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章(1 / 1)

新中华1903 小柯 2000 汉字|38 英文 字 2个月前

靠了过来。加煤船也在朝这里赶。一堆堆的土著人苦力,打着赤膊,露出猴瘦猴瘦的漆黑小身板儿,伸长了脖子等着看热闹。那些混血的工头管事儿夹着棒子狐假虎威的巡视,等着招呼就一拥而上的装货。

  徐天宝优哉游哉地踱着方步,从船桥上缓缓走下来,而这位钦差的随员队伍规模,粗粗一看,少说足足有五六十号人。不过,这些人却没有人穿军装,而是穿着一身类似英国陆军的卡其色制服。这些人身材魁梧,步履矫捷,从海圻号军舰上面源源而下。随后下来的是萨镇冰、杨士琦和蔡廷干,他们身后的随员倒是不多,每个人只带了十名。这样一来,上岸的中国人就将近百人。

  徐天宝下得传来,看也不看一旁表情难看至极的荷兰士兵,径直对欧阳祺行礼,“欧阳大人,辛苦了。”

  欧阳祺笑得很温和,他说道:“为朝廷办事,谈不上辛苦。”

  随后,萨镇冰和杨士琦等人又和欧阳祺一一见礼还礼

  萨镇冰问欧阳祺,“不知道欧阳大人把我们安排在何处下榻?”

  欧阳祺笑道:“领事馆自有住房,不过,没想到宣慰使大人的随员这么多~~”

  徐天宝哈哈一笑,说道:“我是钦差嘛,不能给朝廷丢份儿。我没弄个仪仗队就算给洋鬼子面子了。”

  正在叙话间,就见一个身材高大的洋鬼子军官大步地走了过来,徐天宝一歪头,药元福已经跨步而出,一下就拦在洋鬼子军官的身前!

  那洋鬼子军官虽然身材高大,但是药元福这个东北汉子的体型也很魁梧,丝毫不让这金发军官的气势盖过。

  “嗯~!”药元福一仰头,双手一抻,示意对方不要继续靠近

  这个穿着褚色军服的洋鬼子军官微微皱眉,似乎有些恼怒,但是终究还是停下了脚步,“我是荷兰皇家陆军少校匹克哈林*范*比克(PekelhagringvanBeek),我正式通知阁下,阁下你不能带这么多军队进入荷兰的领地。”

  扑哧~~

  听完荷兰军官自报姓名,徐天宝忍不住笑出声来

  原来,荷兰人没有姓来“尊”。荷兰人堂堂皇皇有姓氏是在拿破仑征服荷兰以后的事。法国人统治荷兰后觉得荷兰人由于没有姓,重名的又多,在户籍管理上极为不便,征兵、征夫也容易引起混乱。于是乎,法国统治者要荷兰红毛们限期报上姓来,报不上来者由典籍官随意安上一个,这也就有了荷兰五花八门、雅俗兼有的姓氏。大体说来,荷兰的姓氏可归纳为:职业、居住地、本人特征、父名及其他共五类。当时人们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对姓氏这新鲜事也不那么严肃,于是在选择什么作姓时颇有随手拈来,或触景生情的味道。

  按照荷兰语的意思,匹克哈林*范*比克(PekelhagringvanBeek)翻译成中文就是“从小溪里来的咸鱼”。

  比克少校显然不知道徐天宝为什么会笑,但是在他看来,这个中国的官员明显是在藐视自己。气氛一僵,比克少校后面两个副官手已经按到了指挥刀上面。

  领事馆的通事赶紧翻译:“比克少校说了,钦差大人的随员太多,而且都是军人,不合规矩,大人只允许带十个人登岸~”

  徐天宝歪了歪嘴巴,指着药元福一班人,说道:“他们都是我的仆人,不是军人。”然后又指了指萨镇冰和杨士琦身后的中国水兵,“那些才是军人,衣服不一样,这位少校不会看吗?”

  “嗯~~”比克少校有些无奈地搔了搔头,徐天宝身后的随员确实没有携带武器,而且也和军舰上的水兵穿着不同的衣服,严格来说确实不能算军事人员。比克少校又对通事说了几句话,通事对徐天宝说道:“比克少校说,你的仆人没问题,可萨军门和杨侍郎那里的人也能放心,但是不允许携带武器!”

  “好吧~!”徐天宝点了点头

  118宣威南洋6

  谁知他对身后的一个随员说了几句话,随即有身穿官服的随员举着伞盖、金瓜、斧钺、朝天凳等等礼器仪仗就要往下走

  比克少校连忙阻拦,通过通事翻译道:“既然不能带武器,那么这种中世纪的武器也不行。”

  姚德胜在一旁忍着笑意,说道:“比克少校,这些不是武器,是礼器,仪仗队用的道具。”

  “道具?”比克指着斧钺说道:“那不是斧头吗?”

  徐天宝其实是听得懂荷兰语的,但是他故意大嚷道:“如果不能带武器,又不能带仪仗队,那么谁知道我是代表中国皇帝的钦差大臣?”说罢,徐天宝又对萨镇冰和杨士琦说道:“咱们堂堂大清的威仪不能丢,对吧二位大臣。”

  萨镇冰和杨士琦各有各的心思,但是也觉得荷兰人太傲慢,正好借这个徐天宝闹闹出口气,于是附和道:“钦差大人说的对,朝廷国家的体面不能丢。”于是,萨镇冰叫人扛来了海军军旗,杨士琦也弄了几块回避、肃静之类的牌子,让人举着,说自己也要带仪仗队。

  一番闹腾,比克没了办法,心里暗想自己总不见得怕了这些拿着中世纪武器的中国人吧?自己手下好歹还有一千名荷枪实弹的皇家陆军。于是,在码头上耗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大清国宣慰使徐天宝一行人终于下了船,带着百来人的随员浩浩荡荡地沿着街道往领事馆走去,谁也没有注意到随员里有一个人始终提着一个铁皮箱子

  巴达维亚的街道,有着殖民地港口城市特有的那种拥挤喧嚣和活力。街道上到处可见各种肤色的人,穿着夏季制服的欧洲水兵,勾肩搭背,在街头上面横冲直撞。白人或混血的警察,穿着短裤,带着圆顶的遮阳帽,手里拿着棍子在四下晃荡。

  除了他们,巴达维亚的街道上更多的是赤裸上身,穿着短裤,皮肤黝黑,短头发,厚嘴唇的土著人。他们聚集在一个个已经关门的店铺门口,蹲坐在那里,互相传递着手上的半截香烟,叽里咕噜地用土语谈论些什么。还不是嬉笑着抬起手指了指远处

  他手指的地方,就是一所华人开办的中文学校。

  忽然一阵脚步声传来,转眼间人们就看见一群黄皮肤青年,穿着整洁英式的军装,脚高高抬起,整齐落下,英式军操步法走得整齐无比,以至于溅起的尘土腾到半腰高。走在队伍前面的,是药元福。他的眼神冰冷而肃杀,腰板笔直,似乎就是在向周围的欧洲人和土著人示威一般。

  一旁的欧洲水兵们下意识地往后靠了靠,原本聚集在中文学校门口的土著人,也似乎搞明白了来的是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