

  时局非常混乱,而汉军在晋西北的根基也不是很牢靠,这对军事情报的收集非常不利,虽然第五军的参谋长崔维雅加派了不少人手出动侦察,而且同时威逼利诱地方士绅为他收集消息,但实际上所取得的效果不是很大,而更令人头痛的是这些情报本身也时常自相矛盾,令人无所适从。

  倪以诚少校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伙在一路逃难的流民之中到达了泾县。他是大汉军械粮秣统计衙门布置在山西境内高级特务,官拜知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