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1 / 1)

烽烟尽处 酒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钱人家买来给子女做旅途中最后的依仗,或者送未来儿媳“认亲”之用。而“死当”,则是典当买卖的一种,意味着物件的主人已经彻底放弃了赎回的打算,或者,这一去已经不再准备回头。

  听到矮个子麻将客的话,岳队长的眉头迅速皱成了一团疙瘩,手指在牌面上搓了又搓,迟迟做不出任何决定。见他始终犹豫不绝,对面的年青麻将客笑了笑,低声道:“这不奇怪,眼下北平那边,也是穷学生们闹腾的欢。本来宋先生已经被我叔叔说动了,可被学兵队的那帮小酸一煽乎,又开始犹豫不绝!这帮学生娃啊,甭看没本领成事儿,给你扯后腿,却是个个有一手!松井先生,您说,我说得对不对?!”(注1)

  “是啊!潘先生说得有道理!”矮个子麻将客冷笑着答应,“我的老师土肥原先生早说过,那个学兵营,就是二十九军的卵子!不把着卵子割掉,永远无法驯服二十九军这头公牛!秦先生,岳先生,这个当口上,你们可别再给学兵营补充新鲜血液了!”

  “这…….”岳队长咬着牙吸气,“他们,他们可都是读书的种子啊……”

  一个不留神,他手中的一筒掉到了桌面上。对面的年青麻将客手疾眼快,立刻抢过去,将自家牌面摊开,“糊了,一条龙!”

  注1:学兵队,也叫学兵营,学生军。是宋哲元招募北平和各地爱国学生,组建的一支队伍。原本作为二十九军的军官预备队做重点培养,七七事变时,因为大汉奸潘毓贵的出卖而遭到日军的偷袭,全军覆没。

  第二章 五月的鲜花 (五 下)

  此时此刻,张松龄等人一点儿也没意识到,有张用阴谋编织的大网,已经悄悄地向他们罩来。他们正沉浸在义演成功的兴奋当中,为台上台下所有人的表现而感到兴奋。演出的后半段,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百姓数以万计,将露天戏台前的空场及附近的几条马路,都堵了个水泄不通。

  每一名观众都红着眼睛,为国家和个人此时所承受的灾难,黯然泣下。最后,已经不止是众学子们的‘独角戏’。靠近戏台的观众们,也伴着音乐的节奏,将学子们的歌声一遍又一遍重复。距离较远的观众们已经听不见台上唱的歌词是什么,却拍着手,随着人群中的旋律小声哼哼。“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 " 啊卑污的投降,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歌是北平学子作为压轴曲目唱出来的,却引来了台上台下所有人的相和。几乎半个葫芦峪,都被歌声给点燃了,人们抽泣、高歌、呐喊,尽情宣泄着心中对战争的痛恨,宣泄着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作为的痛恨,宣泄着对自己身为一个男人却无法给妻儿赢得一方安身之地的痛恨,泪如泉涌。

  连老天都被这饱含悲愤的曲调给打动,于不知不觉间下起了细雨。观众们却依旧不愿意离开,围着已经谢了三次幕的众学子们,不断鼓掌,请他们再来一曲,再让大伙于歌声中沉醉一回。直到地方保安队的岳队长出了面,以学子们远道而来需要抓紧时间休息为由,才勉强使得义演宣告结束。但观众们还是自动组成了两道人墙,把山东和北平两地的学子护送入和平饭店一层,才缓缓散去。

  “没想到这里的百姓觉悟这么高。”抬着两个满满的募捐箱爬楼梯,陆明、李迪等人议论纷纷。据大伙粗略目测,捐款箱里,至少有三分之一装的是银元和铜板。这种金属货币虽然携带十分不方便。在动荡时期,却远远比法币要坚挺。带到北平去,能让二十九军将士又多买上几万颗打鬼子的子弹。

  “他们对国破家亡都有着切肤之痛,当然更能被咱们引发共鸣!”彭学文对演出时的场景也非常感慨,但脸上的表情却带着几分怒其不争,“可那又能怎么样呢?等明天咱们走了,他们照样逃难的逃难,投降的投降。谁也不记得今天大伙唱了什么!”

  “你怎么说得那么肯定!好像全国就你一个人醒着似的!”方国强听到彭学文说话,就觉得心里不痛快,立刻皱着眉头反驳。

  “我们去年一二九时,还不是感动了半个北平的人!可过后呢?除了冯治安的高压水枪之外,大伙还收获了什么?!”懒懒地看了方国强一眼,彭学文撇着嘴道。

  “至少,你们播下了抗争的种子!”方国强笑着用目光与彭学文相对,带着几分钦佩,又带着几分不屑,“至少,那时候的你,没找借口逃避!”

  “老子从来没有逃避过!老子是要到南京去请愿,请政府早做决断!”彭学文立刻大怒,用接近于咆哮的声音替自己辩解。

  “要想当逃兵,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方国强继续冷言冷语。

  “你才是逃兵呢,老子面对高压水枪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花前月下…….”

  “至少我现在是往北走,而不是往南……”

  两地的学子劝不住二人,也没力气再劝,纷纷加快或者放慢脚步,与他们拉开距离。张松龄后背上挨了板砖,无法走得太快。彭薇薇也不愿意听哥哥跟人没完没了的吵架,便主动留在队伍后边陪着他。

  “你日语是跟谁学的?听起来还满像那么一回事情!”小姑娘心中没装那么多国仇家恨,问问题的角度,在此时此刻显得格外另类。

  “我,我根本没学过日语!”提起这个茬儿,张松龄就有些哭笑不得。他以前根本没学过日语,被田胖子抓了苦差,才勉强跟着对方糊弄了几句。谁料就是这几句日语给害得他差点儿被砖头开了瓢不说,谢了幕,还被一堆人围着指指点点。

  “那你中学里头学的是什么?英文么,你们山东那边,不是更流行日文和德文么?!”彭薇薇天生一个好奇宝宝,凡是新鲜的事情,都喜欢刨根究底。

  “嗨,甭提了,说起来我就头疼!我中学时候特倒霉……”提起这个话头,张松龄更是一肚子苦水。他就读的中学风格非常另类,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专门开设有英语和德语两种课程。并且是强行要求学生选修其中之一,不得借故缺课。而他自己恰恰不幸,被学校分到了德语老师手里。整个高中读下来,乱七八糟的德国单词记了一大堆。走到街上去,却根本派不上多大用场。还不如学日语,好歹还能帮家里跟日本商人做点儿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