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3 章(1 / 1)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易中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匠带着徒弟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了一棵大树。那棵树,树冠大得可以给数千头牛遮阴,树干粗得有上百尺,树尖几乎跟山顶一样高。四面八方前往观看的人,多得就像赶集。

匠石却不屑一顾。

徒弟们看不懂,问师傅为什么。

匠石说,没用。木质疏松,什么器物都做不了。

晚上,树来托梦。

树说:石师傅,你认为我没用?

匠石说:是的。

树说:呵呵,我要是有用,能活到今天吗?30

想想也是,早被木匠砍了。

因此,庄子不求有用,也不求有名。他甚至假借老子的话说,你管我叫牛,我就跟着你把自己叫牛;你管我叫马,我就跟着你把自己叫马。有什么关系呢?31

这样的庄子,当然也不想做官。

庄子做过官吗?做过。据说,他曾短时间地做过宋国蒙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的漆园吏,后来就终身不仕。楚威王拜他为相,他也不干。32

不做官,做什么?

钓鱼。

在哪里钓?

濮水(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奉威王之命前来传达聘意的两位楚国大夫,便是千里迢迢来到宋国,在濮水边找到庄子的。

庄子却自顾自钓他的鱼。

两位楚国大夫说:敝国寡德之君,很想把国境之内的事来麻烦先生!

庄子继续钓鱼。他头也不回地问:听说贵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贵国的大王宝贝得不得了,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珍藏在庙堂之上,有这事吗?

两位楚国大夫说:有。

庄子说:请问这只乌龟,是宁愿去死,留下骨头享受富贵;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潭里打滚呢?

两位大夫异口同声:那还用问吗?

庄子说:二位可以回去了,我会继续拖着自己的尾巴在泥潭里打滚的。33

这就跟惠子不同。

惠子是做了大官的,而且还很在意那官位。他做梁国国相时,有人对他说,庄子要来夺你的相位。惠子便大为恐慌,竟派人在境内搜捕了三天三夜。

于是,庄子去见惠子。

庄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鶵(读如渊除,凤凰的一种)。这种鸟儿,不是梧桐不栖,不是竹实不食,不是甘泉不饮。它从南海飞往北海时,有一只猫头鹰正好抓住了一只死老鼠。猫头鹰看见鹓鶵从它头上飞过,以为抢饭碗的来了,便对着鹓鶵一声“嚇”。

嚇读如贺,是动物的怒拒声。

于是庄子说:老兄也要因为你的梁国“嚇”我吗?34

惠子面红耳赤。

呵呵!官位不过死老鼠,高官不过死乌龟,最没用的才是最有用的,庄子为什么这样主张?

也许还得再讲故事。

这故事说,有人想聘用庄子,庄子的回答是:先生见过那用来做牺牲的牛吗?披着绸缎,吃着好料。可是,等到它被牵入太庙,准备杀了来祭祀祖宗时,就算想做一只孤独的小牛,还能够吗?35

庄子的理想,难道是做一只孤独的小牛?

不会吧!

那么,他的追求是什么?

若为自由故

庄子的追求,是真实而自由。

这是人生的价值,也是生命的价值。

比如马。

庄子说,马,它的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高兴了就在草原上撒欢。这就是马的真性情呀(此马之真性也)!

这样的生活,真实而自由。

可是来了个伯乐,说自己会驯马,又是钉马掌,又是套缰绳,这马就死了三分之一。然后又训练它立正稍息齐步走,令行禁止,服服帖帖,这马就死一半了。

为什么?

既不真实又不自由。

所以,就算这马得了奥运冠军,也是不快乐的。

庄子说,这是“伯乐之罪”。36

那么,我们该怎样活着?

率性。

所谓“率性”,就是秉承天赋,顺其自然。比如鹰,就该在天上飞;鱼,就该在水里游。这就是真实,也就是自由。真实而自由,就快乐。因此,乌龟在泥地里打滚,猪在圈里哼哼,都是快乐的。相反,如果让它们过人类规定的好日子,则是痛苦的。

就说猪。

庄子说,有一头猪,被光荣地选为祭祀的牺牲。

这样的猪,通常待遇都很高。

但,猪很郁闷。

于是一位主管祭祀的官员,便衣冠楚楚来到猪圈,给猪做思想工作。

这官员说,猪啊猪,你又何必怕死呢?从今天起,我会好好地喂养你三个月。宰杀之前,我会十天上戒,三天作斋。你死的时候,我会在你身子下面,铺上洁白的茅草。你的前肩和后腿,会庄重地放在最好的盘子里,那上面还雕着花,你看怎么样?

猪不说话。

当然不说话,因为不怎么样。

没错,真正替猪着想,就该把它留在圈里吃糟糠!

那才是它想要的。

庄子说,活着就该真实而自由,这道理猪都明白。可惜很多人,却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不惜扭曲了自己的天性,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他们就不想想,所谓“生前富贵,死后哀荣”,不就是身子下面铺着白茅草,前肩后腿放进了花盘子吗?这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这些人,岂非猪都不如?37

还有鸟。

庄子说,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鲁国国君又是设酒宴,又是奏音乐,生怕怠慢了它。结果怎么样呢?那鸟不吃不喝,三天以后就吓死了。38

请问,这是爱鸟呢,还是害它?

当然是害它,因为这不是它的生活。所以,野鸡宁肯走十步才吃一口食,走一百步才喝一口水,也不愿意关在笼子里当什么鸡王。39

若为自由故,草鞋走山路。

实际上,问题不在苦不苦,而在真实不真实,自由不自由。所以,强迫别人过苦日子固然不对,便是强迫他们过所谓的好日子,也不对。

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

庄子当然没说过这两句话。前一句,是孔子说的。40 后一句,没人明确说过。但从庄子和庄子学派那里,我们能逻辑地推演出这样的结论。事实上,当他们对世俗的追求嗤之以鼻的时候,也一定想明白了两个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可宝贵,什么最有价值。

什么最可宝贵?

生命。

什么最有价值?

自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真实而自由地活着。这就是庄子和庄子学派的人生态度,也是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问题是,有可能吗?

如果不能,又该如何?

第五章 生存之道

商容张开嘴巴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在。

又问: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不在了。

商容再问:你明白了吗?

老子大悟:是不是“刚亡而弱存”?

弱者生存

据说,老子也有老师。

老子的老师叫商容。

商容病重时,老子去看他。

老子说:先生可有什么遗言要教导学生的?

商容问:经过故乡要下车,明白吗?

老子说:是不是不要忘本?

商容又问:经过大树要趋行,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