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3 章(1 / 1)

烽烟尽处 酒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开之后又魂牵梦萦的地方。

  昔日总计不过两千來户人家的黑石寨,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近三十万人口的小型城市。原本漆黑如墨的城墙早在五十年代就被拆除,代之的是一个可供四辆汽车相向而行的环形马路,虽然已经拥堵不堪,却是新城区和老城区传统分界线。环线里边的老城区被当地人称为内环,里边住的人非富即贵。环线外边,房价就相对便宜了许多,普通上班族不吃不喝存上二十年,好歹能买得起其中一个小单元。

  从城墙上拆下來的黑色条石先是被百姓们拿回家中盖了猪圈,数十年后又被政府当作历史纪念品用象征性的代价收拢了回來,在老一环的正中央垒成了一座高台。高台之上,则是现在的市政府大楼,完全仿照某发达国家的议会大厦而建,每一个窗口头透着官府的威仪。坐在最顶层的会议室内,可以轻松地将周边二十里内的风景尽收眼底。一种俯览治下苍生的感觉立刻从心中涌起,令人昏昏然,飘飘然,不知道身在何处。

  与三十年代那个肮脏破败的黑石寨相比,九十年代的黑石市无疑摩登了一百倍,繁华了一万倍。只是城外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大部分都变成了农田和戈壁滩。只有靠近河道两岸的极其狭窄地段,还保留着当年的碧绿。不过草种已经是从加拿大引进的园艺品,价格高得令人乍舌。而河道在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时间里,也都是干涸的。只有重大节日,或者是上级领导來视察时,才会在靠近城区附近的那一小段,灌上满满的自來水。并且在领导的车队离开之后便将水抽出來灌溉草坪,绝不任由它白白被太阳蒸发。

  张松龄离休得早,手中已经不掌握任何实权。所以回到黑石寨时,沒有引起任何政府部门的重视,当然也沒资格欣赏水泥底河道被自來水灌满之后的碧波荡漾。领着孙儿在城内百年老字号福清搂吃了一顿完全变了味道的朝鲜族特色冷面之后,他便又出了城,坐着一辆据说是有空调但永远不会开的长途车,摇摇晃晃地走向了喇嘛沟,那个他记忆里和命运之中都永远绕不过去的人生节点。

  车窗外的太阳很毒,晒得地面又热又烫。白花花的盐壳一片接着一片,将阳光反射进车厢里,刺激得人两眼发涩。张松龄看了一会儿,就觉得心口憋得非常难受,低下头,闭目假寐。他想休息一会儿,顺便让自己多做一点思想准备,以免到了喇嘛沟的地头上,因为承受不住现实的刺激而当场栽倒。但是邻座旅客却非常沒有眼色凑了过來,低声搭讪道:“老人家,您老是从哪來啊。到我们黑石市旅游么?还是來走亲戚?!”

  “我來看几个老朋友!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张松龄吐了一口气,回应声里,依稀又带上了几分当地口音。

  第七章 归去 (一 下)

  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句诗用來印证张松龄老年时的模样最为合适。邻座的旅客一听到他说话的腔调,立刻意识到老者恐怕此番前來是打算落叶归根的,脸上的笑容登时变得愈发热情,“听您老口音好像是是咱们黑石寨人?贵姓,原來住什么地方啊?!”

  “嗯!”张松龄点点头,微笑着回应,“嗯,我喇嘛沟的,免贵姓张!”

  “喇嘛沟,那可是好地方啊!”不想让远道归來的游子挑剔家乡人怠慢,热情的旅客大声夸赞。

  “哪有什么好的,整个黑石寨最穷的地方才对!”搜索着自己脑海里关于喇嘛沟的最后记忆,张松龄低声自谦。

  “您老说得是哪一年的老黄历啊!”附近几名旅客也纷纷回过头,笑呵呵反驳张松龄的评论,“您老离开家乡有些年头了吧!现在的喇嘛沟,可是一点儿都不穷了!”

  “何止是不穷啊,这红色教育基地一批下來,上头又会拨好大一笔款。光承接工程,每家就能赚上好几千!”

  “还有每年接待游客的进项!现在国家干部都流行红色旅游,咱们喇嘛沟是整个内蒙东部最早有革命队伍的地方, 搞红色旅游,哪能不來咱们这儿啊!招待游客吃饭、住宿,再顺便卖上几斤野山珍,城里人大鱼大肉吃腻了,现在就好这一口……..”

  众人七嘴八舌,越说离原來的话題越远,越说离原來的话題越远。从喇嘛沟的时代变迁,到地方各色土特产,然后再从地方各色特产,聊到最近荧屏上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烽烟岁月》,然后就是电视连续剧背后的各种掌故,入云龙、周黑炭、张玄策,小王爷,还有传说中的一代女中豪杰斯琴,一个个张松龄非常熟悉的名字,伴着众人的谈论,再度直冲他的脑海!

  在众人的话语中,这些名字背后的传奇故事,比电视剧居然还要夸张。这些名字所代表的脸谱,比电视剧里头也更黑白分明!嫉恶如仇的赵天龙,一诺千斤的周黑炭,一心向往革命,几经磨难信仰坚定如山的张玄策……,所有的身影都高大伟岸,所有的故事都饱含激情。

  张松龄听着听着,便轻轻笑了起來。笑得惬意而满足。旅途中所有不快,在这一瞬间便统统抛在了脑后。无论如今的政府官员们的行为有多么荒唐,嘴脸有多么虚伪,至少,在百姓们的记忆里,自己和入云龙那批人的形象,依旧是光明的。无论传说与事实相去多远,至少,在百姓们的心目中,自己当年的那些选择并沒有错。百姓们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那些人,那些岁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当年的英雄。他们用当年那些人的光明,來衬托眼下政府官吏的腐朽与龌龊,他们用夸张的故事寄托心中的向往,他们用嘴巴与心脏,來书写整个历史!

  “您老看那部连续剧了么?最近特别火的那部?烽烟岁月!”无论说得多热闹,旅客们都不会让远道归來的游子受到冷落,抽出时间來,专门和张松龄讨论。

  “看了,不错的连续剧,就是拍得有点玄乎!小鬼子太弱了一点儿,游击队的战斗力也太夸张!”张松龄笑着点头,努力往高了评价那部曾经被自己贬斥为胡说八道的连续剧。

  在那部电视剧中,游击队几乎每战必胜。每次都打得鬼子溃不成军。如果小鬼子真的象电视里拍得那么差劲,抗日战争又何必打上整整八个年头。光凭着喇嘛沟游击队,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