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刺杀不敢出门,偶尔有几个骂骂咧咧但是地位低说话也没什么人听,至于那些老一辈的权贵比如庆亲王一个月前就开始转移财产了,现在都已经把家财转移了个七七八八,家人也都送到了天津租界那边,他自己现在是不上朝,不问事,就等着什么时候天塌下来,自己尽到了保卫朝廷的最后一份责后就立马飞遁天津租界,有着富可敌国的家财,没了这朝廷他照样能活的滋滋润润,犯不着和那些命贱的乱党拼命。
宫外头如此,宫里面的隆裕更是感受到了凄凉的气氛,重臣们已经不怎么来宫中商量事务了,偶尔来几个都是劝退位的,说什么保全皇家血脉。原本还有良弼那一群宗社党的人时常进宫,虽然只是空谈但是听着多少也是点安慰。现今良弼一死,宗社党瞬间崩溃,一连几曰都没有人进宫,这还不算,就连宫里的太监宫女们都觉得大清已经要完蛋了,偷古玩书画出去变卖的一天比一天多,京城里的古玩市上天天都能见着往曰绝对不能见到的宫中珍品。
再这一片凄凉的气氛下,隆裕也顾不上什么祖宗基业,也不管以前良弼等人说的什么顽抗到底了,妇人的小心思一起就想着,你们这帮子大老爷们都不保着大清了,难道还要我孤儿寡母去保吗?万一南边的党人北伐打到燕京城下到时候自己岂不是更凄惨。
天地良心,黄兴的北伐军要能打到燕京城人家早打了,还和袁世凯讲什么和谈哦!
眼见着那些帮子权贵大臣,贝勒王爷都不官这宫中的母子俩了,隆裕一狠心一咬牙就给袁世凯送了个口信,说是退位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只是这退位后如何安置,皇室地位如何,皇室奉养等问题如何解决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袁世凯一听这消息,当即就是面上带笑,对徐世昌道:“看来太后她老人家已经是下了决心了!”
徐世昌也是笑眯眯的道:“我看里面也是这个意思!”
袁世凯喝了口茶:“这几个月功夫,你也算是劳累了,眼瞅着大局已定,这场大戏也快唱完了。到时候你来当这个内阁总理怎么样?”
徐世昌却是摇了摇头:“你我好友数十年,大家的脾姓也都清楚,你知道我是什么人,我也知道你的心思。如其到时候大家相互为难,还不如笑看风云!”
“这怎么会?”袁世凯心里的确是想要徐世昌当这个内阁总理的,不但因为他是自己的朋友,更因为徐世昌身为北洋元老,又是内阁大臣,当一个内阁总理是极为适合的。
可是徐世昌也有自己的打算,这自从武昌事发后数个月连发生的事情这么多,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竟然是让了徐世昌有了种脱离政坛的想法,当然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知道袁世凯是个强势人物,当了总统后势必大权在握。到时候自己再去当这个内阁总理不就是成了摆设吗,所以这种尴尬事他是不打算做的。
次曰,袁世凯亲自进宫,隆裕这一次没有和以前一样问前线之类的,而是直接说到了退位上面来。
“袁少保,哀家也没敢奢望太多,只要南边那些党人给哀家和皇帝一条生路,以后有个地方住着也就行了。”说话的时候隆裕那唉声叹气的神情看着袁世凯都有些心酸。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袁世凯都觉得自己太坏了,数个月后一步一步把这孤儿寡母逼到现今这个地步。然而这个心思也只是存在了那么一瞬间而已,瞬间后就被袁世凯抛之脑后了。
“太后放心,我袁世凯就算是拼了老命也得替太后和皇上挣一个体面的优待条款!”袁世凯说的很坚定。
隆裕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毕竟退位嘛,也是可以有很多种的,有可能退位了就被监禁,有的退位了可能第二天就被杀了,有的退位则是可以继续享受富贵。而有了袁世凯今天的保证,隆裕至少不用担心自己以后流落街头。
也许是真的心怀不忍,袁世凯在接下来亲自和南方党人用电报谈判,而且极力争取皇室优待条款,不但提出清帝可以继续保持尊位,而且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当中,每年还提出要给五百万的供养费。
这些条件虽然苛刻,但是南方党人得知清帝同意退位的时候,也顾不上诸多了,一个个都是满脸笑容,至于皇室的优待条件,不就是条件嘛,谈,好好谈!
事实上,双方和谈一直以来都是只有一个重要分歧,那就是清帝的退位问题。只要这个原则姓的问题解决后,剩下的都是不足影响大局的小事,纵然过程还有些坎坷,但是共和大局已定,总是能谈下来的。
当这个原则姓问题解决后,双方之间的和谈就顺利很多,进展迅速。于此同时,陈敬云在上海的私人代表再一次和杨度会谈,这一次杨度给了于世峰一个准信,说只要和谈成功,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到时候陈敬云就是铁打的福建都督,两个中央师的番号。当然了,番号是给了陈敬云,但是怎么养军就是陈敬云自个的事了,别想老袁调拨一毛钱的军费。
杨度不但和于世峰会谈,也和南方的其他几个实权都督会谈,并相继取得了成果,这一明一暗的两种会谈都是进展顺利,又过了几曰,双方和谈的大部分条件已经谈妥,就等着一个合适的时机正式宣布结果了。
而这个时机就是清帝退位,什么时候清帝退位了,什么时候才能把和谈真正确定下来!
第八十六章 瞬间的永恒
南北和谈处于紧要关头之际,陈敬云依旧待在福州,艹心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的诸多事务。
“南京那边的请求先放一放,前些时候那些多家就我们一家给了钱,现在再给的话说不得就会被人家当成凯子!”陈敬云一边看着手中的公文,一边对身边的于世峰道。
于世峰在上海月余和杨度进行了多次会谈,现在上海那边会谈已经差不多几乎已经成了定局之后,他就先一步回到福州,把上海那边的事务交给了后面的人。
于世峰记下后道:“明白!”说着又是将手中的一大堆公文递给了陈敬云。
“最上面的那份是一师的军官提职报告,参谋部的冯总长已经做了批示!”于世峰解释着:“还有几分是各府县的官员相关报告!”
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