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龄,参谋长范国章,驻扎库伦
东北国防军第二师——陆军部23师,师长孟恩远,参谋长鹿钟麟,驻扎呼伦贝尔
东北国防军第三师——陆军部27师,师长吴俊升,参谋长李鸣钟,驻扎黑龙江
东北国防军第四师——陆军部28师,师长商震,参谋长宋哲元,驻扎吉林
东北国防军第五师——陆军部29师,师长张之江,参谋长刘郁芬,驻扎热河
东北国防军第六师——陆军部30师,师长李景林,参谋长姜登选,驻扎辽宁
东北国防军第七师——陆军部31师,师长陶成章,参谋长李燮和,驻扎上海高昌庙
东北国防军第一独立旅——陆军部第17混成旅,旅长马占山,驻山海关
东北国防军第二独立旅——陆军部第18混成旅,旅长寿庆,驻扎延边
东北国防军第三独立旅——陆军部第19混成旅,旅长伍祥祯,驻扎金州
东北国防军第四独立旅——陆军部第20混成旅,旅长潘矩楹,驻扎齐齐哈尔
东北国防军第五独立旅——陆军部第21混成旅,旅长马龙潭,驻扎新民
东北国防军第六独立旅——陆军部第22混成旅,旅长冯玉祥,驻扎哈尔滨
其中,东北国防军第一、三、五师为齐装满员的整编师,其余二、四、六师军官全部满额,士兵缺额百分之五十;国防军独立旅第一、三、五旅为整编旅,其余二、四、六旅军官满额,士兵缺额百分之五十。
步兵所使用武器步枪为热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制造的1913式步枪(原热河造改进型,仿M1903),配三棱锥型刺刀。
手枪分为两种,士兵任然使用毛瑟手枪(快慢机),少尉以上军官使用勃朗宁M1911(马牌撸子)
重机枪使用哈奇开斯改进型的1913式重机枪,只是在枪身前安装了护板保护机枪手,枪身下安装了两个钢轮便于运输。
轻机枪方面则选用了1913式轻机枪(仿前苏联德普转盘机枪,这款机枪结构简单,全枪只有65个零件,制造工艺要求不高,学徒工都能生产,因此适合大量生产,而且枪的机构动作可靠。虽然重量略重,而且射速也无法和同时期的MG42想比,但是在眼下这个时代,欧洲列强对重机枪和冲锋枪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条件下,以及足够用了,更别提连轻机枪是何物都不知道的中国军阀军队了。当然,徐天宝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利用这些物美价廉又皮实耐用的机枪为军队里培养一批机枪手,等将来他们能够适应更先进的机枪操作。)
冲锋枪方面则放弃了结构略微复杂的MP04,采用了结构更为简单的1913式冲锋枪(仿司登式冲锋枪,不过改进了结构,大大降低了走火的可能)。
火炮方面,最小口径的是新式装备——迫击炮,60mm口径,射程最大1400米。每个连装备3门
步兵炮采用1913式70mm口径轻型步兵炮(仿小鬼子的92步兵炮),野炮、山炮的口径则从155mm到75mm不等,主要是仿制德国、法国和美国的。
其中部分武器其实在1912年以前就已经生产列装,只是徐天宝打算在1913年的时候实行大换装,所以全部统一命名为1913型。
235军事学院
欲治兵,先选将。
东北原来的军事学院只有东北讲武堂一家,原来的历史上,因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而停办。但是,现在却因为徐天宝的重视而一直进行着正常的教学。但是,教学的内容和师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徐天宝的要求了。所以,东北讲武堂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当时的各地军校和讲武堂的教官都以外国教官为主,多为德国教官,还有法国、俄国、日本等国教官,中国教官极少,就算有也多半是留日的士官生,教法不行。当时的学风也有问题,不少年轻的学员年少气盛,认为要学大的战略、战术。而对师以下的营团战术很不屑。实际上,中国军官现在最需要的是将师以下的战术学会,大的政略、战略、指挥容易,要紧的是战场准则。战场准则不确实,下面不能贯彻命令,指挥就成问题。
像抗战时期,国军内部上头骂底下执行不力,进退无据。底下骂上头纸上谈兵,胡乱指挥。这就是因为师以下的战场统率训练不够。这要平常训练,从尖兵动作起,高级军官都须了解,新兵器也要研究如何在战场配合运用,因时代进步,过十年八年,武器也推陈出新。训练方法则要自由统裁,对抗演习。日本教官存心害中国人,都是单方面教,教法呆板,而日本人自己的训练另有方法。而中国军队就在船头骂船尾,船尾骂船头的扯皮中丢了半个中国。相比之下,德国教官要实在的多,德国教官都是教小战术,讲的很精细。
虽然留日士官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是说“士官”、“军士”这一级就不重要,在军队,除了指挥军官,战斗的士兵中,士官是军事技术骨干和中坚分子,战争发生是有突然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在部队长期服役的士官常年的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处于经常戒备的状态中,一旦战争降临,军队中的士官就要担当定心丸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就要担负起作战骨干的作用,他们是军队中的主力军。
因此,徐天宝的东北国防军教育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一所军士学校——东北国防军陆军大学,地点选在辽阳,于是又称辽阳陆军大学。
大学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毕业后主要担任军士,学校招收有文化基础的服役2年以上的士兵,或者是服役1年以上的班长、排长。学校开设有军士业务建设训练班、排长训练班和深造研究班。军士业务建设训练班,培训服役1年以上的军士(二级下士),训练期9周,完成对初级军士的一般军事培训任务,使他们成为合乎时代要求的基层指挥、教育和训练人员。在部队使用期间被证明有工作能力的,如果本人愿意,可转为职业军士或军事专业勤务军官。预定担任排长的职业军士,在其服役的第8~10年期间,要参加排长训练班深造。排长训练班第1期由陆军军士学校主办,为期4周;第2期由各兵种的部队学校主办,为期8周。通过两期训练班的训练,使学员具备担任本兵种排长的能力。军士深造研究班分为两期,第1期深造研究班,主要招收服役16~18年的职业军士;第2期深造研究班,招收服役23~26年的职业军士。这两期深造研究班训练时间各为2周,对职业军士按统一的教材实教,给学员讲授有关指挥方法方面的新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是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