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9 章(1 / 1)

我的老婆是军阀(精校版) 录事参军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又便于管理,那种十几人几十人的火头军实则最容易滋扰乡里,自然一概裁撤。

  如此不算水军,南国步兵团、巡防总兵力二十万人左右,即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又不致使得财政背上巨大的包袱,实则清末解体前总兵力大概四十万左右,到后来军阀混战,四处抓壮丁,扛上枪就成了兵,整军整军的今天投靠这个山头,明天又投靠那个山头,很多部队根本称不上是正规军,人数是有了,战力却实在堪忧。

  苏皖巡防总兵官,叶昭自然会选用极为信任的人,最后挑中了郑泽武这位平远军悍将。而从此以后,郑泽武不负所托,一直追随叶昭担任卫戍区指挥官,以铁血手腕镇压公平革命党、反对派的阴谋,在那些痛恨叶昭的人眼里,郑狗子是一只名副其实忠心耿耿的鹰犬、猎狗。

  此刻,叶昭正坐在篝火旁,看着侍卫副总管乌尔登给他烤红薯。

  千多人的队伍,虽然步兵队也跟着马车跑,急行军,但叶昭体恤下情,自不能令车马走的太快,是以半日功夫,也不过行出五六十里,夜幕降临,在野外扎营。

  前方隐隐有村落,黄土路旁,又有小溪流淌,早有马军侦察兵四下布线,因距离长江不远,还遇到了巡防江防哨。

  “狗子,你来!”叶昭对郑泽武招了招手,郑泽武就咧嘴嘿嘿一笑,忙跑了过来。

  叶昭指了指旁侧散落的七八个大红薯,说:“你也拿块烤,坐吧,聊聊。”

  “喳!”郑泽武单膝跪倒打千,这才盘腿坐下,腰杆笔直,拿起红薯串了铁丝,小心翼翼放在篝火铁架上。

  “听说你新添了个儿子?”叶昭笑着问。

  郑泽武一怔,却不想王爷这都晓得,挠了挠头,嘿嘿傻笑,拘束的说:“是,挺像我的,大脑袋。”

  叶昭就笑,说:“等回了南京,我跟他合个影留念。”

  郑泽武吓一跳,说:“王爷,这,这可不行,那小子臭气熏天的,可,可怎么能跟您照相?”

  叶昭瞪眼睛道:“什么话?咱平远军的孩子,在你嘴里就变味儿了?我可巴不得他们快点长大,多学点文化,比咱们强。”

  郑泽武吓得挠头,不敢说话。

  叶昭接过乌尔登递来的红薯,掰成三块,扔给乌尔登和郑泽武每人一块,说:“有福同享。”

  乌尔登和郑泽武就捧着红薯想跪倒谢恩,叶昭一蹙眉,说:“都给我好好蹲着、坐着,我的话都当耳边风是吧?动不动就磕头,又有几个真心实意的?”

  郑泽武和乌尔登大眼瞪小眼,都哭丧着脸道:“主子(王爷),奴才(小的)可是真心的。”

  叶昭忍不住笑,说:“都坐下吧!”

  见王爷心情颇佳,两人才放了心,慢慢在篝火旁坐下,和王爷一起吃起了红薯。

  第一百零二章 他老人家

  广府钢铁行太平府分厂刚刚处于典籍阶段,在南城城郊十几里处圈定土地,现今正在平整地面、修建厂房。

  实则太平府分厂比之广府总厂规模尚要庞大,占地过两千亩,全厂包括生铁厂、肖特炉炼钢厂、贝塞麦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钩钉厂等数个小厂。

  机械设备,除广州制造,也有部分从欧洲进口,现今机械已经陆陆续续抵达广州。

  分厂建设除总厂拨款,又从广府银号贷款、加之国库特别借款,投资共两百万银元。

  预计正式投产后生铁产量可达十万吨、钢产量五万吨、铁轨两万吨左右。

  叶昭看过工务部对明年南国经济各个指标的估计,预计明年,随着江西、湖南、云贵等地新煤矿的开采,南国煤产量能超过百万吨,与英国自然不能比,大概相当于法国六分之一的水平,不过南国用煤,大多用在民生,工业用煤率与欧洲国家比起来很低,是以煤炭开采方面,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线上。

  炼钢方面,南国明年钢产量有可能突破两万吨,当然,这里指的是符合工业国家标准的工业用钢,南国工业用钢,几乎全部是广府钢铁行与它的几座分厂生产,大体上相当于法国的二十分之一。

  不过这个数据,随着太平府分厂以及其它筹备中分厂的落成,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棉纺厂发展最为迅猛,到今年八月份,使用新式机器的南国棉纺厂已经达到一百多家,纺纱机过万台,蒸汽动力短短几年间,南国已经拥有上千台,从矿山抽水、建筑、高炉到小马力蒸汽纺织机,应用极为广泛,总马力一万左右,与法国作比较的话,大概相当于它的十几分之一水平。

  不过现今法国在欧洲地位远不如前,不说英国,甚至很快就会被崛起的普鲁士抛得远远的,以它为参照物,也不过聊以自慰,工业基础从一穷二白到看起来还有了点样子。

  何况现今之欧洲,正处于工业大时代的飞跃,以钢铁生产为例,英国现今年产量也不过几十万吨,但随着新式高炉新式技术的出现,其产量马上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又以卢森堡为例,现今其生铁产量百吨左右,但到了十年后的七十年代初,年产量高达二十五万吨,其中半数炼钢,这增长幅度几乎都不能用几何数字来形容了。

  叶昭希望,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工业大跃进中,中国人能占有一席之地,就好似美国,现今工业用钢全部进口,可四十年后,其钢铁产量已经超越了欧洲的总和。

  只是,前路漫漫啊。

  坐上马车,叶昭轻轻叹口气,点了颗烟。

  在广府钢铁行太平府分厂被记者影像,随即坐马车下乡,太平府知府吴先贵等官员陪同。

  其实叶昭也知道,这样劳师动众实则根本就看不出什么,在乡民眼里,王爷、皇帝那简直就是高高在上的神,除了磕头膜拜,是话都不敢说的,更别说指摘地方的不是阐述自己的想法了。

  不过形式还是要走的,摄政王一而再再而三的下乡关怀民间疾苦,视察农垦、水利、治安等等县乡衙门工作,对于南国官员,总会是个清晰的信号。

  摄政王下乡,沿途村镇一律派米,此次自也不例外,随行王府报道官房属官从太平城内米行买了米,一路发放。

  叶昭本来对此事极力反对,一来太门面主义;二来所用银子更是财务部拨出的公款,用国库的钱买自己的名声,怎么都感觉不对路子。

  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又岂是小小范围内派米能解决的,舍本逐末,甚至荒唐。

  可各部属官在此事上却坚持已见,到现今议政处成立,更在原礼房基础上搞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