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4 章(1 / 1)

重启大明 荆洚晓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完全变味了,从质疑这队胸甲骑兵执行任务的合法性,到此时却变成了争夺下属机构的管辖权限等等。

礼部尚书姚夔在边上也笑道:“容城此举,倒是别出心裁,实则是以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为本,以立宪所推行三权分治为筋骨,军中事军中断,以使术专有所专攻,不然大理寺也好,刑部也好,便是今日首领官吏知兵事,谁又敢谓今后继任皆知后?”

边上一众朝廷大员,无不抚须点头,礼部尚书姚夔更是对谭风道:“汝奉令前来,何停滞于此?若君上有不忍言之事,汝敢当之?汝能当之?速去!”

无端端弄出个什么军事检察院、军事警察总局,狗屁的别出心裁!

姚夔会这么说,是因为这事是丁一做的。

王翱、马昂也是一样的,若是这事是别人做的,不被他们喷得体无完肤才怪呢!

什么叫私设公堂?这不就是私设公堂么?朝廷本没有这样的建制,丁某人一夜之间弄出这花样来,不叫私设公堂是什么?不单如此,还用这私设的公堂来行文,要入宫禁缉拿内侍,这要是首辅李贤发了性,绝对可以喷丁一谋逆吧?

就连谭风也哭笑不得,在马上拱手行了礼,下令道:“入宫。”

这时防守宫门的士兵,已纷纷退开,连朝廷大佬都觉得谭风入宫执行公务是正确的,他们敢拦么?何况于谭风后面可是站着丁一的,得罪了丁一的下场,是怎么样?嗯,景帝不就当年想要弄丁一么?结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还有石璞这挂着尚书衔的,卡了大明第一师的弹药粮草;还有石亨这老军头……

商辂看着那队胸甲骑兵,雄纠纠、气昂昂地入了宫门,却是微笑着摇了摇头,这时却就听着有不少人在叫着:“见过殿下!”、“如晋今日迟了。”、“如晋,那军事检察院和军事警察总局,当由兵部管辖才是!”却是丁一来上朝。

丁一笑着向各位朝廷大佬答了礼,却走来,低声向商辂问道:“二兄?”

“诸公皆以为是。”商辂笑着低声把刚才的事简略说了一番。

“如晋可知何以如此?”

丁一拈着短须笑了起来:“二兄教我。”

“为兄只担心,若战事不顺,汝何自处之?”商辂的眉宇之间,却就有了深重的忧虑。

大佬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无他,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太渴望战争红利了。

不单单是钱,还有廉价的劳动力,女人,工艺品,土地,矿产……士大夫尽管绝大部分人,此时仍不愿出海,但他们有管家啊!拍下海外的矿山、良田,派管家去海外不就得了?在云远打下来时,他们就这么干的啊!

所以商辂才会这么问,战事要是不顺,这些人得不到他们所期盼的,那么,到时丁一怎么办?(未完待续。。)

第四章 新君(十九)

一旦战事不顺,怎么样去面对这些失望的人?这不单单是士大夫阶层,大明上下都指着战争红利呢。天津守备处那边,直隶地区要报名从军的良家子,每日络绎不绝,对于有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传统思维的华夏人来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利益,因为一旦出征海外,所得的利益,分配到手的津贴、饷粮,还有各种名目的补贴银子等等,以及打扫战场取得战利品,在归公统计之后,按百分比返回到缴获者手里的银子……基本只要活着回来,就绝对至少成就了小富之家。

而要是死了、残了,因为现在伤残军士基数很少,丁一照顾得很到位,可以说,也让报名从军的人,没了后顾之忧。

但这一切,是在闪电战的基础上达成的。

不论是云远、关外大草原、朝鲜、倭国、埃及、几内亚、休达、吕宋、爪哇,丁一都是以闪电战的方式,通过单位时间内,集中手头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出火力优势来结束战事,关外大草原上,更是不惜亲身历险,以斩首战术来摧毁瓦剌的指挥中枢。

从来,就没有打过相持时间很长的战争。

当然,在丁一遭遇海难以后,木骨都束的历程或许长一些,但那几乎就是一个敌后武工队,开拓解放区的传奇故事,谈不上大模式的战争。

正因为商辂有着极高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个问题:“彼时战事不顺,朝野共讨。户部、兵部等一应衙门,失了热忱。漂没、克扣之事,难免重现;民众见战事难以短期结束。投军殷切之景,必也难复。当何如?”

丁一其实有许多回应的言辞可以选择,比如说,路易十五那著名的“我死之后,那管洪水滔天!”或是更残暴些,直接告诉商辂,刺刀和子弹,会让国内一切不安的因素都平息;或者,根本不去做这种假设。战事会有所不顺的假设。

但很明显这不是丁一的路数,他压根就不是那种死后不管洪水滔天的人,要不然,他还推动什么立宪?早就该称帝了;他也不太可能指挥军队来镇压本土百姓,否则的话,也不会一再让军队里、天地会里不要搞个人崇拜。

所以,商辂提的问题,对于丁一来讲,是一个迈不过的坎。

更因为丁一清楚。抗战打了八年,最后武器精良的侵略者,终于还是没能吞下中华;黑鹰也可以在索马里亚坠落;阿富汗让苏、美两大帝国头痛无比等等的事迹,所以丁一也不可能象那些期盼着战争红利的人一样。认为现在的明军,就是无敌于天下了。

“战争,向来是最不可预期的事情。就算有所不畅,不是很正常的吗?”丁一是这么反问商辂的。

后首听着。苦笑摇了摇头:“汝说的是正理,只不过。汝用十年的长胜不败,教这泱泱天朝,教这万千黎首,都觉凡战者,大明必胜,若匪能胜,则容城出,必胜。不然,何以姚公曰‘若君上有不忍言之事’而使军事警察速入宫墙?”

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家觉得,丁一可以让这国家,这人民,得到好处。

担心那些内侍行刺朱见深这皇帝?扯吧,再过一刻钟左右就早朝了,不能等一会,皇帝没来上朝再做计较?退一万步讲,不能由大臣派个人入宫去求见圣驾?一切都扯蛋,只有利益,永恒不变的主题!

这时宫门之内,怀恩已匆匆提袍飞奔而出,顾不得什么礼仪,冲着首辅拱了手,面色铁青地问道:“德公,何以有军兵入宫禁之中!”这是近乎质问了,但他真的顾不了许多了,因为对于宫里来说,这是很荒谬的一个事,也是很恐惧的一个事。

李贤抚须道:“可有惊扰宫人?可有言语犯禁?可有私掠财物?”

怀恩听着,咬牙道:“德公!兵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