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众人的体力已经消耗大半了
徐天宝自己也坚持不下去了,只能骑到马上去休息一会,然后再下来继续跑
此时,虽然大部分人都感到双腿似灌了铅般的沉重,但还能咬牙支持。但一些体力较差的已经忍耐不住剧烈的运动,脚步有些踉跄而蹒跚了了!
最后,经过了长达三十里路的强行军之后,进入训练中心的新兵们,此时早已经是体力严重透支,身体也已是疲惫不堪,近两千名新兵三五一堆的,或倒或趴或躺在营区中央数万平方的训练场上。当训练中心的大门关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皎洁的月光从午夜的天空下洒下,训练区周围数个大柴火堆正在燃烧,发出火红的火焰和不断迸出一些火星,把整个训练场是映的通红。
说是训练营,这里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拉着铁丝网的战地营房。营区内没有房子,只有数百顶军用帐篷,营区地围墙是带刺铁丝网。这些成功达到训练营的新兵们,将在训练营渡过未来的一个月,这将是他们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休息了十分钟左右之后,新兵们再次列队,徐天宝则站上高台开始讲演:“士兵们,勇士们,首行我要祝贺大家,通过长达三十里的强行军考验,你们靠着自身的勇气坚持了下来,并成功抵达到了目的地。在你们今后的训练以及军旅生涯之中,这都将是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我希望你们能够注意,你们周围一些重要的事情。假如你们愿意的话,你们可以回想一下,今天与在你们身边一起坚持下来的战友们,正是他们的不懈的个人勇气,鼓舞着你们,让你们有了不放弃的勇气。回忆一个他们的样子,回忆一下他们的名字愿你们在以后的训练之中,能够像今天一样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祝你们百炼成钢。”
“都饿了吧?”徐天宝说话,一挥手,“开饭~!”
早已等待在一旁炊事兵,抬着成桶的食物朝训练场走过去,数十桶饭菜被放在空地四周。饭菜的香气引的这些,早已是饥肠碌碌的新兵大流着口水,在带队的军官的带领下,近两千人,分成数十队,每个人捧着一个金属饭盒打饭。
满满一盒大米饭,再加上一勺红烧肉,如此丰盛的晚餐,让这些新兵们那里还顾得什么累,什么痛,只想着赶紧往嘴里塞个满
看着狼吞虎咽的新兵们,徐天宝喃喃:“一个月后,这第一批兵就能练出来了,基础战斗训练加上高级训练。然后选择那些在训练中拔尖的、脑子灵活的,这样的尖子挑出当军官~~哎,白手起家,难啊!”
143和德国人的交易1
当夜,这些新兵和新士官们留在训练营过夜,而徐天宝则坐上奔驰汽车,带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公司
洗完澡,时间还不到八点,胡之春来敲门,“东家,德国来的客人到了。”
“有请!”徐天宝穿戴好衣服,来到客厅见客
德国客人有五位,西门子公司的巴塞尔经理~奔驰公司的卡罗特经理以及克虏伯公司的卢森博格经理是之前见过的,另外两个高鼻深目蓝眼睛的德国人,腰板听得笔直,神情一丝不苟
巴塞尔经理说道:“亲爱的徐,让我为你介绍这两位帝国军队的精英——参谋部副官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少校和埃里希?佐格?艾顿?赛伯斯坦?冯?法尔根汉少校
埃里希?冯?鲁登道夫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第一个提出总体战理论的人,是一个主张进攻就是最好防守的人。1865年4月9日出生于是在波森,1904年起,鲁登道夫被调入总参谋部工作。极盛时期的鲁登道夫无疑是一战中最好的陆军指挥官,拥有出类拔萃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和战术手腕。比如他疯狂地支持无限制潜艇战,结果直接导致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他的缺点主要在于缺乏真正的政治眼光,而且其精神因素缺乏稳定,面对困境容易陷入沮丧和失望。他是第一个系统探讨总体战争的人,虽然其理论甚多谬误且为人诟病,但是仍然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理论意义。
法尔根汉天性小心谨慎,比较适合西线的战壕战,不像很多他同时代的将军,他更倾向于防守而不是进攻,这一战略在西线是正确的,但却不适用于东线,在那里由于他的小心,他拒绝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提出的包围整个俄军的计划。法尔根汉在加入德军早期1899年就到了中国担任军事顾问。一直到1903年,在中国义和团运动期间,他是德军参谋成员,目睹了联军进军北京的过程。回到德国后,法尔根汉在总参谋部工作。
虽然这两个人在后世将会名扬天下,但是此刻只是两个在德军总参谋部供职的中年军官。
不管如何,能见到这两位著名的军事人物,徐天宝一样很兴奋。他热情与鲁登道夫和法尔根汉握手,“幸会~!”
鲁登道夫笑着用德语说了谢谢,法尔根汉则是用夹生的汉语说了句:“久仰!”
巴塞尔介绍完,便说道:“我们是奉总公司的委派前来负责与徐先生的合作的,而这两位少校,则是富有威廉陛下的特殊使命。”
“特殊使命?是指三国同盟吗?”徐天宝开门见山的说道
“是的~”鲁登道夫留着卑斯麦式的胡子,说道:“皇帝陛下对此很感兴趣,所以派出我和法尔根汉少校前来与贵国的北洋大臣袁世凯先生接洽,本来我们应该去北京的,但是袁世凯先生最近有了职务上的变动,于是,巴塞尔先生坚持让我们先来见见你~~提出这个足以影响世界形势的战略性提议的人。”
鲁登道夫说的袁世凯职务变动,指的是在今年7月时,也就是徐天宝回到热河后没多久。慈禧太后否定了袁世凯关于预备立宪的官制改革方案,同时袁世凯也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也就是外交部长。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2年前五大臣出洋考察说起。五大臣考察归来之后,慈禧太后下令预备立宪,实行新政,推行改革,以拯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
然后将这场改革运动推向极致——由器物而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的就是袁世凯。他逢人便称:“官可不做,法不可不改。”并自告奋勇地提出将直隶作为立宪的试点省份,面奏慈禧太后,说立宪应先组织内阁,从改革官制入手。按袁世凯的改革方案,立宪最重要的是设立资政院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