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陶抬头瞪了他一眼,低声叮嘱。“我找你来,是想让你带人护送我去一个地方。人不要太多,一个排足够。都穿便装,骑上马,今天半夜就出发。”
“去哪?!”鲍礼华立刻紧张了起来,四下看了看,小心翼翼地询问。
“你不用管!问那么多干什么?赶紧下去准备!让大伙每人都带上够五天吃的干粮!等到了城外,我自然会告诉你们目的地!”陶克陶又瞪了他一眼,满脸严肃地强调。
鲍礼华也是跟着他出生入死多年的老人了,闻听此言,愈发相信此番任务非同寻常。干干净利索地答应了一声“是!”转身边走。一只脚已经出了门口,却又突然转了回来,四下仔细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说道:“老爷,小人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咱们之间,还玩这些花样做什么?是看上了谁家姑娘,还是又缺钱花了,赶紧着,别耽误正事儿!”陶克陶这回,真的有点儿不高兴了。皱了下眉头,沉声命令。
“小的今天下午听人说,日本,日本太君这仗打输了!”鲍礼华尴尬地笑了笑,把头压得极低,声音也细弱蚊蚋,“小的还听人说,这场大战,是傅作义主动挑起来的。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不大,基本上算是一对一!”
“输了倒未必,只是目前受了点挫折而已!”作为铁杆蒙奸,陶克陶多少还要为他头上的日本人遮掩一二,想了想,犹豫着回应。“至于谁挑起来的战事,他们说得也算对吧。是傅作义去年冬天先攻进了包头,然后咱们这边才决定在开了春之后出兵讨伐他。至于双方兵力,怎么说呢,傅作义那边出动的全是主力,咱们这边最近刚好赶巧了,黑田师团和小岛联队都后撤休整,挡在最前面的,就剩下了王英的绥西军和几个蒙古骑兵师,充其量,再加上五原城内的一个半联队日本驻防军吧!实际上傅作义部,还是在以多欺少!怎么了,你关心这些事情干什么?”
“小的,小的”鲍礼华左顾右盼,仿佛心里头非常为难一般。然而想到这些年来陶克陶始终对自己待若上宾,又不能看着他继续朝着绝路上狂奔,咬了咬牙,毅然说道:“小的还记得七年前,日军进攻承德那会儿。只是一个骑兵中队,就把守卫承德的两个师中国军人打得落荒而逃!”
“嗯!”陶克陶点点头,脸上立刻涌起了几分感慨,“那一仗就是个笑话,万福麟的两个师,几乎一枪没放,就撒丫子了!嗨!现在想起来,我还替他们感到丢人!”
“是啊,虽然那一仗不关怎么爷们的事儿!”鲍礼华低声感慨,然后又继续低声说道:“三年前小的陪您去太原那边慰问日本太君,当时傅作义的两个旅,在日本太君的一个联队面前,都没能坚持够一整天!太阳刚一落山就偷偷放弃阵地,连战死者的尸体都没顾上收敛!”
“嗯!”陶克陶继续点头。承认自家心腹死士鲍礼华说的全是实话。太原战役中,傅作义部是少有的能在日军攻击下保持完整建制撤走的军队之一,但也只是能从容撤退而已,根本没力气还手。至于其他各支晋绥军,简直是兵败如山倒,甚至连装备了德械的卫立煌的部军,也一样被日本人打得溃不成军。
“唉!这才几年啊,傅作义居然敢主动向日本人叫板了,并且他居然还能打得赢!唉,真想不到!”鲍礼华又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声音很低,却像闷雷一般,打得陶克陶身体晃了晃,脸色一片煞白!
注1:伪蒙疆自治政府里边,一直存在几个不同派系,互相之间倾轧非常严重。其中,以陶克陶为首媚日派和吴鹤龄为首的德王派之间争斗最剧烈,起初媚日派得势,但后来随着伪德王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德王派彻底占据了上风。媚日派白忙活十几年,最后却没成功讨到主子欢心,树倒猢狲散!
注2:五原战役,分为包头大捷,绥西防御战和五原大捷三个部分,共历时四个半月。虽然歼灭的主要是汉奸王英的伪绥西军和蒙奸德王麾下的伪蒙古骑兵,击毙的日寇只有两三千上下。但此战却是傅作义部主动出击,以大胜开头,又以大胜收宫的翻身仗,开了抗日战场师以上规模的中国军队主动求战的先河。对整个抗战历程影响很大。有人甚至认为,此战是抗日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之后,国民革命军开始有了勇气进行局部反攻,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只有在防守反击中才能偶尔取得一两次胜迹。
第三章 风云 (八 下)
凡是出卖自己国家民族的人,十有七八都是政治投机份子,他们之所以背叛自己的文明,一方面是为了换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的祖国过于孱弱,几乎看不到浴火重生的可能。
陶克陶便是如此,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他自打记事时候起,就经常目睹日本士兵在中国的领土上肆意横行,而当时的东北地方政府非但不敢管,甚至连抗议都不敢抗议,反倒经常主动出手打压那些自发的反抗者,以免他们得罪了日本人,给地方上带來灭顶之灾。
随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更令陶克陶深刻地感受到了侵略者的强大,当时驻扎在东北三省的全部日军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两万余人,而当时光是留在关外的东北军,规模就有十六、七万之巨,并且拥有完整的兵工制造体系,库存枪支数十万计,各类火炮数千,各类飞机两百余架,然而,在中国作战,兵力占绝对劣势的的日军却只花了一夜时间,就占领沈阳全城,一周后征服辽宁、吉林两省境内全部城市,一个月后攻陷黑龙江大部,全东北军上下,除了马占山将军指挥其嫡系的三个旅共一万六千余人进行了抵抗之外,其余或者主动卖身投靠,或者丢下武器撤进关内,从始至终连挣扎一下的勇气都沒有。
十万大军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整个东北军从少帅张学良算起,居然找不到几个带把的來,作为一名自幼就接受日语教育,倾慕日本生活的富二代,陶克陶更不会选择舍身以赴国难,相反,他从东北军的溃败中,断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继忽必烈南下,皇太极入关之后,第三次大改朝换代的机会到了,只要把搭上这个顺风车,他陶克陶即便做不成张弘范、宁完我那样的“一代名臣”,做个贺仁杰、洪承畴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