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2 章(1 / 1)

新中华1903 小柯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么中方只能公事公办,你来多少铁矿石,我给多少军火。威胁起到了效果,俄国人屈服了,但是只同意在海参威、伯力、和赤塔三地驻扎总人数不超过一千人的中国军警。

  很快,陆军少将张宗昌就领着他的一千人马来到了伯力,接待他的是沙俄第一百二十三步兵师的上校柯察金。张宗昌对俄方指派一个上校来接待自己这个少将是有腹诽的。但是奈何自己肩负着特殊使命,于是压下不满,用俄语向柯察金问好。

  柯察金很惊讶,用俄语问道:“您会说俄语?”

  张宗昌哈哈大笑,便把自己以前的敬礼大致说了一遍。1899年,张宗昌应招到中东铁路当筑路工。在这期间,当过装卸工,干过扳道工,由于张宗昌身材高大,勇于干重活,宽厚大度,重义轻利,所以在工人当中很有威信,也逐渐得到俄国人的青睐。并且学会说一口流利而又发音准确的俄语。后前往西伯利亚淘金充任总工头。在金矿任总工头时,不仅学得一手颇为出色的淘金技术,而且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出众的射杀猛兽猎手,锻炼出了极准的枪法。

  眼见柯察金不信,张宗昌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硬币抛向天空,随即拔枪射击。在硬币落地之前击中硬币两次,柯察金这才相信了。他笑道:“张,你的枪法很好,这下那些盗匪的末日到了。”

  364交换条件

  有了这一千号人的中国军队帮忙,远东的沙俄军警在人力上顿时宽裕了不少。之后,张宗昌和他那班原本就是土匪马贼出身的兄弟们骑着俄国人的顿河马,喝着中国产的地瓜烧,跟着柯察金到处围剿所谓的“盗匪”。这些沙俄匪帮通常盘踞在深山之中,就地取材用木头建筑壁垒。张宗昌一到,先用迫击炮轰开壁垒,随即由柯察金的沙俄兵们高呼乌拉冲进去厮杀。有时候,张宗昌也会让自己的弟兄们参与厮杀。不过,通常这都是柯察金奉命对“通匪”的村子进行清洗的时候。沙俄人对自己的同胞下手的时候也重,烧杀阴掠什么都来。张宗昌的兄弟们也趁机骑了几回大洋马,成了回国后向同伴炫耀的资本。

  话说1916年年底,徐天宝结束了休假,再次回到总统府办公。他拿着各国报纸和情报部门送来的情报,边看边摇头。由于自己的介入,历史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已经和自己熟知的那段历史越来越遥远和陌生了。

  不久前,英国、法国、美国、沙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以及其他几个协约国成员和中国签署了关于提升外交级别或是增设大使馆的条约。条约将原来的公使级外交关系提升为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啻是中国外交上的一大亮点。当然,这些都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以及打败日本、荷兰带来的好处。

  有鉴于中国军力的不断强大,英国人和法国人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参加协约国阵营,正式对德国、奥匈、罗马尼亚、土耳其、保加利亚宣战。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要求是中国派出军队直接到欧洲参战,交换条件则是战胜之后,德国、奥匈在中国的租借全部交换给中国。

  徐天宝对此提议嗤之以鼻,他对朱尔典和康迪笑着说道:“德国和奥匈的在华资产我早就全部接收了,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德国人用一艘过时的军舰就诱骗土耳其人参战,我可没这么傻,你不可能用以及在我口袋里的东西来和我做交易。”

  朱尔典和康迪问道:“那你想要什么呢?”

  徐天宝答道:“我要关税自主权。”

  一个国家发展本国工商业,就不可避免的要对本国的工商业进行保护,保护的手段之一就是关税。可是在列强把持海关事务的事实面前,这斤小最起码的工业保护体系都无法建立起来。一方面是廉价的外国工业制成品的大量涌入,另一方面是同样廉价的工业原料的大量出口,而这一切。根本原因就在于关税的税率。在那个由洋员控制的海关里,进口洋货的税率是百分之十二点五,出口土货的税率是百分之七点五,相比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欧洲,这个税率很低,对于洋货很有利。对于国货很不利,中国工业落后,前满清朝廷的压榨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也是重要原因。要想发展中国的工业,就必须先建立起一条关税屏障。

  事实上,早在辛亥年和袁世凯的时代,徐天宝就在自己控制的疆域里全面收回了关说权。等徐天宝统一中国之后,也在事实上收回了关税主权。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得到各国书面的认可和承认,在国际法律上站不住脚。

  朱尔典和康迪想了想,都没有正面答复徐天宝,只是说道:“这事不是我们两个公使可以口头答复的。”

  徐天宝到时很坦然,说道:“我到可以答复二位,中国可以对德国和奥匈宣战,甚至可以出兵欧洲参战。但是我只同意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兵,从东线进攻德国人。”

  朱尔典问道:“为什么不是西线?”

  徐天宝笑道:“难道你们没有注意到吗?俄国佬在东线几乎就从来没有打败过德国人。他们更加需要帮助。难道不是吗?”

  朱尔典刚要表示不满,康迪拉了拉他的衣角,低声道:“中国人愿意出兵总是好的,如果能缓解东线的危局,俄国佬也能少向我们伸手要钱。”

  作为穿越者,徐天宝当然知道什么时候加入一战最划算。眼下德国依然在战场上保持着进攻态势,但是失败只是时间问题。首先德国缺乏持久作战的力量,其一线骨干部队虽强,但训练周期长,后备人力征发快,消耗快。对德国这个人口并不是特别富余的国家来说,基本已经见底了;其次,德国人还面临物资缺乏的困境,尽管德国战前囤积了大批物资,经过两年半的消耗,已经所剩无几了。即便在前期缴获了一些,但远远不能满足缺口。协约国海军对德国的海上封锁依旧,日德兰海战都没能够解除这种封锁;最后一点就是同伴无能。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德国人的小伙伴无论是奥匈还是土耳其亦或者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都无法与英法俄相提并论。在东线,俄国人也学得狡猾了,只要德国向俄国发起猛攻,俄军必然向奥匈发起猛攻。虽然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