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章(1 / 1)

神眼通天 乐此一生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身的价值已经不大,尤其又是原生态的象牙,并没有雕刻成艺术品。

而学者往往看重的还是物品本身的历史价值!

能在自己的手上证明了郑和船队到过非洲,这绝对是考古学界的一大发现。也难怪方教授会如此兴奋。

当下陈修又是在大厅里面观摩了好一会,观看方教授的学生清理和修复文物的手法,只觉得到方教授的团队很专业,鉴宝能力也高,心中不由好奇,“如果只是清理这些东西,有方教授的团队已经足够了,何必还要让我上船?”

方教授好像也是看出了陈修心中的疑惑,笑说道:“沉船还有几样重要的东西还没能捞上来,那才是要陈先生到时候您要去鉴定的东西。至于这些东西我的团队就能应付过来!”

这下子陈修更是好奇了,有什么东西是方教授也自认鉴定不出来的东西!

正要张口相问,方教授是跟龙致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笑说道:“陈先生,您一路舟车劳顿,不如我先带您去休息。”

经龙致这样一说,陈修还真觉得有点累了,他这一个晚上是又经历了d枭的快艇追逐,又是在小岛上面夹着两人奔跑。

当下是跟着龙致一起去了船舱休息。

……

第一次在船上过夜,身体虽然劳累,但是偶尔晃动的船体让身心疲惫的陈修还是到了凌晨五点多才睡了过去,一觉醒来竟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

走出船舱上到甲板。

今天的天气很好,海上风平浪静,大海的景色是任何其他景物都无法代替地,没有真正到过大海,永远也无法感受那种波澜壮阔地感觉。

一望无际的海面,远处是水天相接。

十一月的海风吹袭在身上,由于是已经处在了y热带,一点也不觉得冷,仿佛吹开了陈修的心扉,说不出的畅快感令他心中都升起几分兴奋。

“陈先生,您醒了!”

后面一个声音响起,陈修回头一看只见是方教授独自一人向着自己走来。

陈修略微抱歉的说道:“方教授,实在不好意思。没想到第一天上船就睡了过头!”

方教授摆手笑说道:“我第一次上船的时候是连吐了好几天,足足是在船上修养了一个星期才能开展工作。真是羡慕陈先生的年轻,身体素质就是好,一点也没有晕船的反应!”

当下两人在甲板上面又是闲聊了一会,陈修也是大概了解到了一些方教授这个团队的大致情况,他们这群人上船也半年多时间了,每隔一个月都可以乘坐补给船回去陆地休假几天。

不过方教授显然是个工作狂,他的学生全部都回过陆地,他这十个月来是一直都没有登过岸,一直都是在船上对着那些打捞上来的东西。

“这个方教授真是个狠人,要是我这样在船上十个月一定会疯了!幸亏当初黄先生说我只要在船上呆上一两个月。”

当下是又开口询问自己这次登船的工作具体任务,方教授却是笑着岔开话题笑说道:“不急,今天晚上九点,我在船上的食堂给陈先生您办了一个迎新会。这酒都还没有喝,怎么就好意思让您工作!”

……

下午龙致又让人送来换洗衣物和一些生活用品来陈修的船舱,更为重要的是还送来了一部新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神眼通天

250 战国玉

陈修本来以为在海上和之前一样也是没有信号,而让他打出意外的是货轮上面居然有wi-fi使用。

后来跟船上的工作人员打听了才知道,货船上面的网络信号居然是直接连通卫星,不用经过地面交换站。没有第三方的中间商差价,陈修是彻底体验了一把什么是极速上网。

当然,他还是利用了这段时间恶补了一下沉船打捞方面的知识,免得又闹出许多昨晚的笑话。

……

到了晚上八点多,工作人员是过来通知他说方教授那边的迎新会已经准备好请他过去。

陈修是跟着一起过去食堂那边,采用的也是自助餐的模式。

迎新会除了方教授团队的那些学生,龙致是带着船上的一些主要的成员也一起来。

船上面举办的酒会自然不可能是有陆地上那么丰富多彩,桌面上摆放除了烈酒就是海鲜。

很显然别人都是已经吃腻了海鲜,陈修这上船才不过一天,到是两手捉拿着龙虾吃得不亦乐乎。

方教授的学生小马见到陈修吃得粗鲁,心中更是不喜,想道:“这小子凭什么一上船就住独立单间,还配备电脑,比我们这些在船上已经工作了十个人的福利还好!

不行,要给他个下马威才行!

要不他日后还真当自己是专家人,指挥到我们头上来了!”

但是是故意走到陈修身边举杯说道:“陈专家,欢迎您!”

陈修也不疑有他,是和小马轻轻碰了一下杯,抿了一口酒以后只听小马是大声说道:“陈专家,我一直有个学术上的问题搞不明白。有些分不清洪武时期和永乐时期的民窑的瓷器的区别,不知道你能不能为我解惑一下!”

小马这声音极大,一下子吸引了众人齐齐看来。

“这小子是想考我啊!要是我今天被他难倒,估计以后在这船上就没什么地位了!”

陈修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马的用意,当下是笑说道:“洪武时期由于经过常年的战乱,民窑工匠的人才流失,相对于元时候的制造工艺有所不及,青花瓷胎质疏松,烧制的瓷化程度不强,因窑温掌握不好,器物常有未烧透的空隙。

官窑民窑皆如此。

到了永乐大帝的时期,民得修养,工匠的回归,所造出的器物胎体轻薄,胎质细白。尤其是讲究修胎,这个时候的瓶、罐的接胎痕迹不明显。大盘多为砂底,但已与元时期和洪武时期的的砂底不同,很少有粘砂现象,器底细腻光滑。”

这些东西在张老给他的笔记本上都有记载,陈修早就被得滚瓜烂熟,自然是难不倒他。

小马却是一愣,他本以为陈修只不过是一个来摘果实的二代,肚里都是草包,没想到陈修是如同教科书一般的把自己的问题答了出来。

“哼,一定是临时抱佛脚!等我在考多他几个问题,他一定答不上来!”

小马当下是一连又问了好几个关于明时瓷器的差别。

陈修可是连明青花的秘方都知道,别说这个船上,就是整个夏国对于明青花的了解都没几个人能比他更了解。小马的那些问题自然是难不倒他,是一一都给出了答案。

一连答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