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项目设备,设备总量有限,若是平均分配到全县每一所基础教育学校,那每所学校只能分到一点点儿,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县教育局就设备如何分配召开了专题会议,教育股提出的方案是干脆把设备分配给少数学校,让少数学校的设备配全配足,这样能真正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而上级文件中明确以后还会有设备分发到各县,没有分配到设备的学校以后仍有机会,只不过要晚一些,具体要晚多长时间也不太明确。
教育股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哪几所学校成为首批配全教学设备的学校,局党组成员意见不统一。
县城几所学校会优先考虑,大家没有异议。
配给县城学校后,余下教学设备还能配足四所学校。
全县农村初中有四十余所,选出其中四所分发价值数万的设备,对于这四所学校来说,那真是天上掉下了馅饼。
有人说按照上一年的中考成绩排名来确定学校名单。
有人提出选规模最大的学校。
还有人具体提到某所学校,其中掺杂入了一些私人感情。
比如人事股长殷勤松,提出把镜湖初中作为考虑对象。
殷勤松的话音刚落,会场响起一阵笑声,笑声里满含嘲讽。
殷勤松是镜湖村人,他的父亲是镜湖初中第一任校长,他早期又在镜湖初中工作。
把个人感情带到工作中来,这也太明显了吧。
倘若是镜湖初中中考成绩排名居前四,或者镜湖初中办学规模靠前,把其作为考虑对象,也无可厚非。
但镜湖初中连年教学成绩倒数第一,办学规模也靠后,是一所被列入撤并对象的学校。
若是把镜湖初中教学设备配齐,那以什么为根据?怎么向其他学校解释?
不怕分不匀,就怕人扯平。
镜湖初中都配置了那么多教学设备,其他学校丁点儿没分到,那大家要造反啊。
待大家纷纷表示反对后,殷勤松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不紧不慢地道出为何要将教学设备配置给镜湖初中。
。
102、这是人为的责任
殷股长解释说,镜湖初中连续多年教学质量十分差,不争气的孩子没奶喝,在校园建设和经费支持方面,教育局从来都没有考虑过镜湖初中。
分配到岭南镇的一些教育经费与工程项目,镇政府与镇教委都是全部给岭南高中,镜湖初中连汤都喝不上一口。
因为各级主管部门领导都认为以后镜湖初中会被撤并,投钱建设镜湖初中等于是浪费钱。
幸好得益于普九春风,中央拨付大量校园专项建设资金到地方财政,还有一些世行贷款支持项目,在临江县校园工程立项不紧张的前提下,镜湖初中才拥有了第一栋教学楼。
除了一栋教学楼外,镜湖初中拿得出手的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几排瓦房几乎都是危房,教学设备只有粉笔和黑板,校园环境也是全县最差的。
殷勤松认为,虽提出了撤并镜湖初中的打算,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实施撤并,仍只是一个计划,还有很多的孩子在那里学习,还有那么多老师在那里工作。
多年来,镜湖初中不仅得不到丁点儿照顾,应该属于镜湖初中的一部分也被掠夺了。
鉴于公平的原则,甄选教学设备优先配备的学校,教育局应该把镜湖初中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这个想赢取别人同情心的理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会场上的领导们都冷着脸,不以为然,对殷勤松的发言好像没听见一样。
喝茶的继续喝茶,抽烟的继续抽烟,有的还故意闲聊着而言其他。
殷勤松叹了一口气,翻出笔记本,他把近三年教育局拨付给岭南高中和丰凉初中的教育经费,以及支持两校的工程建设项目,一一读出来。
殷勤松认为,校际之间巨大的差距不仅仅只怪学校本身,教育局有很大的责任,正是这种分配不均衡,才导致镜湖初中每况愈下,学生大量流失。
当前普九验收在即,验收对象是整体,而不是局部,检查组不会只去条件好的学校,更会把条件差的学校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目前,镜湖初中学生流失率是全县第一,倘若被检查组抽为细查对象,则肯定不合格,那整个临江县的普九验收就要黄了。
殷勤松的想法是,这次把镜湖初中的一些教学设备配足配齐,改善教学条件,期望通过此举为镜湖初中加分,增大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回到学校读书,以降低流失率。
即使流失率仍不尽人意,优良的教学设施配备也能给检查组一些好印象,对提高综合评分会有很大的好处。
若是镜湖初中流失率居高不下,教学条件还差得一塌糊涂,省检查组问责下来,这个责任担不起啊!
“这是人为的责任!”殷勤松最后补了一句。
会场沉默了,最后孙福全局长讲了一句“大家有什么意见?”
没人应声。
“大家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吧,我个人赞同殷股长的提议。”孙局长道。
负责这次教学设备分配的教育股杨股长道“我建议就按殷股长说的去做,这么多年来,把镜湖初中当二娘养的,我们确实不应该,现在弥补一下也不迟。”
……
于是,全县教学成绩倒数第一的镜湖初中,在全县四十多个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先配齐教学设备的六个学校之一。
教育股杨股长提前把省教育厅下发的教学设备分发好,打电话通知选定的六个学校,叮嘱六个校长亲自跑一趟教育局,把教学设备拉到学校去。
杨股长特别叮嘱六个校长要低调,不可向外炫耀分到了教学设备,并尽可能做好保密工作,至少在普九验收前不能声张此事。
杨股长担心其他学校会扯平,并以普九验收要挟教育局,要求同样配置教学设备。
但下一批设备也不知何时才到,估计想在普九验收前把所有学校配齐,是不可能了。
史玉明老实本分,任职以来,对领导的话总是言听计从,丝毫不差地执行。
他把教学设备偷偷拉回学校,叫工人搬到教学楼四楼,连在学校内部都没声张,只是跟王柏达讲过分到了一点东西,但目前还不能使用。
不敢使用是担心别人知道,多年来,史玉明被“欺负”惯了,对于教育局每次的不公正对待,已是逆来顺受。
他痛苦学校的落后,却又无计可施,所以每遭受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