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0 章(1 / 1)

郑屠 奉旨把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石头这顿板子挨得也不冤枉,可宋燕在这,郑飞也不好不给面子,随便呵斥了刘石头几句就让他下去疗伤了,然后就看向了宋燕。

  对于宋燕为何会给自己做饭,郑飞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燕这是要感谢自己收留她与马植等人,再就是感谢自己对她所做出的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承诺,压根就没往别处去多想什么,而且郑飞现在也没有心情多想什么,他所有的心思还都放在如何救出耶律采洁的身上,所以,郑飞只是客客气气的谢了谢宋燕,并告诉她,她的心意自己心领了,只是这是我的老规矩,以后就不用特意麻烦给我做菜了。

  客气一般都意味着距离,过分的客气几乎就等于拒人于千里之外,郑飞没想到,他的客气就给了宋燕这种感觉。

  宋燕自从未婚夫惨死在辽国后,她就以为自己的心已经死了,她所能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就是报仇,杀光那个害得她家破人亡的契丹贵族全家,为此,她愿意做出任何的牺牲,所以才会愿意进入蔡府用身体换取有价值的一切。直到她再次见到郑飞,她才暮然发现,她的心竟被打动了,重新活了过来,但她这几年中如噩梦一般的过去却成为了阻止她去爱的一面不可逾越的铁墙,她自卑,她痛不欲生,她不敢去面对郑飞,也直接导致她在郑飞面前有一种无法言表的脆弱到极点的自尊心。

  而郑飞此刻所表现出来的距离感,就如一把尖刀,直直的刺进了她那脆弱的自尊中,让她瞬间产生了误会,“女孩子都要特意的为一个男人准备美食,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吗?而他却如此客气乃至冷漠的拒绝了自己,岂不是正是表明他……他是嫌自己身子脏……?!”

  一瞬间,后悔、委屈、气恼、悲哀、绝望……,所有的心情一起笼上了宋燕的心头,她身子一晃,泪水夺眶而出,再无颜如此以这种如此卑微不堪的姿态再留在这里,竟是一下子扭头掩面跑了出去,

  只留下郑飞愣愣的看着她的背影,一脸茫然的喃喃道,“我说错什么了吗?我没说什么呀……?”

  郑飞想了想终究觉得这样不是个事,得追去问问缘由才好,否则就对不起宋云了,他刚要动,却见朱贵从外面也是一脸茫然的走了进来,刚刚朱贵见宋燕哭着从这里跑了出去,心中很是奇怪,不过这是统帅的事,他就算看见了也只能装作没看见,

  朱贵见了郑飞脸色快速一变,立刻抱拳喜道,“启禀统帅,好消息来了!”

  692,大名府之战(8)

  朱贵的突然到来以及他的话让郑飞不得不暂时放弃去追宋燕,他所说的“好消息”也果然真的是好消息,而且还是三个!

  他说刚刚接到东京密探的急报,张叔夜已成功的的被朝廷派来了战场前线,并且从发出这封信的同时就已出发了,此刻正在来此的路上,推算一下,差不多还有七八天就能到达。

  另一个好消息是马植安插在东宫的那名眼线居然真的拿到了赵桓秘密结盟金国的证据,那是一封信,却不是赵桓与金国往来的信,而是赵桓派往金国约定结盟一事的官员向赵桓报告谈判最新进展的信,赵桓甚至在上面还做有批示。

  那名眼线已将这封信交给了调查局的密探,只是他们担心如此重要的东西若用信鸽传递可能会有闪失,因为已经发生了很多次放出的信鸽并未如期到达目的地的情况,推断那些信鸽极有可能在路上是被猎户射杀或被老鹰之类的天敌吃掉了。这封信又只此一份无法采用避免上述情况所采用的一信多寄的办法,所以他们只能采用人工传递的方式,此刻送信之人也已在赶往此地的路上。

  而最后一个消息则颇为微妙,赵桓在派出张叔夜的同时,还将一个封存好的信匣子交给了他,命他在赶到前线后亲手交给宋国大军副帅,熙河经略使姚古。

  姚古是西北军名将,而且不是普通的西北军大将,乃是位列四大将帅之一。

  众所周知,西北军世代戍守大西北,形成了许多西北军将门世家,比较有名的如种家、高家、王家、杨家、刘家、姚家等等。

  如果说朝廷是统领西北军明着的力量,那这些世家就是暗中维持着西北军的势力,他们各自强大,又彼此盘根交错,如果拧成一股绳,便是连朝廷也不敢轻易得罪的可怕力量!

  而当代西北军就有四位统帅级的人物,每个人身后都能代表一门或数门将门世家的力量,在西北军中举足轻重!他们分别是种师道、刘仲武、刘法和姚古,这几人中,种师道、刘仲武与姚古都是将门世家出身,刘法比较另类,他出身贫寒,能有后来的显赫都是靠自己拼了命一刀一剑拼出来的,按理说这种非世家子弟在西北军是很难出头的,因为机会连世家子弟都分不过来,又如何分给旁人?但刘法的勇猛却连将门世家的人都钦佩,加之刘法数次大显神威不知救了多少世家子弟,他也就被那些将门世家接受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方代表。

  姚古却是正儿八经的世家豪杰,乃是姚家在当代的杰出代表,官至熙河经略使。

  此次赵桓要攻击郑飞,主要靠的就是西北军,郑修年虽然权势高,却终究是个书生,而且资历太浅,恐怕难以降伏西北军的那群悍将,所以必须从西北军中选出一个在西北军中的大佬担任大军的副帅。

  只是如今的西北军四大将帅,刘法早已降了贼寇,种师道也被贼寇俘虏了,刘仲武年事已高,朝廷既需要他继续留在西北继续防范夏国,而且刘仲武也是出了名的与童贯关系密切,为赵桓所猜忌,所以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姚古的身上,好在姚古也是最合适的一个人选,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姚古和姚家一直就与童贯不和,至于是为什么早已无人知晓,但姚古和姚家这么多年来被童贯死死压制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这也就给了赵桓机会,赵桓一上台就处死了童贯,然后大批的起用曾被童贯迫害与压制的西军将领力图拉拢西军,势力庞大的姚家自然不会被落下,姚家也是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枯树再逢春,对赵桓感恩戴德,心甘情愿的效忠于赵桓。就这样,姚古被任命为了大军副帅,成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