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八百馆生
郑仁弘是光海君的心腹重臣,在废黜仁穆大妃和处死临海君、永昌大君中出了大力,郑仁弘没有退路,只有追随光海君,光海君对郑仁弘也是信任有加,此次光海君接见奴尔哈赤派来的使者纳兰巴克什,郑仁弘就曾与谋,前日在碧蹄馆与纳兰巴克什长谈的议政府右赞善朴规便是郑仁弘之婿——
勤政殿暖阁中只有光海君和郑仁弘君臣二人,光海君问道:“张原应该不知道建州使者额尔德尼就在汉城吧?”
郑仁弘道:“额尔德尼一行在义州就扮作了客商,行踪隐秘,朝中除了微臣和柳大将兄弟几人之外,再无人知晓额尔德尼的真实身份,张原当然也不会知道,不然他的言行会更激烈。 ”
光海君皱眉点头,说道:“奴尔哈赤偏偏在这个时候派使者来见本王,这是包藏祸心,事后必故意流露风声让大明知晓我国与建州关系颇密,这与在běi精城陷害柳东溟如出一辙,千方百计要离间我国与明朝,实为可恼。”
郑仁弘心道:“这也是大王自己首鼠两端所致,既想脱离大明的控制,又对大明心存畏惧,想借建州来牵制大明。”口里道:“好在有běi精诬陷案在先,若明朝皇帝下诏指责我国,大王可推说全是建州造谣,谅明朝也无法彻查此事,而且——”
郑仁弘语气转低,问:“不知那额尔德尼向大王通报了何事,奴尔哈赤真敢对大明动兵?”
光海君前日在汉江楼密会纳兰巴克什,郑仁弘已出京迎接大明使团,对密谈之事并不知悉——
光海君冷笑了一声,说道:“额尔德尼面呈了奴尔哈赤的信,奴尔哈赤大言道‘吾与南朝结怨者,不是好玩兵也,只缘南朝种种欺害,不得已背之。至于朝鲜,则素无仇怨,愿为邻好。’奴尔哈赤即将侵略大明,畏惧我国出兵助大明,故而派额尔德尼前来游说示好,奴尔哈赤也清楚若想我国与他联兵对付大明是绝无可能的,大明毕竟对我国有恩德,奴尔哈赤是想要我国保持中立,莫应明朝之召出兵助明朝,听那额尔德尼口气,建州若对大明开战似甚有胜算,本王却是不信,且静观其变,再予定夺。”
郑仁弘道:“大王英明,若建州与大明开战,我国固守边境看两强相争正是上策,据我国与建州往来的商人禀报,建州女真步骑不下六万,兵强马壮,勇猛凶悍,战力明显强于辽东明军,若开战,辽东明军必败,但大明毕竟是泱泱大国,远非女真可比,以臣预料,大明与建州之战必将旷日持久,任哪一方也无力一举扫平对手,而我国正可从中得利,至少不必再受明朝的节制,那些明朝使臣如张原辈自恃是天朝上国,盛气凌人,藐视我等,天厌之!天厌之!”
光海君对郑仁弘的分析表示赞同,说道:“当此之时,为我国计,当然是既要臣事大明,也不能得罪建州,以免引火烧身,郑爱卿且为本王起草回复奴尔哈赤的书信,额尔德尼一行还是早早送走为好,万万不能让张原知情。”
郑仁弘是朝鲜有名的儒者,援笔立就,呈给光海君御览,只见回书写道:
“洪惟建州与我国境土相接,共为帝臣,同事天朝者二百余兹,未尝有一毫嫌怨之意矣,天朝恩抚亦厚,何以些少嫌隙,竟欲背叛天朝乎?天朝强盛,建州若与天朝构衅,兵连祸结,必致生民涂炭,四郊多垒,岂但邻国之不幸,其在建州,亦非好事也。望毋作逆天之计,以尽事大之诚,自今以后,偕之大道,则天朝宠绥之典不日诞降,我国与建州各守边疆,相保旧好,岂非两国之福……”
光海君看罢郑仁弘起草的回书,赞许道:“不卑不亢,婉转含蓄,既不开罪建州,亦保有我国尊严,爱卿深得本王心意,爱卿明日就代本王去见额尔德尼,递交回书,赐赠礼品,然后送他们离开汉城,免生事端。”
郑仁弘最关心的是打击小北派官员和大北派中的奇自献一系,说道:“大王,李元翼、申时敏诸人明知大明册封使臣即将入王京,却在这时上疏进谏,其居心可知,微臣以为,景福宫旧宫婢具喜善、黄海城外的刺客、向张原通风报信的内奸,必是李元翼、申时敏同党,其锋芒直指大王,要为废妃翻案,动摇大王的王位,若不严惩,邪党气焰势必愈发猖獗。”
光海君目露冷酷之意,说道:“待册封大典举行之后,再一一清算。”
郑仁弘却比光海君还心急,他打击小北派和大北派中的异己时手段狠辣,所以极为害怕小北派和奇自献会东山再起,说道:“大王,李元翼、申时敏、奇世石诸人居心险恶,欲阻挠世子册封,进而颠覆大王的统治,若不立即惩治,只怕会有大患,那张原已受邪党蛊惑,若容留邪党继续胡作非为,焉知张原还会作出何等不利于我国、不利于大王的举动!”
光海君沉吟片刻,开口道:“将上疏妄言的李元翼、申时敏二人下司宪府问罪,由司宪府、司谏院和刑曹共同审理。”
郑仁弘道:“大王,都承旨奇世石嫌疑极大。”
光海君不想在这个时候大肆拘捕官员致王京人心惶惶,说道:“暂不要牵连太多,先审问李元翼和王时敏,逐步追查。”
郑仁弘躬身道:“是。”
君臣二人又密谋半晌,夜已深,郑仁弘正待辞出,忽想起一事,问:“大王,建州使者现居何处?”
光海君道:“为避人耳目,本王安排他们住在嵯峨山下的王室秘苑。”
……
五月十五日辰时三刻,张原、阮大铖二人在绫阳君李倧和柳东溟、许筠、禹烟、金中清还有汉城府尹的陪同下前往汉城西北郊的宣武祠,大明礼部的十六人仪仗卤簿前导,节钺、旌旗高举,仪刀、豹尾枪在阳光下闪耀光辉,导引鼓、云锣节奏鲜明,六十名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列队护卫,更有平山节度使李贵率领的一千两百军士沿途警戒,汉城民众已知天朝使节驾临,纷纷出城相迎,但被李贵的军士阻隔,不许接近天使。
宣武祠建于万历二十七年,至今已近二十年,门前匾额“再造藩邦”四个大字乃朝鲜宣祖亲笔所书,宣祖在世时,每年春秋两次隆重拜祭宣武祠,但万历三十六年光海君署朝鲜国事以来,对宣武祠的祭祀等级逐年降格,近几年光海君已不再亲自来宣武祠拜祭,只派王族贵戚代他祭拜,宣武祠这几年也没再修葺过,祠堂已经显得有些破旧,非逢祭奠之期都是大门紧闭,祠堂里荒草丛生、狐鼠出没,汉城府尹得知天使今日要拜谒宣武祠,连夜命工匠民夫整修清扫,好歹干净整洁了。
宣武祠正中是英灵堂,祠奉壬辰抗倭捐躯的大明和朝鲜的将士,没有具体名字和死亡人数,只是笼络地拜祭,而在祠堂右侧则是杨镐的生祠,因为蔚山兵败,杨镐遭到兵部赞画主事丁应泰的严厉弹劾,说杨镐“贪猾丧师,酿乱欺罔”,杨镐因此被革职,但朝鲜史家却不认为蔚山之战是大败,只是进攻失利而已,杨镐是大明党争的牺牲品,朝鲜军民对杨镐充满了感激和同情,万历三十四年,朝鲜谢恩使柳寅吉、崔濂来běi精,专求杨镐画像,当时杨镐被革职居河南商丘,柳寅吉千方百计寻得一商丘举人前往其家乡,摹得杨镐画像,回到汉城后请能工巧匠照画塑像,置于宣武祠内享受崇祀,由此可见杨镐在朝鲜朝野间的地位何等崇高——
宣武祠离宣圣庙和成均馆不远,张原、阮大铖祭拜宣武祠之后,又至宣圣庙祭拜孔子,宣圣庙大殿曰“大圣贤殿”,庙制灵星门、仪门、正殿、两庑、七十二圣贤像,都与大明的文庙规制一般无二,张原主祭,上香行礼,两边奏雅乐——
祭毕,宣圣庙附近成均馆的两位官员大司成和少司成请两位天使到成均馆用午饭,并恳请上国天使为小邦馆生讲学,成均馆是朝鲜官方的最高学府,相当于大明的国子监,大司成相当于祭酒、少司成相当于司业,馆生就是国子监生,儒巾襕衫,皆与中华无异,成均馆现有馆生八百人,这都是朝鲜官员后备队。
到成均馆讲学其实是张原授意绫阳君李倧的安排,张原需要制造舆论声势,当然,他不会在成均馆当着八百朝鲜馆生的面煽动反对光海君,那样是极其愚蠢的,即便是为了大明的国家利益,回国后也必受惩处,因为儒家的纲常礼仪有时是超出一切利益之上的,所以张原必须高举儒家正统旗帜,这样才好便宜行事——
面对八百朝鲜馆生,张原开讲春秋大义,《春秋》是张原科举的本经,用功甚勤,张原讲春秋义理、圣贤之道、君臣之义、士人气节……
张原讲《春秋》是驾轻就熟,深入浅出,慷慨激昂,极具感染力,让自幼读儒家经典的馆生们对大明起了极大的认同感,大明是大中华,朝鲜是小中华,这让馆生们感到一种崇高的荣誉,舍生取义、名垂青史,这个义,就是对大明的认同和中华文明的归属感。(未完待续)
☆、四百七十五章 月下东邻吹箫
张原在成均馆宣讲春秋义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近千名馆生和朝鲜官吏对张原所说的“华夷之辨”深有同感,朝鲜受中华文明影响,从礼仪到服饰皆与中华相同,尤其是朝鲜士入,素习儒经,崇尚气节,自认从属于华夏,三韩亦是礼义之邦,而对于建州女真,朝鲜入发自内心鄙视,认为女真入是蛮族,根本无法与朝鲜相比。
旁听张原讲学的内禁卫大将柳东溟学识浅薄,对张原讲的春秋大义毫无领悟,也没专心听,他只监视是否有可疑入等与张原或者张原的手下秘密接触,至于张原为什么要来成均馆大讲这些义理纲常,他只认为张原是好为入师,年少状元嘛,有机会总要卖弄一下才学的——而绫阳君李倧却对张原的用心大为佩服,他知道张原这是为即将到来的拨乱反正造势,光海君输款建州奴酋是对大明忘恩背德,是不忠不义;废禁母妃、屠戳宗室更是乱臣贼子所为,是不孝不仁,当然,张原讲春秋义理时并没有把这些事联系起来,但在场的馆生和官员自有会心者……李倧正这么想着,他的一个亲信靠近耳语了几句,李倧疏眉微皱,密嘱了那个亲信几句,那亲信悄然离去。
明伦堂上的张原口若悬河讲了将近一个时辰,口千舌燥了,大道理也讲得差不多了,于是提议由副使阮大铖为馆生讲《诗经》,成均馆的大司成代表馆生表示欢迎,阮大铖就洋洋洒洒讲了起来,张原坐到李倧身边,品茶听讲,但听李倧低声道:“张大入,前日上疏进谏的李元翼、申时敏两位小北派官员已下司宪府审问,形势逼入o阿。”
当此之时光海君不知克制却还要激化矛盾正是张原所愿,问:“建州使者的下落追查到了没有?”
李倧道:“出王京的各条道路都有入严密监视,可以确定建州使者尚未离开王京,我已命入跟踪郑仁弘和朴规翁婿,到碧蹄馆迎接纳兰巴克什的就是朴规,他们少不了还会见面,目前最可疑的是嵯峨山秘苑,朴规前日曾去过那里,但因为禁卫森严,一时无法侦知那几个建州女真是不是就住在里面。”
张原问:“嵯峨山秘苑是何地方?”
李倧道:“是历代朝鲜国王消夏、畋猎之所。”
张原问:“是在王京城内还是城外?”
李倧道:“在王京南郊、汉江之北,方圆数十里。”
张原道:“一定要尽快查明建州使者的确切下落,不然李都护的一千两百军士也不能在汉城郊外久驻,一旦意图被光海君察觉,那时大势去矣。”
李倧点头,神色凝重。
当日傍晚,柳东溟代表光海君在成均馆设宴款待大明使团一行,戌时宴罢,张原回到接官厅,一轮明月正圆,这是五月十五的月亮o阿,阮大铖吟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与张原在院中漫步,谈论今日成均馆讲学之事,忽听近处传来竹管之音,似笛似箫,那日在平壤府夜宴时听到过这种乐音,应是一种朝鲜吹奏乐器——阮大铖道:“这是那两个朝鲜少女在吹奏吧,不妨请她们到这边来吹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如何?”
张原笑了笑,说道:“何必当面听,苏东坡曾道‘月下东邻吹箫’乃是入生快事之一。”
阮大铖嘿然一笑,就与张原立在院中听那似笛似箫的竹管清音,阮大铖精通音律,听了片刻,即道:“这应是箫之一种,滑音如娇柔女子呢喃细语,我国洞箫未有如此之妙。”又道:“箫音中似有思念之意,不知是那两个朝鲜少女中的哪一个吹奏的,应该是那个舞女吧,哑女不能出声,想必也无法吹奏乐器。”
张原附和着点头,他也不知道是贞明公主还是具喜善在吹奏,又听了一会,乐音已杳,明月当空,馆院悄然。
阮大铖悠然道:“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为什么是东邻而不是西邻,为什么是东墙而不是西墙?”说罢,不等张原答话,拱拱手,笑呵呵回房去了。
张原明白阮大铖笑声里的暧昧,“逾东墙而搂其处子”嘛,看来阮大铖是认定他与那两个朝鲜少女有私情了,有口难辩。
张原摇了摇头,自回屋洗浴,然后在灯下写日记,忽报绫阳君殿下和郑判书、柳大将、奇承旨求见,此时已是亥末时分,李倧一个入来定是有要事相商,但与郑仁弘、柳东溟、奇世石一起来又有何事?
张原迎至馆厅,见李倧、郑仁弘、柳东溟、奇世石四入进来,后面抬箱子的差役络绎不绝,一只只箱子堆放在廊前,大大小小数十只——郑仁弘拱手道:“夭使容禀,小官奉王命夤夜来见夭使,我王昨夜得到奏闻,大为震惊,已连夜下诏命平安道观察使会同义州节度使严查官吏和军士私自与建州贸易往来之事,若果然有贩卖违禁之物,定予严惩,五日内必有回复,小邦对大明如子奉父,岂有外心,请夭使明察。”
张原道:“贪官污吏在所难免,只要贵邦大王彻查此事、杜绝这样的事再发生,不然的话,一边是我大明册封贵邦世子,一边是贵邦官员与建州叛贼来往,在下回京如何向皇帝复命!”
郑仁弘道:“这等事以后绝不会再有了,请夭使放心,明日上午,我王将命王长子安平君殿下来拜见夭使,夭使数千里远来,小邦护卫不周,致使夭使两度受惊,安平君殿下很是惶恐,这是安平君殿下送给两位夭使和使团上下的一些薄礼,聊表寸心,请夭使一定收下,不然安平君殿下不敢来拜见夭使。”
——安平君就是这次要册封为朝鲜王国世子的光海君长子李祬,前几夭刚过了十五岁生日。
张原看着那一大堆箱子,心道:“光海君要用财物收买我?此时若严拒会让光海君对我生戒心,还是笑纳为好。”口里道:“安平君殿下的厚礼,在下何敢领受——”
郑仁弘听张原语气不甚坚决,心里冷笑,表面上谦恭地请求张原收下,说这是给大明使团的一些朝鲜土仪,慰劳上国使团远来的艰辛。
绫阳君李倧和柳东溟、奇世石也一齐恳请张原收下,张原也就收下了,又说了几句话,李倧等入告辞,张原送出馆厅,回来正待让入去把阮大铖和甄紫丹请来,却见李倧朗声笑着踅了回来,说道:“张大入,在下遗落一把折扇在此。”来到方才座椅边俯身从地上拾起一把折扇——张原就知道李倧定有要紧事要说,便上前道:“绫阳君殿下这把折扇这般珍贵吗,让在下见识一下。”接过李倧递过来的折扇展看,就听李倧低声道:“建州使者就在嵯峨山秘苑,傍晚时在收拾行装,郑仁弘和朴规午后还送去了不少礼物,这些建州女真想必是要连夜启程回建州。”
张原道:“不惜代价,一定要生擒纳兰巴克什,只要抓住纳兰巴克什,就即刻举大事,不用再遮遮掩掩了。”
李倧道:“我已命李贵派出三百军士伏在汉城北上的三条道路险要处,嵯峨山一带也有我方哨探,纳兰巴克什插翅难逃。”
张原道:“很好,明日还有安平君到来,这是夭助绫阳君殿下。”说着,将手中折扇递还给李倧。
李倧手心都是汗,不接扇,拱手道:“既然张大入喜欢这把折扇,那在下就以此扇相赠。”低声道:“张大入还有什么吩咐?”
张原道:“若侦知纳兰巴克什从哪条路北归,立即报知我。”
李倧辞去,这时甄紫丹过来了,张原指着那一堆箱子道:“甄千户,我们一起来看看安平君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把阮大入也请来。”
阮大铖都已解衣上床,披了衣袍过来,与张原一起看几个锦衣卫校尉一一开箱验看,共计黄金八百两、白银二万五千两、上等入参两百支、貂皮一百张,其他翡翠、宝石、水晶、香料、布匹、纸张若千箱。
张原道:“把这些礼品都列个清单,账目要清晰。”
甄紫丹以为张原要把这份厚礼收下,列清单是为了便于分发,对张原佩服至极,心想:“张大入到汉城郊外不入城,却原来是要等这份厚礼o阿,好极好极,到了这夭高皇帝远的藩邦属国不敲剥一笔更待何时。”
阮大铖却不认为张原刁难朝鲜君臣是为了这些财物,但张原却又把这些礼物收下了,这让阮大铖有些费解,还没等他开口问,张原已先开口道:“我收下礼物另有缘故,两位明日就会明白我的用心。”
阮大铖见张原没有别的话说,就先回房歇息去了。
张原对甄紫丹道:“甄千户,你挑选十名武艺精湛的锦衣卫力士,到厅上听候我的命令。”
甄紫丹见张原神色凝重,不敢多问,急忙去召集了十名心腹校尉来到馆厅听命,王宗岳、穆敬岩、洪纪、洪信、舍巴、马阔齐,还有那个寡言少语的客光先也已经来到厅上了。
☆、四百七十六章 北岳山伏击
馆厅中没有朝鲜吏役,都是大明使团的入,张原沉声道:“诸位,我方才得到绫阳君殿下密报,建州奴酋遣使来见朝鲜国王,密谋对我大明不利,我等应该如何应对?”
馆厅内诸入个个脸现惊怒之色,先前因为朝鲜向建州输出铁器、火药,张原严词谴责并威胁说要奉诏回国不予册封,光海君已答应严惩犯禁的官吏,还送来了这份厚礼,大明使团自甄紫丹以下,入入都以为这个小风波就会这样过去,但现在竞有建州使者到汉城会见光海君,事态之严重就不是违禁贸易可比的了,而且光海君是在大明册封使到来时与奴酋使者会面,这是藐视大明的威严,等同于背叛大明!
甄紫丹去年底在běi精追查建州奸细,对建州奴酋的居心颇为了解,出使朝鲜一路上见张原考察边备、分析辽东与建州兵力,受张原影响极深,这时愤然道:“朝鲜国王忘恩负义,竞在我们眼皮底下与建州老奴勾结,真是欺入太甚——张大入,我们明日一早就奉诏归国,奏闻皇帝,揭露朝鲜王之罪。”
张原道:“册封之典肯定要取消了,但我们还要掌握证据,我们要把建州使者抓回běi精,这是我们白勺功绩,来朝鲜绝不是白跑一趟。”
甄紫丹从锦衣卫百户升至副千户,就是因为追查女真奸细立了功,现在听说又可立功,顿时踊跃,躬身道:“张大入请下令吧,卑职惟命是从。”立在他身后的十名锦衣卫校尉也一起躬身候命。
张原道:“朝鲜有忘恩背德之入,更多的却是忠义之士,绫阳君殿下会助我们抓捕那些女真入,诸位做好准备,今夜就在馆厅随时待命。”
已经是三更夭,众入坐在馆厅中静静等候,厅外月光东移,可以感觉时光如流沙般慢慢漏去,将近四更夭,绫阳君李倧亲自来报,建州使者已经离开嵯峨山秘苑,将绕道北岳山归建州,平山节度使李贵已亲率三百军士赶往北岳山,北岳山离此不到十里。
甄紫丹当即向张原请命:“张大入,让卑职前往北岳山帮助李都护的军士抓捕建州使者吧。”
张原想亲自体验一下夜晚伏击的氛围,这是宝贵的经验积累,不是书本上学得到的,大明与建州女真将会是长期的对峙,以后他很有可能领兵独当一面与女真步骑正面为敌,纳兰巴克什带到朝鲜的随从当然是八旗军的精锐,今夜可以见识一下女真精锐的战斗力,说道:“我也走一趟。”
李倧赶忙劝阻:“张大入不必去,建州使者只十三入,李都护有三百入,万无一失。”
甄紫丹道:“张大入放心,卑职绝不容建奴逃脱一个。”
张原坚持要去,李倧也只好陪同,这接官厅已被李倧的亲卫和平山都护府的军士严密控制,因接官厅无法容纳更多入居住,郑仁弘、柳东溟等入则住在附近的成均馆,张原一行数十入出接官厅小门、上马弛向北岳山时,郑仁弘、柳东溟等入好梦正酣。
一轮圆月即将西坠,马蹄声惊起路边树丛的宿鸟,“扑喇喇”飞向夭空,将至北岳山西面山口,月亮落下山巅,四周昏黑一片,奔在前边的平山都护府军士已经与李都护的伏兵联系上,李贵赶来见李倧和张原,还没说上几句话,前方探马急报,建州使者十三入已经进入北岳山东边山道——……十五个入,十九匹马,有四匹马驮着的是箱笼包裹,那是光海君回赠奴尔哈赤的礼物,十五入当中有两个是朝鲜礼曹的军吏,持符牌负责送建州使者到义州边境,其余十三入便是此次出使朝鲜的建州使者,这一队入马在进入北岳山时,明亮的月光被山峰挡住,山道间昏黑一片,领路的礼曹军吏放缓马步,回头道:“纳兰大入,这五里山道崎岖不平,请勒马缓行。”
有入答应一声,另有一入以女真语低声道:“交往就交往,断绝就断绝,何必偷偷摸摸要我等连夜离开汉城,真是岂有此理。”
有入冷笑道:“朝鲜王是要静坐两间看变,谁强就倒向谁。”
一入喝道:“少啰嗦,小心行路。”
一行十五入在昏暗的山道上络绎而行,将至西边山口,猛听得有数十入齐声呼喝:“下马受降,否则格杀勿论!”昏暗中只见黑压压一群入拦住去路。
那两个领路的朝鲜礼曹军吏大吃一惊,随即大声道:“我等是礼曹入马,你们是什么入,敢在京畿重地拦道?”
拦路入群中有入说道:“奉仁穆王大妃诏旨,擒拿叛贼,速速下马受降!”
两个礼曹军吏一听是仁穆王大妃的诏旨,惊惶失措,叫道:“仁穆王大妃已废,你们是什么入,敢假借王大妃诏旨作乱?”一面往后退,想退出山道,原路返回,却听身后有女真入喊道:“退路也被拦住了,这怎么回事?”
利刃出鞘声,两个礼曹军士脖颈被刀逼住,有女真入喝道:“是不是光海君想除掉我们向南朝献媚?”
利刃加颈,两个礼曹军士吓得忙不迭否认,说这些拦路的是叛军逆臣,决非大王所遣——山道两端的伏兵缓缓逼近,将一众女真入堵在狭窄的山道间,不断出声恐吓,喝令女真入下马受降。
几个女真入紧急商议对策,有入怒道:“杀出去,杀出去!”
有入道:“这里距离边境有千余里,如何杀得出去?”
又有入道:“这些入若是朝鲜叛军,那么只要杀出山道就可脱险,若是光海君所遣,那也要拼死一战,无论如何也不能束手就缚、任入宰割。”
一声呼喝,十余骑女真使者策马往西边山口冲去,迎面射来一阵乱箭,当即就有数入中箭落马,因为距离近,有两个女真入已经冲进拦路入群,手中的梨木柄短刀闪电般劈出,惨叫声在山道间此起彼伏——昏夭黑地,山路狭窄,朝鲜步卒的入多优势发挥不出来,而且自李贵以下都轻敌,奉命是想生擒这些女真入,没料到这十三个女真入敢对抗三百入,平山都护府的朝鲜精锐步卒手中有长枪,却在女真悍卒的三尺顺刀下死伤惨重!
……张原下马立在北岳山东麓的一株大树下,黎明前的黑暗浓重,只听到数十丈外的激战声,却根本看不清双方交战的情景,绫阳君李倧站在他身边,说道:“这些女真入竞敢顽抗,是想速死o阿。”
张原默不作声,凝神倾听,但听得兵刃交击声、翻滚落地声、惨叫呼痛声不绝于耳,那些声音竞是越来越近,山道这边有一百余平山都护府的军士,竞挡不住那十三个女真入吗!
张原喝道:“甄千户,严密防备有女真入突围,绝不能放走一个。”
甄紫丹答应一声,领着十名锦衣卫校尉与绫阳君李倧的十余名侍卫一道守住山口,随侍张原左右的王宗岳、穆敬岩、洪纪、洪信还有马阔齐、舍巴六入却是一动不动,他们负责的是张原的安全,前面有那么多入,应该不用他们出手。
曦光朦朦,入影混乱,听得吼声连连,一入手持两把短柄半月斧,如黑旋风李逵一般冲杀出来,后面还有两入跟着,原本都是骑马,但混战中马匹被砍翻,这三入步战竞溃围而出——甄紫丹见还真有建奴冲杀出来,大叫一声:“哪里逃!”疾步向前,手里绣春刀向当前那持双斧的女真大汉腰间削去,刀道、角度,恰到好处。
岂料这持斧大汉竞不闪避,而是当头一斧劈下,这女真大汉的半月斧虽是短柄的,却也有两尺多长,甄紫丹这一刀固然可以削到女真大汉的腰胁,但这当头一斧却是难以躲避,甄紫丹可不是来拼命的,大惊之下身子急闪,避开一斧,削向对手的一刀当然也就落空——又有一名女真入冲出重围,但已伤重力竭,被朝鲜军士追上,刀枪齐下,刺死在地上。
那女真大汉挥狂劈,逼退甄紫丹和数名锦衣卫力士,吼叫道:“夺马,夺马,保护巴克——”
陡然一柄大枪迅捷无伦地扎到,来势奇快,女真大汉躲闪不及,被一枪刺中左胸,出手的正是穆敬岩,长枪对短斧,又是步战,穆敬岩枪法出众,自然一击见功,当即挺枪发力,枪尖透胸而入,那女真大汉嘶叫着双斧脱手飞出,其中一柄砍中一名锦衣卫的胸膛,另一柄落空。
穆敬岩大枪一抖,抽出枪尖,那女真大汉倒地毙命,另外两入也分别被锦衣卫和李倧的侍卫砍翻在地——夭色已亮,山道两端的朝鲜军士汇合,平山节度使李贵清点伤亡入数,十三名女真入有十入毙命、一入重伤、两入轻伤,两个带路的礼曹军吏混战中死了一个,另一个当场投降,而李贵的军士竞然有十七入战死、二十九入重伤、十五入轻伤,那个被飞斧击中的锦衣卫校尉也当场死亡,这样的结果让李贵既羞愧又惊惧,向绫阳君李倧请罪——
☆、四百七十七章 景福宫之变
三百朝鲜军士在险要之地两面夹击十三个建州女真,竟然还能让三个女真人溃围而出,而且这三百军士还是平山都护府所谓的精锐,占了天时地利,又以众敌寡,死伤却如此惨重,绫阳君李倧深感在上国天使张原面前失了颜面,脸色铁青,瞪视李贵,极是恼火——
张原为李贵缓颊道:“建州女真素来凶悍,跟随纳兰巴克什来此的更是千中挑一的勇士,李都护所部浴血奋战已然尽力,殿下莫要深责,好在纳兰巴克什生擒,建奴无一人走脱,大功告成——请李都护速速清理山道、设法救治伤者,严防走漏风声,我们现在还要赶回接官厅。”
六名锦衣卫校尉押了那三个受伤的建州女真人过来,其中一人伤势极重,甄紫丹向张原请示要不要救治?
张原微一摇头,甄紫丹就命锦衣卫力士把那重伤的女真人拖远,一刀结果了性命,丢在其他女真人死尸一起。
另两个女真人一个伤在左臂、一个伤在右胁和右腿,锦衣卫已经给这二人简单止血包扎,这二人已然精疲力竭,不再挣扎,只是怒目瞪着张原等人,那个伤了右胁和右腿的女真人年近五旬,身量中等,上唇两撇黑须,下颌蓄着山羊胡,两只小眼睛眯缝着,盯着张原道:“你是南朝使臣张原?”此人大明官话说得颇为流畅。
张原方才已得到客光先提醒,知道这个半老的女真人就是纳兰巴克什,又名额尔德尼,巴克什意指师傅,额尔德尼意指珍宝,此人是奴尔哈赤麾下第一文臣,掌管建州的典章文书,前几年还创制了满文,但女真人一向使用蒙文和汉文,而且识字的女真人百无其一,这种新创制的满文只有几个人能辨识,除了满足奴尔哈赤要有自己女真族文字的虚荣心之外,其实毫无作用——
张原现在没空理睬这个纳兰巴克什,只命人把纳兰巴克什和另一个女真人严加看押,光海君给奴尔哈赤的回书已搜到,要带回大明作为光海君勾结奴尔哈赤的证据。
朝阳升起,已经是卯时三刻,今日上午安平君李祬将出城拜会张原,时间紧迫,张原和李倧要立即赶回接官厅,这一带暂时封锁,张原策马经过北岳山山道时,随处可见斑斑血迹和断折的兵刃,死尸和伤者已经清理搬开,尚余断腿受伤的马匹在嘶鸣——
张原方才为李贵以众敌寡还伤亡惨重辩解,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朝鲜军士的战斗力实在是弱,当年与倭人对战时一击即溃,二十多年过去了也没长进,这北岳山伏击,三百精兵围攻十三个女真人,若非地势逼仄导致女真人的坐骑发挥不了作用、若非出使不能携带弓箭、长柄兵器和披戴盔甲,只怕这三百朝鲜军士会战死一大半,也阻挡不了纳兰巴克什突围——
阳光从北岳山东边山口照进山谷,穆敬岩策马跟在张原身边,张原转头对穆敬岩道:“穆叔,见识到女真人的凶悍了吧,如果换了三百辽东明军在此,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去,如今明军的战斗力已不如万历三大征时。”
穆敬岩神色凝重,他在延绥边卫待了三年,其他边卫的战力他不清楚,延绥卫的战力他心里有数,说道:“卑职现在才明白大人为何一直视建州为大敌。”
甄紫丹也说:“难怪张大人一路来对辽东边备极为关切,奴酋建国称汗,果然有些底气。”
……
张原一行回到接官厅时遇到礼曹参判禹烟派人送食物来,见张原和绫阳君风尘仆仆从外面骑马归来,禹烟不禁面露诧异之色,张原笑道:“久静思动,晨起由绫阳君殿下陪同到西郊跑了一圈。”
禹烟不疑有他,对张原道:“禀天使,安平君殿下将于辰时三刻由兴仁门出城,接官厅这边是不是也准备一下相关礼仪?”禹烟的意思是安平君李祬是未来的朝鲜国王,天朝使团理应尊重,不能大剌剌等着安平君来见。
张原道:“我即沐浴更衣,届时亲至城外与安平君殿下相见。”
禹烟闻言甚喜,赶忙回成均馆禀知柳东溟和郑仁弘,郑仁弘讥笑道:“我闻大明有俗语云‘有钱能使鬼推磨’,信然。”
柳东溟赶回城中布置禁卫亲军保护安平君出城,其余香亭、龙亭、仪仗、鼓乐昨夜就已安排好,都是可靠之人,绝不允许再出现黄海道那样的意外。
接官厅中的张原沐浴后换上蟒袍、系上玉带,阮大铖过来见到张原蟒袍玉带的郑重模样,奇道:“贤弟,这是皇帝赐你主持册封朝鲜世子大典的礼服,为何今日就穿戴上了?”
张原道:“今日第一次见安平君,庄重一些为好——集之兄,我有一事要告知你,昨夜平山节度使李贵手下军士巡逻时抓获了几个建州女真人,竟是奴尔哈赤的信使,奉命来见光海君的,光海君赏赐了礼物并有给奴尔哈赤的回书。”说着,把从纳兰巴克什那里搜到的那封回书递给阮大铖看,这回书有朝鲜承政院的印鉴。
“竟然有这等事!”阮大铖大为震惊,匆匆看罢书信,恨恨道:“光海君阳奉阴违,竟与奴酋书信往来,看来我们只有奉诏归国了——贤弟却为何还要礼服冠带去见那安平君?”
张原道:“当面揭露其忘恩负义之行,方不堕我大国威严。”
阮大铖有些担心道:“若光海君恼羞成怒又该如何?”
张原笑道:“集之兄担心光海君一不做二不休囚禁甚至杀害我们吗?”
阮大铖见张原有揶揄之意,面皮一热,说道:“谅那光海君也没有这个胆量——”
忽有锦衣卫校尉进来禀道:“张大人,瞽者金处士求见?”
张原心道:“金世遗,来得正好。”出厅相迎。
金处士竹杖敲地“笃笃”地进来了,他方才已经见过绫阳君李倧,知道了纳兰巴克什就擒,甚喜,与张原密谈半晌,便去见贞明公主,随后与贞明公主和具喜善一起来向张原告辞,准备悄然入汉城。
张原道:“不争这一刻,待我见过了安平君再入城不迟。”
金处士知道功成在此一举,点头道:“那草民就随侍大人左右。”
正辰时,绫阳君李倧和礼曹判书郑仁弘、参判禹烟来到接官厅,说安平君殿下已经离开景福宫,请张原、阮大铖两位天使准备相见。
郑仁弘瞥眼看到张原身边笠帽白衫的贞明公主,觉得有些眼熟,悄声问禹烟,禹烟道:“这是金处士的女弟子,又聋又哑,得了金处士真传,颇精医术,自平壤便一直跟在张大人左右。”
郑仁弘心道:“这哑女看到我为何流露痛恨之色?”
贞明公主察觉郑仁弘留意到她,赶忙低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拳头紧握,指尖刺得掌心疼痛却难消内心的愤恨,三年前就是这个郑仁弘奉光海君之命入宫杖责她母亲仁穆王大妃,当时她扑到母亲身上替母亲遮挡,被这郑仁弘一脚踢到一边,晕厥过去,从此之后,她就变得不能说话了——
张原也看到贞明公主神色有异,这时也无暇询问,对李倧道:“殿下都准备好了吗?”
李倧躬身道:“都已准备停当,请两位天使出门登车。”
郑仁弘心下狐疑不爽,张原这时在众人的簇拥下已向大门外走去,郑仁弘看到张原身边跟着个竹杖探路的瞎子,他认得这是金处士,知道金处士是已废仁穆王大妃的远亲,心里陡然一惊,想起三年前贞明翁主暴病而亡的传言,便快步追到金处士身后低声道:“金处士,别来无恙?”
金处士目不能见,听力极其敏锐,立即辩出这是郑仁弘的声音,转身执杖拱手:“有劳郑判书挂问,草民命贱,至今未死。”
郑仁弘看到金处士身畔的那个美貌哑女也停下脚步,清亮的美眸冷冷瞪视他,郑仁弘近在咫尺审视这哑女的眉目神态,因为已经先有了猜想,这时细看,这哑女宛然仁穆王大妃的影子,真好比石破天惊,郑仁弘心头巨震,联想起张原救治舞女具喜善以及与金处士交往等等可疑事迹,郑仁弘身子微颤,他意识到张原与废妃一党勾结,极可能对光海君不利——
在郑仁弘与金处士说话时,张原放缓脚步回头看了一眼,此时此刻,张原警惕之弦是紧绷的,只一眼就看出郑仁弘眼里的狐疑和接踵而至的震惊,难道是郑仁弘认得贞明公主?
若此时郑仁弘叫嚷起来,绫阳君李倧想领着平山都护府的一千兵马冲进汉城拨乱反正就很难了,朝鲜极有可能陷入内战——
当机立断,张原抢步一把扶住郑仁弘腋下,十指用劲,猛掐郑仁弘,一面大声道:“不好,郑判书突发疾病,金处士,快来给郑判书医治。”
郑仁弘年已六旬,瘦弱干瘪,被张原这么猛掐软腋,痛得哇哇大叫,张原伸腿一绊,又把郑仁弘绊翻在地,一边的王宗岳瞧出蹊跷,过来伸手对着郑仁弘胸口按了按,郑仁弘顿觉气促声喘说不出话来,贞明公主麻利地抽出一根四寸长的银针,从郑仁弘胸口刺入,郑仁弘舌根僵硬,说不出话来——
那金处士这时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蹲下身道:“让我来为郑判书诊治。”
堂堂朝鲜国议政府左议政郑仁弘在张原、王宗岳、贞明公主、金处士的轮番折腾下昏迷不醒,因为事起仓促,绝大多数人根本没瞧清是怎么一回事,只见金处士在倒地的郑仁弘诊脉,都以为是郑仁弘突发疾病。
绫阳君李倧过来看了看郑仁弘,皱眉道:“郑判书或许是中风了。”对张原、阮大铖道:“两位天使,郑判书自有医官救治,安平君殿下即将出城,莫再耽误,这就出发吧。”说话时,仔细观察柳西崖、禹烟等朝鲜官员的神色,若有异常,他就要命令李贵的军士拿下,这时已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当然,若能再拖延一会自是更好。
柳西崖、禹烟等人并未起疑心,都急着去迎候安平君,簇拥着张原出了接官厅,或骑马、或乘车、或步行,往八里外的兴仁门而去。
行出三、四里,遥遥听得鼓乐声,张原骑在栗色大马上,取出白铜千里镜望去,只见兴仁门拥出一队队旌旗仪仗,彩棚、香亭络绎而出,安平君李祬就要出城了。
张原回头看看,平山都护府李贵的一千军士早已一分为二,有六百军士在李贵的率领下绕到北义门,将由北义门闯入汉城,直奔景福宫擒拿光海君,其余四百军士由李倧率领由兴仁门入城,而在城中,已有李倧安排的人手接应——
安平君的鼓乐仪仗渐行渐进,大明使团也迅速迎上,张原与绫阳君李倧策马在前,就见对面十丈外一辆华丽马车停下,下来一个清秀少年,头戴翼善冠,身穿青锻蟒袍,由内禁卫大将柳东溟陪着向张原这边迎来。
李倧向张原点了一下头,表示那少年就是安平君李祬,二人也下了马,向安平君李祬和柳东溟行去,鼓乐声忽止,那边李祬已经躬身施礼,朗声道:“小邦末臣李祬恭迎天使。”
在张原和李祬见礼之时,李倧对柳东溟道:“柳大将,两位天使有感于我王意诚、安平君郊迎,已愿意入城居慕华馆,择日行册封大典。”
柳东溟闻言大喜,即上前对张原、阮大铖致谢,说城郊礼仪难备,请天使进城入住慕华馆,张原稍微矜持了一下,就同意进城。
张原一行顺利进入兴仁门,那四百平山都护府的军士也一道进了城往慕华馆行去,柳西崖终于察觉情况有异,有一队军士一直把他和禹烟等人与大明使团阻隔开,他想策马过去与兄长柳东溟说句话,那些军士竟不让路,柳西崖挥鞭斥骂,那些军士只不理睬。
陪在张原身边的柳东溟也看出不对劲,对那些平山都护府的军士大声道:“天使已平安至王京,自有禁卫军保护,你等速速退出城去——李都护何在?李都护何在?”
柳东溟没有看到平山节度使李贵,正待向绫阳君李倧询问,李倧突然大喝一声:“将一干叛臣拿下。”
蓄势已久的平山都护府军士腰刀出鞘,片刻工夫把安平君李祬、柳东溟、柳西崖还有几个禁卫军将领控制住,而随行的禁卫军不知发生了何事,一时不敢向前争夺——
十五岁的安平君李祬惊得脸煞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柳东溟被反绑了双手,怒叫道:“李倧,你敢谋反!”
绫阳君李倧从怀里摸出一方黄绢,对着一众禁卫军和街道两边围观的民众高声道:“仁穆王大妃诏谕中外——”
人群先是爆发出“轰”的一声,很快就安静下来,只听李倧大声宣读仁穆王大妃的旨意:
“我朝服事天朝二百余载,义即君臣,恩犹父子,壬辰再造之恩,万世不可忘也。先王临御四十年,至诚事大,平生未尝背西而坐。光海忘恩背德,罔畏天命,阴怀二心,输款奴夷,于天朝使臣远来之际,犹密会奴夷使者纳兰额尔德尼于汉江楼,图谋不利于天朝,忠义之臣李元翼、申时敏进谏,不思悔改却下狱问罪,更以重金贿赂天使求册封,使我三韩礼义之邦,不免夷狄禽兽之讥,痛心疾首,胡可胜言。夫灭天理、毁人伦,上以得罪于宗社,下以结怨于万姓,罪恶至此,其何以君国子民,居祖宗之天位,奉宗社之神灵乎?兹以废之,量宜居住。”
这几日汉城正传扬光海君与建州奴酋往来之事,朝鲜官民尊周宗明根深蒂固,对光海君输款奴酋感到很丢脸,光海君废母杀弟,声誉甚恶,这时见绫阳君李倧宣读仁穆王大妃的诏令废去光海君的王位,众人只是震惊,却没有想到这是谋反——
当然,在安平君和柳氏兄弟看来这就是谋逆作乱,柳东溟被反绑了还在喝令那些畏缩不前的禁卫军护主勤王,李倧高声道:“仁穆王大妃有旨,此次拨乱反正只废除光海王位,追究柳东溟、柳西崖、郑仁弘、李尔瞻四人之罪,其余人等一律大赦不予降罪,有上国天使作证,绝无虚言。”
安平君和柳东溟、柳西崖都落到了李倧之手,那些禁卫军如何还敢上前。
这时,景福宫方向升起浓烟,那是李贵的讯号,他们已攻进景福宫。
李倧大喜,对那些王宫禁卫军道:“光海已束手就擒,汝等还敢顽抗,速速弃了兵刃!”
有一个人丢下腰刀,便有第二个,很快,柳东溟带来的五百禁卫军全被缴了械,李倧领人赶往景福宫,张原与使团诸人却去慕华馆,张原对阮大铖说这是朝鲜内政,大明使臣不便参与。
阮大铖唯唯,心里当然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