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0 章(1 / 1)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岭南仨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沙船队擦肩而过。

  宋师道给商秀珣买了午餐,午餐是典型的套餐式盒饭。

  打开搪瓷饭盒的商秀珣,本来还没有报太大期望,此时却感觉有些惊喜:“好丰盛,师道你不会让厨房开小灶吧?”

  “怎么可能,客船的餐厅饭菜都是固定的,你多坐几回船就知道了。”

  “只是这真的好丰盛,才30晶币一份,你们这边的普通人也可以吃得上吧?”

  商秀珣之所以怎么说,是因为她询问过不少在牧场公司工作的族人,他们的工资大概在每个月3500~6000晶币左右。

  而她手上这一份午餐,是三菜一汤,包括香煎鲸鱼午餐肉、炒莲藕、水煮菠菜,莲藕鸭骨汤和白米饭。

  “你知道吗?今年联盟一共库存了431万吨粮食。”宋师道突然看到商秀珣一脸蒙圈,顿时明白她不知道吨这个单位,然后便转换成为石这个单位:

  “431万吨粮食,相当于8000万石粮食。”

  咕噜!商秀珣瞪大眼睛:“怎么可能?你们不是说不收田税吗?怎么会有这么多粮食,难道是缴获豪强的?”

  宋师道解释道:“缴获豪强的粮食,确实有一百多万吨,但是剩下的粮食,其实都是联盟从农民手上买回来的。”

  商秀珣虽然经营过飞马牧场,但她对于种田真的不清楚,只知道农民经常食不果腹:

  “买回来的?农民真有这么多粮食吗?”

  “是的,农民有10公亩地,南方各州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现在林邑稻的亩产如果有化肥,亩产可以达到170公斤以上,大概是亩产3石多一些。”

  商秀珣算了算,发现10亩地一年可以收获60~90石,这个数字让她有些转不过弯来。

  宋师道看出她的疑惑:“是不是非常疑惑,为什么明明农民每年农田有那么多收成,却经常食不果腹?”

  “嗯,这非常奇怪。”

  “因为你没有算朝廷的正税和苛捐杂税,地主的地租。”

  商秀珣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两个问题确实非常关键,她沉默了,之前她还有些同情那些地主豪强,现在却有些心情复杂起来。

  “我平生最佩服的几个人,一是我的父亲,二则是总督等元老,是他们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原来可以这样运行,可以不需要商人和地主。”

  商秀珣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和第一次见面时比起来,变得有些截然不同起来:

  “你变了很多。”

  宋师道慷慨激昂的说道:“人都是会变的,真理让我明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为了这片热土上的千万黎民百姓,也可以衣食无忧、读书明理,我由于为此而奋斗。”

  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样子,商秀珣竟然有些羡慕起来,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信念,那是多么难得的收获。

  很多人活着,

  却仿佛行尸走肉;

  很多人活着,

  却宛如牵线木偶;

  很多人活着,

  却像是苍蝇蚂蝗。

  真正有良知、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太少了。

第五百九十二章 材料

  客船沿着长江一路东进。

  随着越来越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沿途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蒸汽船,或者冒着烟雾的蒸汽起重机之类。

  就在距离客船大约80公里的上游,也有一支船队顺流而下,这是来自李唐的使者团队。

  为了表示李唐的强大,李渊也是想尽办法,三艘仿造隋朝的五牙大舰, 上面还安装了不是青铜火炮。

  没有错,就是青铜火炮。

  显然人革联的火器技术,对于各方势力的压迫感太强了,同时也在逼迫他们研发火器。

  通过少量流出的步枪,李唐组织了庞大的人力物力,在拼尽全力的研究下, 终于研发出前装青铜火炮。

  不过他们的技术相对落后, 也没有办法生产安全的高性能炸药,只能使用炼丹师研发的黑火药。

  但是这个技术也非常可怕了, 因为有模仿物,李唐的火炮发展路线,直接进入膛线、定装发射药、开花弹的程度。

  甚至由于没有合格的子弹和炮弹生产技术,他们采用了子筒技术,就是类似于药弹一体炮弹,但又有相对简单原始的技术。

  这个技术的出现,让李唐迅速取得一定的战略威慑力,特别是对于没有火器的吐谷浑、北方割据的梁师都、刘武周,乃至草原霸主东铁勒,都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

  当然,青铜火炮不是那么容易玩的,因为青铜火炮耗铜量太了,哪怕是李唐拿出大量库存的铜钱,加上慈航静斋的支持,也没有办法大规模生产。

  根据黑衣卫的情报,李唐目前一共就生产了67门青铜火炮, 这一次使者团队的五牙大舰上, 就配备了12门。

  同时还是24门火炮安装在巴东郡的三峡水道两侧, 组成了巴东防线。

  剩下的火炮,全部投入北伐之中,由李世民亲自带着天策军,讨伐占据了晋阳的刘周武。

  显然李唐上下都非常清楚,一旦人革联消化完成新地盘,那统一天下的战争,很快就会到来。

  不趁这个空闲,将一直威胁关中平原的刘周武、梁师道铲除,同时打疼窥探中原的铁勒人,李唐根本没有办法全力应对人革联。

  李唐使团的旗舰上,英姿飒爽的李秀宁,还有名义上的驸马柴绍,以及乔装打扮为李秀宁贴身护卫的师妃暄,正站在船楼上,眺望滚滚长江。

  李秀宁手上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上面的镜片是有透明水晶磨制的,她观看着江面来来往往的船只。

  “那蒸汽船上的技术,不知是何原理。”

  化名为秦川的师妃暄,微笑着说道:“据我沙门弟子的探查,蒸汽船上的奇技,乃是一种燃烧石炭,煮沸水炉,利用蒸汽推动机械的技术。”

  “听起来这技术不难呀!”李秀宁有些惊讶的说道。

  而接触过过很多技术仿制项目的柴绍,却苦笑起来:“大娘子,原理是很简单,问题是材料。”

  “……”李秀宁顿时反应过来了。

  材料问题确实是感觉,他们虽然仿制了火炮,可人革联的火炮既轻便又耐用,威力还非常强大。

  他们仿制的青铜火炮,单单是重量,就是达到了三千多斤,只能安装在大战船,或者城墙上。

  而蒸汽机技术涉及的技术,除了机械加工精度、机械设计技术,就是材料问题了。

  高强度的合金钢,密封使用的密封胶圈,绝对是让人头皮发麻的难度。

  特别是对于没有完成技术积累的古典时代,没有几十年的苦心钻研,加上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持,想获得实用性的蒸汽机,简直是在痴心妄想。

  而成功解放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后,龙莎就迅速组织勘探人员,将大别山、武陵山脉、秦岭东侧等地的野生杜仲树圈起来。

  一方面组织当地民众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