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1 / 1)

我真不想看见bug 梧桐火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为大梁国的弘股之臣是如何被贬到偏远的金陵城来镇守关隘的。

  世有奸臣当道,有昏君无能,有小人作乱

  君子奈何?敢一死以醒君王乎?

  大梁钟鸣六君子,已经死了五个了。

  死在了金銮殿上,死在了国君和满朝武的面前。

  那一口大殿上的金钟,就是钟鸣六君子亲自送上的,贺梁王的五十大寿。

  敢给君王送钟

  恐怕诸国百千大臣当中,也是独一份的吧?

  那一日,除了陈永廉,其余的五君子,都撞死在了金钟之上。

  血溅朝堂,君王却只是冷笑。

  一声钟鸣,死一人。

  然而

  即便是这样,也没有改变什么。

  是呀!

  朝堂还是那个朝堂,阴霾得令人窒息。

  看着同道的尸体,那铮铮铁骨下不屈的眼神,陈永廉反倒是摇了摇头,刚刚站起要去撞击金钟的身体迟疑了。

  无畏的牺牲啊!

  或者说是愚蠢的牺牲。

  武死战,死谏。

  可是这一刻,陈永廉却是脱下了朝服,在满朝武面前,叹了一口气

  离开了这里,大笑着离开了。

  他将自己关在了府中,也不在乎是否有王城卫队来抄家灭族。

  他痛哭了七日,又发呆了七日。

  第十五日,圣旨来了,贬往金陵城守关隘。

  他的心死了,带领着族人,上了路。

  仿佛换了一个人,当初朝堂上意气奋发要铲除奸逆,振兴大梁的弘股之臣,变成了偏安一隅,成日以和城主明争暗斗为乐的太平知府。

  “哎!”

  回到府中,陈永廉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他遥望梁京方向,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哽咽着道:“陛下!陛下啊!大梁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了,陛下你知道么?我的陛下啊!”

  与此同时,江宁城武威城等太守知府,一回到城中,便立刻当机立断,斩杀了城中齐楚两国的使者。

  销毁一切通敌卖国的证据,他们依旧是大梁的好臣子,依旧享受着锦衣玉食和一城大权。

  这年头

  国可以灭,城却长存。

  国君可以死,勋爵却沿袭。

  无非是大梁之爵,还是齐楚之爵的区别罢了。

  同样的,金陵关隘一战的情报,也火速送往了梁京。

  后宫!

  环肥燕瘦当中,已经年逾古稀的大梁国君萧景腾,随手看了一眼万里加急军报后,笑着随手丢在了一旁,然后抓住身旁的漂亮妃子,嗤道:“打罢!打罢!关寡人什么事儿”

  “陛下!”

  送战报的大将军魏无双,单膝跪地,郑重道。

  “退下吧!大梁这不是还没有亡么?金陵关隘不是也没丢么?算得上什么了不得的事啊!寡人累了,来人摆驾夜安宫”

  在几个太监的搀扶之下,国君一脸根本不在乎的从摇椅上起身。

  “陛下!金陵关隘一战,凶险异常,险些失守。并且,附近几大城池太守和知府,迟迟不肯出兵驰援其中干系很大,还有战胜之后,论功行赏之事”

  大将军魏无双握紧了双拳,他是大宗师的修为,甚至于有望要突破到武圣。

  可是,这王朝之事,真的是乱如麻啊!

  眼前的陛下

  真的是当年那神勇无双,御驾亲征齐楚两国的英明天子梁王么?

  乱花渐欲迷人眼啊!

  失去了锐气的君王,他还能战么?

  还能带领着整个大梁国战下去么?

  再看看这些萎靡朝臣,年近五十的魏无双心里面那个恨啊!

  当初就应该一狠心,将那几个奸逆之徒斩杀当场。

  如今,养虎为患,整个大梁真的烂了,烂透了。

  “这些小事,就交给左相去做吧!无双啊!你也马上要五十了寡人看来,你也别操心那么多。安心在家颐养天年,就像寡人这般身边大美人小美人,岂不乐哉?”

  回头看了魏无双一眼,梁王却是很随意地这么说道。

  “陛下!臣臣死守大梁,无心安乐。”

  咬牙切齿,魏无双体内的气血狂暴了起来,却又被他硬生生压了下来。

  他起身,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却将御花园里的花草吹死了大半,然后才渐渐踏步离开。

  “陛下,或许您真的变了。但,臣永远不变。臣对大梁,对陛下之心,亘古不变。为了大梁的万世基业,臣什么都做的出来”

  言毕,魏无双毅然决然地踏出了宫门,可是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每踏出的一步都艰难无比。

  “无双”

  然而,就在魏无双离去的那一刻,原本眼神萎靡无光的梁王,眼中却是一道精光一闪而逝,所有人都没有发现,他发出的那一声哀伤的叹息声来。

  当夜,梁京大乱。

  大将军魏无双叛乱,欲斩佞臣左相完颜昭于相府失败,灭杀大宗师一人,宗师十人,自己重伤。

  出相府,大将军再入兵部、礼部、户部三部尚书府,拼死斩杀三位尚书大臣,满城惊惧!

  武大臣,无不骇然。

  梁京守卫大军叛变,五万禁卫军,两万追随重伤的大将军魏无双而去,一路出梁京北上,沿途诸城,皆紧闭城门,无人敢挡。

  消息传入宫中,梁王闻言,也只不过微微抬头,应答了一声:“哦!寡人知道了。”

  左相完颜昭重伤未死,大怒,下令梁国大军截杀叛军,诛杀魏无双一脉叛党,人头滚滚,梁京风雨飘摇。

第一百零八章 魔稻祖师唐灿

  王朝之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乱世自然是英雄辈出,却也同样是尸骸遍地。

  历史也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一切尽在不言中。

  距离金陵关隘之战过去了好几天,整个金陵城也仿佛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过一般。

  只是,昔日威严的城主府,竟然被查封了。

  城中各大告示栏也贴出了官府的告示,城主胡炎之勾结齐楚两国,是大逆不道的叛贼,现朝廷有令,全国通缉金陵城胡氏一族。

  与此同时,朝廷论功行赏的圣旨也下来了。

  当然,这是由左相拟订的,陛下才不管这等小事。

  知府陈永廉守城有功,却有失察之罪,功过相抵,不奖不罚。

  金陵城内守军将士,按照军功,赏银不等。

  尤赏金陵城唐氏一族,功绩卓著,挽大厦于将倾,封唐氏族长唐荀为子爵,封地为金陵城。

  唐氏唐灿,临危不惧,化腐朽为神奇,以特殊手段提升一百多名武师境界,功不可没,智勇双全,封正五品金陵城同知。

  这一道封赏令下来,身为金陵城的知府陈永廉倒是功过相抵,什么好都没有,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唐氏一族了。

  胡氏叛国,爵位和封地便被赏给了唐氏一族。

  只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胡氏是开国沿袭的爵位,有封地也有统兵权的,换言之就是有私兵的,比如胡氏一族最多的时候,就可以合法的统领五千的私兵。

  然而,现在分封的爵位,都是只有封地和相应的待遇,却没有统兵权,最