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5 章(1 / 1)

狼行三国 诸葛不要太亮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世的一个成功范例,所有强大的国家都会无一例外的强势掌控宣传喉舌,天天耳濡目染之下民众亦会不自觉的造此而行,而刘郎纸的普及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前提之一,没有它作为基础就不会有这些齐整生动的标语与图画,此物的出现亦可称作是刘毅对整个时代发展极为关键的推动工具。

  在朗生脑海之中的新军编制之中是有宣传队这个机构的存在的,燕军主力之中亦然已经有了雏形,他们不需要会吟诗作赋格调高雅,所写所画的一切却要让很多目不识丁的百姓们一见即明。此刻任何一个汉中百姓只要上街就能看见很多这样的宣传标语与图画,再听见城中燕军士卒每日齐整响亮的操练之声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安心的感觉,一开始张虎只是将这种方式姑妄一试,可其实际起到的作用却还超出了他的预计之外,曹军精心设计的流言亦被这一张张刘郎纸所击败。

  这些标语图画的宣传身在城外的曹操是看不见的,毕竟受到时代的限制他也很难想象还有此般方法能被燕军运用在实战之中,之前的论战也多是名流文士之间的口诛笔伐,而如今燕军已经越来越具备人民战争的能力了。不过就算此时被孟德看见汉中城中的景象他怕也无心去想太多,眼下天天盘桓在他脑海的就是如何才能攻破此城。

  张虎的应对之策很老实,甚至有些呆板,就等着挨打了,他一旦坚定决心,无论是谁也很难用处什么示敌以弱之计,在司隶之处坐镇七八年,军师在士卒心中的威望仅次于燕王!正如子才所料,此战到了最后曹军必然要来硬攻这座坚城,而在以宣传手段解决了曹军的流言之后他对坚守汉中的决心更加坚定起来。

  曹军对汉中城的围困采取了围三缺一之法,此亦是攻城之中经常运用的手段,给敌军留上一条退路让他们心中始终会有突围的想法,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决死之心从而降低攻城的难度,在这汉中之处便更为关键,毕竟城中绝不是清一色的燕军!但张虎对此的应对更加的坚决,在曹军没有布阵的北城,他命燕军士卒用沙包巨石将城门彻底堵死,再一次用行动表明了此次他要与汉**存亡的决心!

  第九百一十二章 新旧之交

  大汉建安初年,公元二零一年的冬春之交,整个大汉注定难以平静,天下实力最为强大的两大诸侯刘毅曹操正在汉中兖州之地展开大战,双方投入兵力过百万之数,是为有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不过时值新年之际,整个战场还是出现了片刻的平静,在汉末之时春节的地位还比不上中秋,但亦算得上一年之中极为重要的节日了。

  在这短暂的平静之中,燕地的动静又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时值除夕,燕王世子刘桓在北平州府最大的厅堂雄途阁之中大举宴请西域使团的有功之臣及外来各国使节,整个宴席经精心策划可说是美轮美奂极尽热闹精彩之能事,身怀绝技的各地艺人在此中都有着极为出色的表演,令得异国使节叹为观止,而世子的雍容大度和沉稳风范更是深入人心,整整一夜在刘桓的脸上根本看不出半点大战的迹象,其言语之中对于燕王表达出的信心坚如磐石,似乎此战已然得胜!

  待到天明,一众又在世子的率领之下进入皇宫参见伏皇后,刘桓的表现更是谦恭有礼,诸国使节更是尊敬有加,伏后对众人勉慰一番,不免亦对燕王之辛劳大加赞赏,谓皇叔公忠体国,为大汉之兴旺征战四方,并面南遥祝,此番之战燕王出师大捷可操必胜之算!

  一边是剑拔弩张尸山血海,一边却是歌舞升平盛世兴旺,虽说朝中亦有官员对世子此举不以为然,可更多的还是对此盛举颇为兴奋,大汉已然多少年未出现如此热闹的场面了,虽说燕王出征之时便是世子刘桓坐镇大局,但如此大事想必还是出自其授意之下,大战之时尚能分心于此,看来此战也会如同之前种种过往一般无往不利!

  这两年在对长子刘桓的栽培之上朗生可谓不遗余力,此番出征青兖便将所有燕地之事尽数付之,戏志才、陈群、钟繇等人尽心辅佐,可说此时在燕地诸州,刘桓就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朗生给了世子极大的权力,也可说是对他的一种考验,刘毅用人并不怕人才犯错,有的时候错误的经验才更为印象深刻,对长子亦是如是,当然刘桓的所作所为也会及时的传到刘毅的手中,借新年之机好生热闹一番宣扬大汉的威势、燕地的繁荣,增长百姓必胜的信念和其余各州子民对大汉的从属之感乃是刘毅最大的目的,按后世的说法这叫政治仗,打好了也不输与一场大战役的获胜,现在他要的乃是全天下的人心。

  不过对此刘毅只是给出了大的方向,具体如何行之还要刘桓自己去组织决定,单从北平的反应来看,这次盛会还是极为成功的,包括蔡勇、杨彪、刘虞在内的一干老臣以及戏志才陈群等燕王心腹都对世子表现出了很多的赞赏之意,同样的宴会形式不仅在北平上演,各郡县之中世子亦有让当地官员与民同乐之言,并称要长此以往。

  如今燕地有六州之地,人口千万,地方政事可谓繁复之极,朗生在时便只是独观大略很少会究其详,对于手下一干治政之才他是极为信任的,况且倘若事事求细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但刘桓对此却是乐此不彼,青春年少之时谁不喜醇酒美人吃喝玩乐?可世子在燕王出征之时却是与其一脉相承,每日几乎都是最早到达州府之中,又是最晚一个离开此间,那些长篇累牍的地方政事他可高坐堂中一看就是一日不但没有丝毫疲倦之态反倒是精神奕奕,这个举动无疑获得了大多数官员的一致好感,长年如此作为,没有一定的恒心毅力是绝对坚持不下来的,便是燕王如此勤政每隔数日还要有所歇息了。

  不得不说这两年年龄的增长与父王的言传身教,世子是真的成熟了,对燕地各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