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6 章(1 / 1)

新中华1903 小柯 2000 汉字|17 英文 字 2个月前

敌人以喘息之机。朱可夫命令坦克旅,在航空兵掩护下加速前进。

  150辆坦克一起向白俄军发起冲击。在加尔克高地上有白俄军的150门火炮,但是匆匆构筑起阵地的白俄军还没有准备好发起进攻。苏军坦克兵用火力和履带摧毁白俄军炮兵,使白俄军仓皇失措,到处乱跑乱窜。到了第二天中午,苏军顺利地将白俄军赶回了安加拉河东岸。

  421多牺牲一个又如何?

  尽管如此,白俄军还是牢牢地控制着伊尔库茨克。这样的反复拉锯,双方损失都很大。苏军战死3万多人,受伤2万多人,损失坦克及各类车辆超过250辆,飞机近1百架。白俄军战死1万5千多人,受伤9千多人,损失坦克及各类车辆近百,飞机近30架。看起来白俄的损失比苏军小,但是苏联控制着1亿多人口,而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只统治着二百多万人,这样的损失已经是非常巨大了。这让阿列克谢一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失去了中国人的帮助,他根本没有希望重返彼得格勒。

  于是,阿列克谢一世终于下定决心,在北京秘密和徐天宝签署《中俄边疆勘定协议》将历史上中国的固有领土“辽阳省”范围内的土地交换给中国。同时,阿列克谢一世还派出特使,前往伦敦和巴黎,对两国进行游说。

  由于希特勒在德国取得经济奇迹,为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做出了榜样,法西斯性质的政党大行其道。其中有奥斯瓦尔德.莫斯利男爵组织的“英国法西斯联盟”,即所谓的黑衣党。而在比利时,自称为希特勒精神之子的青年里昂—德格雷尔组织了“君王党”,作为反对苏联的堡垒。连美国也加入这个崇拜者的行列。弗里茨库恩在美国“德美同盟会”,会员们公开穿起纳粹制服走上街头。在战争开始之后,奥斯瓦尔德.莫斯利男爵就一直打着和平的旗号鼓吹英国与德国单独议和。因此也就有了这次秘密会谈。

  英法和德国在反苏的问题上一拍即合,但是在如何对待波兰的问题上分歧极大。英法提出德国要恢复波兰的独立,作为交换但泽地区可以划入德国。德国人则坚决不同意让波兰重新建国,里宾特洛甫叫嚣“波兰的存在是无法容忍的”。

  德国人反应如此激烈也是情有可原的,德国和波兰的矛盾与世仇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条顿骑士团时代。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只丧失了阿尔萨斯洛林两省给法国,这两省在历史上曾多次易手予他国,民族成份复杂而难定其归属,但在波兰的情况中,德国不但要让其恢复1772年时的领土,还要丧失西里西亚此一重要的工业产煤区、割让但泽这个纯德国城市以及“走廊地区”给予波兰在名义上成为独立的“利伯维尔”,导致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分隔,严重限制了后者的发展。德国总计丧失帝国时期的13%领土与12%的人口,其中波兰又占其极高之比例。波兰从德国身上咬掉了最大的一块肉,德国人能不恨得牙根痒痒?

  在中立国的瑞士,希特勒的特使里宾特洛甫信誓旦旦地向英法两国特使保证,德国只会向东扩张,对西面的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丹麦没有任何领土野心。

  在北京,徐天宝的特使曹汝霖则开导英国人和法国人,德国人鼓吹对外争夺生存空间,德国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要么向西扩张,要么向东扩张。西面是英法,东面是苏联,诸位作何选择呢?

  从一开始,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就企图祸水东引,因为英国人明白,布尔舍维克运动一旦席卷英国,资产阶级必将面临灭亡的境地。因此,积极反苏也是英国当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鉴于德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益反苏的趋向,德国成为东方反苏的第一防线,尤其是1939年德国积极东进的攻势,令英国暗自庆幸,为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纳粹帮了欧洲一个大忙。他们相信祸水东引是摧垮无产阶级的捷径。如果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使苏德之间发生冲突,彼此在战争中两败俱伤,那么英国的霸权和利益就能安然无恙,欧洲均势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巩固。

  所有的代价就只是再牺牲一个波兰,反正已经牺牲了捷克了,再多牺牲一个波兰又如何?

  422岭北省计划

  不过,希特勒还是做出了让步,他成立了一个领土大为缩水的波兰傀儡政权,随后成立了一个包括德国、意大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波兰、埃塞俄比亚在内的轴心国集团,并与英法为首的同盟国集团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与基本属于密约的《苏德互补侵犯条约》不同,这份与同盟国的条约属于公开条约。这份条约一公开,斯大林就知道无耻的资产阶级要再次联合起来绞杀苏联了。

  希特勒准备的计划任然是《巴巴罗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是要快速攻克苏联的东欧领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战线为止,这条预定的终极目标也被称为AA战线。

  德国的意识形态理论家阿尔弗雷德?罗森堡认为斯拉夫民族也是属于雅利安人,提出建议应该将攻克的苏联领土依照以下形式划分行政区:奥斯兰(Ostland)—波罗的海国家和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克兰和邻近疆土;高加索(Kaukasus)—南俄和高加索地带;土耳其斯坦—中亚国家领土。

  纳粹的整个政策都是为了依照地缘政治学的生存空间概念彻底摧毁苏联的政治实体,以替未来的“雅利安”世代准备发展的环境。希特勒预估攻占苏联会有以下好处:当苏联被击败后,解除动员的大量士兵便能补充德国产业界的劳工短缺现象;乌克兰可以提供大量便宜的食品;占领苏联将可以拥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将能大为改善德国在地缘战略上的处境;击败苏联将能进一步孤立大英帝国;德国的战争机器非常需要更多石油,而只有在攻占苏联的巴库产油区后才能达成此目标。

  希特勒将入侵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各自攻占特定的地区和大城市,分为:

  北方集团军(由威廉?里特尔?冯?李布元帅指挥)

  目标为穿越波罗的海国家攻入俄罗斯北部,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总兵力为26个师:

  第16军团(由恩斯特?布施指挥)

  第4装甲兵团(由埃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