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的军粮物资,没再搞鬼。丁一也不至于去和这主事分说这等事,微笑着应付了几句,这主事临辞去时,似乎下了天大的决心,咬牙回身拜倒:“学生孟浪,求晋公赐字!”
丁一着实没有题词的癖好,于是就婉拒了,倒是送了一册英译本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给他,这是丁一在葡萄牙那边,教人采办回来的物品,航程之中丁一闲来无聊,将它意译成汉语:“我做的注解,都是意译,信达雅来说,只有一个达字,也就是聊能达意罢了。”
但对于那户部主事,已激动得不行,因为户部这衙门,这几何知识是用得上的,虽然这主事不一定需要去用,但这比丁一随手弄把西洋佩剑还是几个金币打发他,不是同一个概念,能感觉到,丁一给予了一种平等的尊重。
所以这主事出了丁府,那胡子都一个劲的颤抖个不停。
至于礼部的郎中,若是直指本质不客气的说,那就是来讨乞的。
“得悉先生扬威七海,为大明开疆拓土,我辈士林皆觉光耀。”照例上来是一通马屁,然后在丁一表示出不耐烦的神情之前,这位郎中终于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但闻于木骨都束和休达两处的租界,都有类若青楼的设施,学生以为,先生日理万机,不若使教坊司人等去协助治理,以为先生分忧……”
说明了就是租界有青楼,官办青楼,得归教坊司管,礼部要派人去收钱!
丁一突然后悔了,觉得自己应该听曹吉祥的话,这等人就让曹吉祥去打发就好,为什么自己犯贱要接待他呢?看来这礼部管教坊司的人,是刮那些苦命女人的皮肉钱,刮上瘾了,连海外租界的青楼也要掺上一脚。
不过那郎中却没看出丁一的不快,犹还在说着:“南京那边礼部担着教坊司的职责,学生以为,这租界的事体,还是京师的礼部担承起来为好的。”这是还担心着南京礼部来分果子,想先在丁一这里讨个人情。
“老曹,这等事你自去料理便是。”丁一实在听不下去了,挥了挥手,曹吉祥会意,行过来对着那礼部郎中招手,示意对方跟他下去。也就是丁一不摆架子,做到这位子上,这郎中原本也没指望就能见着丁一,所以曹吉祥叫他跟自己下去,他倒是没有什么抵触,还给丁一作了揖,自以为此事已成,极欢喜地随着曹某人下去了。
这时魏文成就入内来报,说是两广那边的线报呈了上来,丁一接过看了,却是高兴地一拍案几,仰天狂笑道:“老子也当爹了!”却是莫蕾娜在月余之前,产下一子,张玉也有信来,却是夸这孩子生得俊俏。
“恭喜先生!”王越和杜子腾、魏文成都齐声相贺。
杜子腾是真心替丁一高兴,马上就说要派人去英国公府通知,又说要去大明第二师,教杨随守和那些书院学子出身的军官知晓。丁一虽然狂喜,但一时听着颇为反应不过来:“至于么?老子当爹了,你们这些弟子跟着高兴一下也就是了,书院学生干彼等甚么事?借生孩子的名目,索要礼物么?这个绝对不许干,谁干我就斫谁的手!”
“先生,不是索要礼物,您就让展之师弟去通传一声吧,大伙可真是心里憋得慌呢!”魏文成在边上低声地向丁一进言,因为丁一老实说,跟这朝廷的大臣是不一样的,他有名望,有圣眷,有权势,有军队,有地盘!各处书院都至少有二千弟子,这些人过半都有秀才功名,论天下大儒弟子之多,此时的华夏,有谁能和丁一比?
这就是一份基业,这也是先前太后和景帝要对付他的根本原因。
他已有藩镇的实力了,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实现割踞!
所以追随丁一的人等,其实他们对于丁一,更象是追随主公。
丁一有后,也就是这个利益集团如果在丁一意外身故或百年之后,也有了一个可以效忠的对象。(未完待续。。)
第八章 转进(十七)
这等心思,说将起来也就是一张窗帘纸的勾当,捅穿了也是很好明白的。丁一看着弟子的神情,回过神来也就一二秒的事,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去吧。不过你一会叫上守随回来,我有话要对你们说。”
杜子腾兴冲冲地叫上护兵,便往大明第二师的营盘而去。
这书房里丁一还没开口,就见王越起身整了整衣袍,冲着丁一拜了下去,说道:“先生请容弟子禀奏,虽贺喜先生,但此子为妾所出,其母又非我华夏血脉,先生春秋正盛,恳请缓立世子!”
丁一听着失笑:“这话别人说得,世昌你来说就颇荒唐了,不过国公,立的什么世子?”
平素随便讲自然是另一回事,或是说勋贵要将继承爵位的儿子称作世子也是可以,但正经来说,得亲王、郡王的级别,才有世子、世孙的说法。王越的意思,就是莫蕾娜不是大明人,也不是正妻,立她所生的儿子来继承爵位,是不妥当的。
丁一显然不想议论这个问题,所以故意岔开了来说。
因为私底下怎么说,谁去较真?在海外,莫蕾娜他们还管丁一称公爵殿下呢!
谁知边上魏文成听着,也是拜下说道:“先生恕罪,弟子等却末将此事告知先生。”
“都起来说话!”丁一颇有些不高兴了,好不容易当爹,怎么王越就跑出来弄个种族歧视,魏文成看着还很赞同。又有什么事他们没告诉什么,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被他训斥了两人只好起身,王越跟魏文成略一对视。还是王越开口:“先生大约不知道,太后和宗人府那边,都在预备着封予先生郡王之爵,内阁诸公也皆附议,是圣上拖延不肯,才迟迟没有成事,不然的话。先生赴蜀之前,旨意就该下来了。”
明朝是只封同姓为王,也就是不姓朱的。除非身后,否则是不能封王的。
问题是,丁某人在宗人府的玉碟上,是有姓名的。也就是他在官方上。是姓朱的,太后和宗人府硬要鼓捣给他封郡王,这事尽管牵强,但也说得过去。追溯起来,就是从太后收为义子,赐姓说起。
赐姓入了玉碟,丁某人就是朱家人,这不是开玩笑。后世延平郡王也是一样这个程序的,隆武帝先给郑成功赐姓。然后永历帝再给他封延平王。世人称为国姓爷、郑延平,正式的官方的爵位姓名应该就是延平王朱成功。
至于太后收为义子赐姓这一节,合不合理?当年也没有纠结过这问题,就凭丁一十万铁骑之中救出英宗,又在京师保卫战再以七百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