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5 章(1 / 1)

辛亥大军阀 雨天下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怎么开发那都是专业人士的事情,得知马鞍山的铁矿还可以更大规模的开采后,陈敬云就是立即让他们组织一个更大规模的马鞍山铁矿开发计划。

甚至会相配的在马鞍山附近建立一个大型钢铁厂用以消化这些铁矿的产能,这年头,钢铁的产量是越多越好的,只要有了足够的钢铁产量,才能够进行各种工业建设,比如说现在中国进行的大范围铁路修建中,是需要极大的铁轨,但是现在的事实是中国的国产铁轨只是占据了极小一部分而已。而依照中国目前的钢铁产量,实际上就算没有各种条约限制也无法满足中国自身的铁轨需求。

马寅初自认为自己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了,但是和眼前的这个面色温和,仔细听着他讲解计划的陈敬云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陈敬云的年轻是众所周知的,而正是因为他自身很年轻,所以在任命官员或者将领的时候也普遍喜欢用才华出众的年轻人,比如这个马寅初就很对他的胃口。而这种现象扩大开来,也就造成了南京共和政斧中不管是官员还是军人的年龄普遍偏低,而年龄的偏低客观上也带给了南京共和政斧更为澎湃的朝气,一群年轻人可比北洋的那些老头们有干劲,而这种朝气又会吸引更多年轻有为,想要闯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加入南京共和政斧的行列当中来。

这就是一个良姓的循环,一个可以让南京共和政斧保持高效率的良姓循环。

实际上,每一个政权最开始成立的时候,都具备这种情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体制开始僵硬,官员的年龄逐渐偏大,一大批无能凭着资历熬上去的官老爷们就会占据要职,贪污[***]就会霸占政权的每个角落,这个时候要么是推翻它,要么就一直等着它自身慢慢老死,这一点是所有官僚体制的通病,不管是读才还是所谓的民`主都无法避免。

所以反腐就会从人类诞生的那天一直喊到人类灭亡的那一天!

“我们认为依托马鞍山铁矿完全能够建立一个年产百万吨的大型钢铁基地。届时这个钢铁基地将会拥有超过东南钢铁公司所有的福州钢铁厂、上海钢铁厂的产能。另外根据国家军事委员会的海防要求,建议暂停上海钢铁厂的大规模建设,转而把设备和资金投入到马鞍山这边来,防止我国将来和敌军爆发战争时,敌海军对我沿海的钢铁基地进行打击。另外由于上海钢铁厂所需的铁矿和煤矿都需要外运,生产成本上较高。甚至还不如福州钢铁厂,毕竟福州钢铁厂还有福建内的部分小铁矿和小煤矿支持,而上海钢铁厂则是全部需要外运,尤其是将来极度需要马鞍山铁矿的铁矿。如此一来,还不如把钢铁厂直接建设到马鞍山。”马寅初继续说着:“如果不进行上海钢铁厂的第二期工程的话,将会节省出大量的资金和设备用于马鞍山钢铁厂的建设。另外现今上海钢铁厂的第一期工程完成后,依旧会拥有十万吨生铁、五万吨钢材产量。在规模上比福州钢铁厂略小。而计划中的马鞍山的铁矿将会建成生铁产量达到百万吨,钢材产量达到五十万吨的大型钢铁厂!”

辛亥大军阀406_辛亥大军阀_

第四百零七章 拖拉机和坦克

辛亥大军阀407_辛亥大军阀_来自(.)

不得不说,陈敬云所策划的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是极其宏伟的,先不提尚在计划中的马鞍山钢铁基地,就算是东南钢铁公司的发展目标也是极其庞大的,而且发展目标也是随着国民军不断向外扩张而改变。.

比如最开始东南钢铁是打算把主要的生产基地放在福州,后来国民军拿下苏南后,就是打算更改到上海,并停止了福州钢铁厂的第二期建设工程。而现在国民军占据安徽后,把马鞍山钢铁也掌控到手中,所以又是把目标更改到了马鞍山。这样的频繁更改计划并不是人们所愿意的,也不是陈敬云缺乏远见,而实在是无奈之举,比如当初建设福州钢铁厂的时候,国民军连浙江都没有能够完全掌控呢,而建设上海钢铁厂的时候,马鞍山还在黄兴等人手中呢。

不过现在既然已经把马鞍山铁矿掌控到了手中,而且陈敬云也是极为清楚马鞍山的铁矿是足以支撑起自己建设一个超大型钢铁企业来的,所以这一次他就是打算把初期的钢铁发展放在这里了。为了方便马鞍山钢铁的计划,除了缩减上海钢铁厂的建设工程外,陈敬云还打算把福州钢铁厂的部分设备搬迁到马鞍山来,毕竟现在福州钢铁厂的铁矿和煤矿也是极度依赖外运,福建本地限于交通和开采难度的原因是无法满足福州钢铁厂的需求的。

如果集中绝大部分的力量在马鞍山建设一个钢铁基地的话,除了可以就近利用马鞍山铁矿,它所需的煤矿也可以利用长江乃至铁路运输而来,而且距离不算太远。

计划中的马鞍山总量高达一百五十万吨的钢铁产量足以奠定中国初期工业化所需要的钢铁需求,如果再加上福州钢铁厂、上海钢铁厂、以及尚在北洋军地盘上的汉阳铁厂,到时候中国的生铁产量将会超过一百五十万吨,钢材产量将会达到七十万吨。

而这个数值将会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曰`本钢铁产量,现在的曰`本钢铁产量中的生铁大约二十五万吨,钢材二十五万吨。当然曰`本钢铁行业也在不断发展,等中国的马鞍山钢铁基地建设完毕后至少也是两年后,而两年后也就是1915史实中的曰`本利用一战的东风,已经让自身的钢材产量达到了七十万吨左右了,一战结束时已经是超过了八十万吨。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马鞍山钢梯基地顺利建设起来并顺利投产的话,那么在一战后中国的钢材产量将会和曰`本持平。

1913年的美国钢产量是三千多万吨,德国是一千八百万吨,英国是七百七十多万吨,法国是四百七十万吨,俄罗斯是四百三十万吨,曰`本是二十五万吨,中国是十六万吨(汉阳铁厂六万吨加上东南钢铁十万吨)。

至于一战中世界各国的钢材产量将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