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1 / 1)

窃国大盗 理想年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级军官极大的心理满足,因为这个繁琐复杂的体系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虽然他们已经成为直隶这片土地的实际主人,但实际上仍然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自信——简单来说很多人虽然平日里趾高气扬,但内心深处却隐隐默认自己的“反贼”身份并且因此自卑,而这次大张旗鼓的授衔活动无疑大大的抹杀了这一点,许多人直到今天才从内到外的认可的自己的“官军”身份,作为合法统治者在这块土地上发号施令。

  为了迎合这场心理上的翻身仗,授衔仪式被办得非常之隆重——为了搞好这场面子工程,林风在新年过后冒着军事风险召回了所有的大将,在天安门举行了数十万人的大集会,数千名换上刺刀的火枪兵和骑兵排着整齐的仪仗队,校阅两边,大鼓齐鸣唢呐齐奏,在最光亮耀眼的场合这些少将被逐一授衔授军旗,此后隶属中军的宪兵部队在骑兵的引导下大举出动,携带大批新式军官服和军衔奔赴四方,为驻扎在外的其他军官授衔换装。

  许多将官在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从今天开始,汉军的各支军队再也不能用主将的姓氏作为军旗标志,而是开始实用元帅府授予的番号旗。

  根据各支军队的组建的时间以及战场资历,大汉军队正式整编成六个军又两个炮兵旅另两个海军分舰队,分别为赵广元骑兵第一军、刘老四的第二军、王大海的第三军和孙思克、赵良栋的第四、第五军,而林风大帅的中军则被特意命名为“近卫军”——这个类似于“御林军”的名字充分地表明了大帅的野心,所以各级军官理所当然的认可了这一点。

  随着军衔制度的正式实施,军官轮训的计划也着手实施,限制于目前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这次的军官训练计划被缩短为一个季度,按照林风的观点来看这个活动若是叫“上军校”自然是很可笑的,若是真要学习军事理论以及战斗技巧,这短短四个月根本毫无作用——实际上就目前马庄武学的条件来看,所谓“军事理论”以及“战斗技巧”也近乎没有,虽然林风来自于后世,但若要他来编写某些军事教材肯定是非常荒谬的事情,所以大汉武学第一期军官课程到目前为止就成了一个大杂烩——这段时间内周培公领导那帮进士出身参谋军官查阅了兵部藏书库的无数资料,勉强按林风要求编写出了一份简单课程大纲,这份姑且称为“军事教材”的玩意按专业的观点来看简直是不堪入目,这些非常之缺乏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家经过十来天的努力,从《孙子兵法》、《练兵纪要》、《兵法十三篇》等传统教材中生挖硬补,搞出了一个谁也看不太明白的东西,幸好受训的军官们大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老兵,听着讲座好歹总会有点心得领悟,不然这个误人子弟的名头绝对坐了个十成十。

  不过林风倒也不太关心这些军官是否懂得《孙子兵法》,实际上在他心目中,这些人能在这几个月里能学会写字就谢天谢地了,至于他们能学到多少理论那无关紧要,而开这个武学的目的也与军事目的无关,这些人来这里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洗脑。

  不管林风是否愿意承认,洗脑工作才是此次军事改革的核心部分。

  这个工作主要分成三个步骤,而各步骤所针对的特定人群也是不一样的。首先接受洗脑的是这些暂时充任武学讲师的进士们,这些知识分子相对来说也是最难洗刷的一个人群,到底都是知识分子,而且千里跋涉走南闯北,个个都有见识有经验,如果不编造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那的确很难能骗倒他们。

  这个时候林风文科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管他当年成绩如何之差,但因为高考的关系这个历史课倒也过了关,所以这个体系就从历史开始立论。

  针对这些知识分子,林风联系目前的形势创造了一个“领导中心论”——这个东西按现在的观点来看技术含量不大,不过在当时却还算是得到了市场认可。在林风的授意下,陈梦雷先生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拿南宋与大明的灭国历史进行了探讨和阐述,南宋那块主要讲述大宋王朝对抗元运动的精神作用,那段历史因为元朝当年大肆诬蔑封杀的关系现在已经变得有些模糊,所以林风在这个大肆篡改抹杀其他义军领袖的作用,总的论调就是根据经验来看,如果一个民族的领袖被干掉的话,那其所领导下的臣民自然也就失去了反抗的信心——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是象山之战后蒙古人就迅速评定了江南,而之前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甚至连蒙哥皇帝都战死沙场也未能完成这个战略任务。

  而大明的经验就更加直接——历史证明象李自成、杨起隆那样的草寇根本不能完成拯救民族的任务,这帮家伙利欲熏心鼠目寸光那是迟早歇菜的料,当他们把当年的民族领袖思宗崇祯皇帝陛下干掉之后,咱们大汉臣民就一下子群龙无首不知所措,所以满人八旗这才轻而易举的一举夺取咱们大汉的锦绣江山,由此可见这个领袖在号召以及精神引导方面的巨大作用。

  文章最后得出一个观点,在当今时代,唯一能够拯救大汉民族的只有咱们汉军林大帅——吴三桂这个老乌龟的历史是如此之龌龊,所以不能考虑,而其他尚之信之类也是如此,至于台湾郑经那更是混蛋,当年在民族危急的时刻,这帮鼠辈居然为了拥唐拥桂什么自己人内讧起来,丝毫不顾大局,足见也是一帮争权夺利的小人。

  而咱们林大帅则与他们有质的区别——林大帅小的时候就表现了与别的小孩不同的天赋,对政治军事有特别的感应(可以理解为特异功能或者天命什么的),而出身更是悲惨,父母双亲都死在了八旗的屠刀下(为了政治牺牲一下),属于最苦大仇深的一类,所以从小就苦心孤诣学习圣人经学兵法战略,从六岁开始就为以后的抗清工作做准备(提醒:少年老成)。

  当年一批陷入迷途的大汉官兵(赵广元刘老四之类)在清军的屠刀下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