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1 / 1)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易中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难题,正合斯芬克斯的口味。

一个又一个的体系被吃掉了,学者们不得不选择审慎的态度。他们在写到这个历史的重大转折时,原则上都只描述,不分析。他们会告诉我们,某某国家是由部落或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也会告诉我们是怎样转变甚至是通过谁来实现转变的。但为什么要变,鲜有深究。即便探究,也往往仅限于西方世界。

然而中华文明不能缺位。从西周到春秋,我们实行的是最独特的国家制度;从秦汉到明清,建立的是最典型也最稳定的帝国。罔顾中华民族的经验和逻辑,文明的大门前,历史的岔路口,就只能是波诡云谲,迷雾重重。

斯芬克斯神闲气定笑傲江湖。

我们怎么办?

2.办法

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他所向披靡的远征军来到了埃及。他们在吉萨高地壮丽的晚霞下,看见了海一般辽阔、夜一般死寂的土地,看见了默默无言巍然矗立的金字塔,以及被希腊人称为“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像。几乎所有人都被震撼。拿破仑,这位“骑在白马上的时代精神”庄严地说:士兵们,四千年的历史正在看着你们!

也就在这时,一个不识好歹的家伙贸然开炮,还一炮便打歪了狮身人面像那一米七五的鼻子。这一炮,不知是心慌意乱,还是擦枪走火。

反正,斯芬克斯的鼻子没了,这让它的微笑更加冷峻而傲然。

炮打斯芬克斯的故事,二百年间在埃及广泛流传,也不断被历史学家们辩诬。有人说,让它失去了王冠、圣蛇、长须、鬃毛和鼻子的,其实是几千年的日晒雨淋,风吹沙袭。也有人说,砍掉它鼻子的,是一位名叫沙依姆?台赫尔的人,原因是反对偶像崇拜。还有人说,拿它眼睛和鼻子当靶子练习射击的,其实是埃及玛穆鲁克王麾下的士兵。

但无论真相如何,这些经验对我都不适用。因为我写“中华史”,是要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最终回答“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大问题。

这就必须直面“斯芬克斯之谜”。只有弄清楚“国家的逻辑”,才知道“文明的轨迹”,也才能破译中华文明的密码。只不过,迎面而上是不行的,绕道而行也是不行的,装作没看见就更不行。

唯一的办法是升空。

因此,在完成史前文化的“破冰之旅”后,有必要来一次“全球巡航”,以便看清楚全人类的“国家逻辑”,而且是“共同逻辑”。

知道“共同逻辑”,才能找到“共同价值”。

3.钥匙

升空的感觉很好。

没错,升到巡航高度后,多半只能看到云。但云和云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云下面,有的是山,有的是河,有的是草原,有的是森林。更何况,一旦云开雾散,我们还能像李贺说的那样: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那“九点烟”是什么?

城市。

城市是国家的象征,文明的界碑。任何一个民族,只要建立了城市,就同时建立了国家;建立了国家,也就进入了文明。以此为界,之前叫“史前”,也是神话和传说的时代,之后才是“历史”。

历史,就是文明史。

城市,则是“文明的标志”。许多早已消失的文明,就是因为考古队发现了城市的遗址才得以确认的,比如克里特和哈拉巴。

钥匙找到了。

那么,城市的秘密又在哪里,怎样才能发现它?

这要感谢我们民族的伟大发明,这个伟大发明就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优越的地方,在于能够保留最原始的信息,尤其是甲骨文和金文。而且,通过对文字演变的考察,我们还能发现历史的轨迹。这套“中华史”从第一卷开始,便大量使用古文字为线索和证据,原因就在这里。

甲骨文和金文告诉我们,国就是城,城就是墙。这显然是为了安全和安全感。但现代城市是没有墙的,这就证明人们还要自由和自由感。既要安全,又要自由,只有城市才能实现。城市的秘密破译了。

问题是,为什么城市出现以后,部落就变成国家了呢?

因为人变了。

组成氏族和部落的,是“族民”;组成城市的,是“市民”;组成国家的,是“国民”。族民与市民,有什么不同?族民有血缘关系,至少有“泛血缘关系”。没有,就得联姻。市民则可以有,可以没有,本质上没有。他们的关系是公共的,所以叫“公民”。其希腊文本义,就是“城邦的人”。

有“公民”,就有“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处理这些关系和事物,氏族和部落时代的习俗是不管用的,得靠“公共权力”和“公共规则”,还得要有按照公共规则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机关”。

这就是“国家”。

现在,国家的秘密破译了吗?

没有。因为并非所有的国民都是公民。恰恰相反,在人类文明之初,绝大多数国民都是“臣民”。

4.发现

这一点,在巡航高度看得十分清楚。

如果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体制,比如民主制为蓝,共和制为红,寡头制为黑,君主制为黄,再加上氏族和部落为灰,不毛之地为白,那么,文明之初的世界地图,除了大片的灰和白,便是大面积的黄。红与黑很少,仅出现于爱琴海、巴尔干、喜马拉雅山麓等个别地区。代表民主制的蓝,则几乎只是一个点,而且一闪即灭。

它的名字,叫“雅典”。

然而这个被淹没在黄色之中的小不点,却在一千多年后死而复生,并成为汪洋大海。就连那些实际上的专制统治,也不得不打出民主的旗号。今日之世界,已是一片蔚蓝。

至少,看起来是。

那么,民主是意外,还是必然?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说是意外,为什么后来成为潮流?如果说是必然,为什么当时独一无二?

也只能找样本,做比较,查线索。

样本就是美国。这个制定了人类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国家,这个谈出来而不是打出来的国家,是民主、共和、宪政的典型。然而这个由商人、工匠、律师、文盲、探险家、淘金者和流浪汉组成的国家,却与雅典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的建国,居然都是因为航海、殖民和经商,几乎一模一样。

那又如何?

航海让人体会到自由,殖民让人懂得了独立,经商让人学会了平等。平等就不容专制,独立就需要互利,自由就必须有法可依。独立、自由、平等的结果,势必是民主、共和、宪政,是“契约治国”和“权力制衡”。

从雅典到费城,西方文明的秘密昭然若揭,核心价值也一目了然。

但,这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吗?

5.鸟瞰

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