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人再去流血,如果要说在今后的岁月中仍旧鼓舞我们拿起枪的动力,那就是继续为乌克兰的独立而战斗!乌克兰人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还有什么能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好呢。”
喜欢演讲的希特勒还对自己的士兵们打气,“莫斯科就在你们面前,2年来的战争,欧洲大陆上所有的首都都被你们征服了,你们在那些最美丽的街道上留下了足迹,现在,剩下的只有莫斯科,你们要去征服它,让它尝尝,你们武器的威力。迈着胜利的步伐,穿过莫斯科的红场,莫斯科是这场战争的结束,到莫斯科去休养你们粘满硝烟的身躯,前进吧!!”
做困兽之斗的斯大林也在红场上发表激动人心的讲演:“苏军战士们,指挥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工和女工,集体农庄男女庄员,脑力劳动者们,在敌人后方,暂时陷在强盗压迫下的兄弟姐妹们!我们那些破坏德寇后方的光荣的游击队男女队员们。我代表苏维埃政府和我们布尔什维克党向你们致敬,并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同志们!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德寇背信弃义的进攻,及其强迫我们进行的战争,造成了威胁我国的危险。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门前。敌人指望在第一次打击之后,我们国家立即屈膝投降。可是,敌人大大的失算了。我们的陆军和海军虽然遭到暂时的失利,但还是在全部战线上英勇的击退着敌人的攻击,给敌人以严重损失,并且我们的国家,我们全国组成了统一的战斗阵营,以便我们陆军和海军一起实行粉碎德国侵略者。”
唯独只有徐天宝什么讲演都没有,反倒是偷偷向国防军下令,命令他们出工不出力。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中国人的战争了。如果还要继续流血的话,就让俄国人和德国人去流吧~~!
429中国的势力范围
作为中立国,中国主要向德国出口钨和橡胶,向英法出口粮食、橡胶和铜。中国和这些国家交易还不收纸币和外汇,只接受黄金。本来中国并不是产铜的大国,但是得到了西伯利亚的土地之后,那里的丰富资源为中国换来了大量黄金储备。美国也通过租借法案,向英法等国提供物资援助。
对于中国继续和英国人,德国人进行贸易,英国人十分不满,德国人也表示了不满。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爵士拿着中国当年加入同盟国和在《巴黎和约》,对徐天宝说道:“贵国并没有退出同盟国集团,所以应该尽到同盟国成员的义务,立刻无条件地停止一切与德国人的贸易;立刻驱逐除外交人员在内的所有德国侨民;立刻向德国宣战。”
徐天宝倒是很淡定,他把一份伊朗地图推到了卡尔爵士面前,然后慢条斯理地说道:“卡尔爵士,作为大总统,我已经有了决定,严守中立,不参加任何一方。”
卡尔爵士说道:“那么驱逐德国侨民和停止贸易呢?”
徐天宝答道:“我们能做的,就是说服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由沙俄向纳粹德国宣战。中国还会像1914年那样,全力支持俄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形式为反法西斯战争出一份力。”
卡尔爵士讪笑道:“俄国人?他们现在还有能力进攻德国人吗?”
徐天宝也笑了,说道:“德国人跟他们签署的新《布列斯特条约》对俄国人来说,就像《巴黎和约》对于德国人那么屈辱。再说,阿列克谢一世一心向彼得大帝学习,他不会无动于衷的。”
卡尔爵士白了徐天宝一眼,说道:“那么中国人还是要坐享其成?”
徐天宝笑道:“当然不会,我们会贵国一起搞定伊朗。
事实上,英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受局势所迫,伊朗在传统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也被两国视为禁脔,不容第三国染指。但是由于饱受英俄干涉之苦,伊朗的亲德情绪甚为强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5年4月,德国驻波斯布什尔城的领事,有“波斯的劳伦斯”之称的瓦思穆斯(WilhelmWassmuss,1880-1931)将波斯南部的游牧部落争取到自己一边,在亲德的波斯宪兵队的帮助下建立游击队,扫荡了法尔斯省的英军,攻占设拉子城。在德国和土耳其间谍的煽动下,波斯西南部的阿拉伯游牧部落还切断了马斯杰德?苏莱曼和阿巴丹之间的几处主要输油管道,致使英波石油公司的石油运输停顿了4个月。为了对抗德国和土耳其的威胁英国和俄国则共同出兵波斯,两国军队1917年4月2日在波斯的克尔曼沙赫会师。
而此时的伊朗正处在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下,政治风向十分亲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斯的哥萨克旅副指挥官礼萨汗在1921年发动政变,推翻恺加王朝,在1924年建立了巴列维王朝。巴列维王朝建立后,礼萨汗国王与德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1925年,伊朗皇家空军向德国的容克公司采购了第一批3架JuF-13型飞机。1927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取得了在伊朗全国专营邮政运输的特许权。1928年,德国公司承包了伊朗北方铁路的修建工程。1930年,德国人受聘为伊朗国家银行的经理。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纳粹宣传部门此后大力渲染德意志人和伊朗人同属雅利安民族,两国都要反对英国的奴役,都要反对共产主义的扩张。德国利用伊朗来威胁英属印度帝国和苏联的南部腹地,伊朗则用德国来防备宿敌英苏,更想利用德国的先进技术和专家来推进伊朗的现代化。两国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因此德伊关系越来越密切。到1936年,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专家已经超过5000人。伊朗军队的火炮、步枪、手枪等武器装备全由德国制造,德黑兰大学和其他一些高等院校也由德国人管理。汉莎航空公司开辟了从柏林到德黑兰的直达航线,数以千计的伊朗学生去德国留学。德国使馆向伊朗国家图书馆捐赠了大量宣传印刷品和图书,并在德黑兰设立了宣传中心。
除此之外,德国和伊朗的经济合作也增长迅速。1937年,德国在伊朗的对外贸易中仅次于苏联,居于第二位,次年即跃升为第一。伊朗向德国出口羊毛、棉花、铅矿、锡矿、水果和优质的皮货,进口各种机器、电讯器材、汽车、铁轨和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