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3 章(1 / 1)

我的老婆是军阀(精校版) 录事参军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上,更要打好提前量,免得因为天气问题航船不能如期到达,因为现今船舶,在大洋上很多时候还要依赖风帆,蒸汽动力燃煤效率不高,纯烧煤未免成本高昂,尤其对于商船来说更是如此。

  伦敦万国博览会,专门发函请远隔重洋万里之外的“摄政王中国”参加,不可谓不看重南部中国了。

  叶昭倒也精神一振,这正是中国人展示东方风采的最佳舞台,万国博览会到现在才是第三次,第一次伦敦,第二次巴黎,第三次又是伦敦,除了欧洲诸强国和美国外,是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参加的,现今邀请东方大国参加,才真正具有了全球之意义。

  而参加这个博览会,展品是一定要好好准备的,不能如同旧中国一般,仅仅靠酒类拿奖,要真正展示南部中国工业之成果。不过因为起步实在薄弱,南朝工业基础,比之欧洲三流国家怕也不如,但却胜在生机勃勃,一些领域更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然,中国人惯于隐藏实力,叶昭也不例外,自不会将一些东西拿出去展示,所以这展品选择倒是门大学问。

  万国测量大会虽然还没有眉目,但能参加这万国博览会也不错,两年后,若能走得开,叶昭倒真想去欧洲走一走看一看,现时之欧洲,也仅仅看过一些史料而已,亲眼见一见这个还有黑奴存在的近代西方社会,对于自己想来会多许多启发。

  听麦查逊问,叶昭笑道:“万国博览会我倒也略知一二,以后有不懂的再向你请教。”

  麦查逊本以为摄政王虽然高瞻远瞩见识惊人,但这万国博览会毕竟是欧洲小范围的展览会,而且只在伦敦和巴黎举办过两次,东方人想来也没听说过,却不想,看来摄政王也成竹在胸。

  侍卫将烤肉送上,用瓷碟盛着一片片的,麦查逊用筷子已经很熟练,夹了一片送入嘴里,立时赞不绝口,又说道:“可惜,油水多了些。”

  叶昭笑道:“听说日本的料理清清淡淡,约翰,你肯定未尝过了?”

  麦查逊道:“江户、京都我都未去过。”

  叶昭道:“你们在江户的领事是琼斯先生?”

  麦查逊点了点头。

  叶昭就笑道:“等以后,有时间,我跟你去江户和琼斯先生吃生鱼片。”

  麦查逊笑着说好。

  叶昭心里一晒,想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几年时间,三菱船运公司就相继打败了美国、英国等数家来往于上海日本的船行,垄断了上海到日本的航运,现今自己已经给金凤和黄文秀发电报,令她们着手策划成立船务商行。

  三菱公司崛起是因为日本政府支持,比如三菱成立之初,明治政府就委托其经营十三艘轮船和海上军事运输业务,一年后,政府干脆将这13艘轮船送给了三菱,每年还拨给经营补偿费;此后,政府又购买了美国邮政轮船公司的18条轮船,无偿交给三菱经营。

  日本政府就是这样,把这些事业交给民间企业去发展,就是说最初由政府实施,然后卖给逐渐培育成熟的民营企业来继续发展。日本一直是采取这种方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三菱,三井、住友等公司都是相继从政府买下官营企业来发展。

  中国自然不能采取这种模式,因为走在最前面的大企业几乎都与自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这般做,那不等于拿国库的钱给自己谋私利?虽说现今制度下,国库的钱实则跟自己的没分别,但自己要改变的,可不就是这些东西吗?

  不过自己现今资本发展已经走上正轨,甚至都不需要向国库借贷,已经完全可以做大企业,说起来,国库还欠自己大笔金银呢。

  叶昭琢磨着,却是帮麦查逊夹了一筷肉,当然,那筷子是干净自己没用过的。

  麦查逊连声说谢谢。

  叶昭自不会知道,几年后,今日他与麦查逊的闲聊被称为南京密约,日本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们认为就是在今日,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南京秘密进行了谈判,对于如何瓜分日本如何分赃进行了罪恶的讨论,从此,中国人开始露出他们丑恶的嘴脸,对日本国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甚至武力侵略。

  叶昭也不知道,今天之后,东临这个岛国再不会平静,他也无可奈何的介入到日本社会的大变革之中。

  中国摄政王,注定要在日本国唱一出千古樱花落的大戏。

  第七十九章 仲裁官和警官

  第二天叶昭令政务房给外务部和水师发文,令外务部选定使团人选,赴日本江户,同日本政府谈通商事宜,又令水师调拨炮舰随同使团前去日本。

  明日是摄政王“双休日”的第一天,是以叶昭今天坐衙一天,将需要处理的政务一条条批复,以便明日能踏踏实实休息一天。

  却不想下午时分,来了位意想不到的客人,上海江海关监督吴健彰,叶昭的老朋友,两人偶有书信往来,但叶昭可没邀请过他来南京。

  上海距离南京极近,有许多船行已经开通了上海到南京的航线,包括每周一次的客运,是真正的客运,排水量两三千吨载客几百人的蒸汽火轮船,再不是以前那种载货商船辟几个简陋船舱当客舱的轮渡。

  实则这条航线是邮轮公司开辟的上海广州线的延续,客轮从广州到上海,再到南京。而且这条参与这条航线的邮轮公司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来往与广州和南京间的客运,陆路火车未通,甚至官道都不通畅,水路自然成为极重要的交通线。

  吴健彰就是偷偷坐火轮船来的南京,苏松一带清兵正在撤兵,他这个苏松太道道员眼看就成了有名无实的光杆司令。不过他能在上海将海关监督的位子上巍然不动,加之北国许多人都知道他和叶昭素有私交,偏偏就奈何他不得,他也算极会做官了,当然,也是因为时局混乱,加之他颇得上海各国洋人欢心,税银也收的足足的,六王暂时腾不出手来收拾他。

  吴健彰到了南京,偷偷对稽查的南京海关官员亮出身份,自然很快就被送到了惜阴书院。

  一别数年,吴健彰再见摄政王,却不由得感慨不已,当年亲王殿下钦使上海之时,自己何曾想到会有今天。

  现今摄政王坐拥雄兵,盘踞江南,四海朝拜,万夷慑服,就算泰西诸国使者,提起摄政王也不敢轻忽,吴健彰和洋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当然深知,中国官员,就从来没有一人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