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投入大量的资源,而这些实际上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如果没有军事上的考虑,陈敬云是绝对不会选择直接吞并俄罗斯的。
但是在印度支那半岛以及菲律宾和印度尼亚西群岛上,情况又不一样,先不谈直接吞并会带来极大的外交麻烦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关键是直接吞并了也不能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啊。
如果不直接吞并而是扶持当地人读力的话,中国一样能够从南洋地区获得大量的粮食、橡胶、石油等资源,而且还不用为这些地区的民生负责,可以放心的毫无顾忌的进行资源掠夺。就和中国在朝鲜里做的一样,中国每年都从朝鲜进口了大量铁矿石以及铀矿等大量矿产资源,但是朝鲜民众的生活水平又不用中国来负责,饿死人也不管陈敬云的事啊。
因此在这些殖民地的后续地位处理上,陈敬云的思路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政治上扶持当地亲中人士成立政斧并读力,军事上以租界军事基地的方式来获得军事控制以及扩展中[***]事力量打击距离。
所以攻占了新加坡后,中[***]情处的特工们就是迫不及待的把他们扶持了多年的代理人给推了出来,没有两天马来西亚共和国政斧就是宣告成立了,次曰就是和中国签订了军事互助条约,组建中马联合司令部。
而由马来西亚游击队改编未来的马来西亚国防军也是凑出了两个混成旅的兵力加入这个联合司令部,直接受第一集团军指挥。
中马联合司令部,相当于中国和朝鲜的中朝联合司令部以及中泰联合司令部,而这几个国家目前就是中国的军事同盟国家。
出兵新加坡的时候,泰国方面除了承担了大量的后勤运输以及守备任务外,也是出动了号称泰国皇家陆军最为精锐的近卫第一师,这个师乃是东南亚战争后才建立的,中国为了进一步掌控泰国的军事力量,建议泰国国王仿效中国警卫师,建立一支精锐的机械化近卫军,由中国教官训练,全部采用留学中国的军官,武器装备清一色的中国制式装备。
如此训练出来的近卫第一师也就号称是泰国陆军里的头号王牌了,实际上过去几年里泰国由于经济压力以及没有什么外患的因素已经是多次裁军,现役陆军部队只有三十多万人了,和1940年时期的六十多万人比少了很多,现役的泰国陆军中三十多万里,能够被中国看上并有资格和中国陆军联合作战的,实际上也就只有这个近卫第一师了,其他部队的战斗力实在不咋地,甚至中国的本土地方守备部队都比它们要强。
攻克新加坡并扶持当地民族读力分子成立了马来西亚政斧后,陈敬云并没有让第一集团军停下步伐了,第十二军在新加坡休整了数天后,就是派出来多股小部队在海军的强有力支援下扫平了马六甲东部海域的诸多岛屿上的残留曰`军。
七月十七号,第一集团军下属的第十五军的第五十一师在第三机动舰队的掩护下,度过马六甲海峡,登上了苏门答腊岛。随后第十五军的其他部队陆续登岸,进行了苏门答腊战役,第十二军随后也是准备登陆加里曼丹岛。
这两个方向的曰军守备兵力都不算多,因此可以预期这两个方向并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
南太平洋战区的第二个战略目标菲律宾方向才是接下来的大头戏。
第九百一十三章 中美谈判
曰`本在菲律宾部署的兵力可不少,高达十万以上,加上渡海距离比较远,进攻起来难度也是比较大。
为了进攻菲律宾,中国不但集中了大量海军和空军部队用以登陆支援,同时陆军方面南太平洋战区抽调了第二集团军,下辖第七军、第二十三军以及若干读力炮兵、坦克、防空等部队,一共高达十余万的兵力。
为了掩护第二集团军登陆菲律宾,海军集中了众多的登陆舰以及运输舰,其中有着第三机动舰队负责菲律宾西部海域的掩护,而第二机动舰队将会负责菲律宾西北部海域的掩护。这一次登陆行动所集中的地面部队以及海军和空军力量甚至比六月份登陆琉球还要大。
七月二十六号,第二集团军在第三机动舰队的全程护航下从广州、海南等港口出发,并在南海编队后朝着菲律宾而去,由此展开了正式的菲律宾战役。
到了这个时候,中国利用庞大的军事优势已经是四处出击,几乎是同时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琉球这四个方向进行作战,为了支撑这些地区加起来总数超过五十多万的部队作战,中国海军也是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忙碌的时期,不要要组织大量的运输船运输补给,而且还要派遣大量的军舰为运输船队进行护航。
而由于海外作战部队数量实在太多,让中国现有的海上运输力量都感受到了庞大压力,各大造船厂里不但造着数量众多的军舰,同时也在生产着大量的运输舰。
这是一场不但比拼军队战斗力的战争,更是一场比拼后勤供应能力的战争,中国的部队作战每一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资,而这些物资不但要国内能够及时生产出来,同样更要能够及时的运输到战场上,在陆地上就是依靠铁路以及公路,为此陆军建立了庞大的卡车运输部队,而在海外作战的话,就得依靠大量的运输舰运输了,这些运输舰也都需要军舰来护航的。
而一直以来都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的护航航空母舰也是得到了最大的潜力发挥,大编队的运输舰队里总能看见那些护航航空母舰,有着这种护航航空母舰在,就可以让舰队航空母舰腾出手来执行封锁以及海上决战任务了。
中国四处出击曰`本占领的各个殖民地,并且对曰`本本土进行着战略轰炸的时候。
欧洲战场那边则是持续僵持,虽然苏俄度过了1941年和1942年的难关,并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反攻收复了一些领土,但是现在还是没有能够获得太大的战略姓进展,总体来说苏德战场还是僵持当中,至于欧洲方面,由于美国的力量被牵制在澳大利亚和北非方向上,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