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1 / 1)

新中华1903 小柯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普遍实行低饷、并且“喝兵血”贪污成风的中国,大大提高了军人的社会地位,使得这些士兵有了荣誉感,所谓“好男”亦可当兵。也令中国有识者看到,新式军队首在制度之新,厚饷可起“养廉”作用,“饷薄则众各怀私,丛生弊窦;饷厚则人无纷念,悉力从公”后袁世凯编练新军,亦效仿洋军,不仅高薪,而且设法杜绝军官克扣,发饷一律绕开了各部队的主官,由粮饷局会同各营粮饷委员,出操时公开点名发放,后世皆以为这是袁的北洋军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罗伯斯~~~”徐天宝郑重其事地说道:“你不光要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士兵,还要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军官。你现在训练的士兵,将来也会成为教官,去训练更多的、和他们一样的新兵。我希望你能倾囊相授,没有保留。至于薪水,你不用担心~~我会给你足够多的钱!”

  “长官,士兵追求的是胜利和荣誉。”罗伯斯敬了一个军礼

  ◆◆◆◆◆◆

  自从铁血会离开之后,元宝山乃至赤峰一带出现了难得的平静。从东北逃难来的难民逐渐在当地开始定居,他们除了受雇于徐天宝的工厂之外,许多人租种了徐老爷的田地,或是到县城里寻个差事。因为人多,大部分雇主都只要提供食宿就能雇佣到身强力壮的大男劳力。

  由此,所谓赈济、安抚灾民的事也就没人再提了,一切的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赈济灾民的大米、小麦也不再往厂里运了,徐天宝花大价钱买来的法国石磨面粉机和几个赶制出来的土石磨也成了摆设。而祥记米铺也挂出了米面的新牌子,每斤涨了贰分。粮食是大众消费品,它一涨价,立刻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徐天宝也无法置身事外。只是,此刻的徐天宝还有意识到而已。

  由于提炼玄武岩炼制铸石的工艺繁琐,而且引用范围比较小,所以徐天宝放弃了一开始打算做铸石的打算。他把水泥立窑的图纸交给了海因里希,让他分包给至少十家欧洲工厂去加工零件。因为零件图纸和序号被打乱了,这套有近千个零件的设备图纸至少几百万种排列组合,即便是图纸全部汇集到一个人的手里,短时间内也无法弄明白这些零件的用途,更无法逆向复制出整套设备的图样。

  因此,徐天宝就打算在现有的产品上发掘潜力,他的注意力正放在另一种大众消费品上——香烟。

  明朝末年,入朝鲜作战的东蒙军队将吸旱烟的嗜好带返本籍。这是烟草传入内蒙古的最早记载。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朝鲜王李宗举兵抗清,同年十一月,清军决定攻打朝鲜,十二月,蒙古的科尔沁部与土默特部骑兵受命赴朝作战,翌年二月始返。他们在朝鲜沾染了吸烟的嗜好。是年,朝鲜牛瘟流行,其王李宗在役牛缺乏、百姓饥饿的逼迫下,想到了蒙古军队嗜烟,遂派成鈛带烟草赴东蒙交换役牛以归。

  而后,旱烟和鼻烟的吸食更从东北及内蒙古南部的汉地传入内蒙古。道光年以后,先是法国的天主教遣使会神父,后是比利时的圣母圣心会神父在内蒙古传教。这些人多抽烟。由于他们攫取了当地人的土地,所以自己种烟,更将吸烟斗、烟锅的习惯传给了教民及附近的男性居民。烟具是身份和艺术癖好的象征。作为装饰,一般有钱人的烟杆嘴子,往往用白玉石、绿翡翠等名贵物品制成。烟杆的花样更多,如虎皮花纹的虎皮杆,还有用朽木及万年蒿等名贵木料的。烟袋锅则有花纹银制、包金等,名贵者有与一匹骏马等值的。

  同治年间,旅蒙商大盛魁看到生烟是蒙民生活习惯上的日用必需品。当时生烟产自山西曲沃,最大的烟庄有平遥人开设的魁泰和,祁县人开设的祥云集。为了适合蒙民的口味及运输上的便利,大盛魁和两烟商约定,各自做出名堂响亮的“魁生烟”和“祥生烟”,越做越精致,越做越定型。

  46香烟和通电

  生烟有一定的包装,每囤一百八十包,每包十两重。祥云集经常派人在归化城永泰庄住庄,办理销货之事。大盛魁每年大约走一千囤生烟,完全由祥云集采购,每囤生烟价值二十三四两银子。据说光绪年前后,归化城跑前后营的中小旅蒙商还不太多的时候,大盛魁一年也走过约两千囤生烟。

  不过,大盛魁销售的烟草产品还是土式的旱烟和鼻烟,随着洋商在中国开设烟草公司,大量西式卷烟进入中国,开始不断挤占“魁生烟”和“祥生烟”的市场份额。

  眼下,中国市场上南方的西洋卷烟主要来自英美烟草公司,在口外、东北一带,俄国商人老巴夺兄弟开办的老巴夺卷烟厂生产的惠斯尼、明亚勒、御用、百利、烟叶、美人头、合意、金钟、金十字、双鱼等几乎垄断了东北市场,不过民间将这些俄国卷烟统称为“老巴夺牌”。

  在大盛魁赤峰分号的内厅,徐天宝和段履庄面前就摆着一盒香烟,就是老巴夺卷烟厂生产的柏比罗萨香烟。

  “这就是哈尔并流行的大白杆。”段履庄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递给徐天宝,然为又用火柴为徐天宝点烟,随后又给自己也点了一支。所谓大白杆就是俄国的“柏比罗萨”有嘴纸烟,因为用白纸卷成,民间俗称“大白杆”。

  段履庄轻轻地吐出一个烟圈,说道:“这老巴夺兄弟是俄人,光绪二十六年到哈尔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从俄国购进大批烟丝和大白杆烟,雇用一名中国工人每天走街串巷贩卖烟丝和大白杆烟。嚯~~~这一下子就火啦,一下子火遍哈尔滨全城。”

  徐天宝笑问:“段兄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段履庄笑笑,“商场如战场,老祖宗怎么说来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随即,段履庄又笑着往下说道:“到了光绪二十八年,这两个毛子哥俩一合计,在哈尔滨埠头区马街买了一幢门市,雇佣七八个中国人,添置了俄式手摇制纸嘴机和普通烟机各一台,开办了制烟手工作坊。”

  段履庄弹了弹烟灰,“这么一来他们赚钱就赚得更狠了,哈尔滨外庄传来消息,说今年他们又要开更大的门面,买更好的机器,雇佣更多的工人。咱们的烟草生意,越来越难做啦!”

  徐天宝问道:“那段兄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咱们的生意越做越差?而洋人生意越做越好?”

  段履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